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2014.11.15~16浙江杭州2014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企业成长产生重大影响。浙商作为中国一大民商群体,所受影响更为明显,突出体现在浙商创业创新的环境、政策、途径、机制、绩效等正在发生变化。为此,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世界》编辑部,决定共同举办"全面深化改革和浙商创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日益增强的环境不确定性成为浙商创业创新环境的重要特征。这要求浙商创业创新必须认准大局走势,以乐观的态度和清晰的思路,明确创业创新的战略路径与选择,从而符合全面深改要求。制度创业、平台创业、商业模式创新成为浙商创业创新的路径选择。强化战略思维,以满足客户需求为驱动,构建与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浙商创业创新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浙商聚会——首届世界浙商大会2011年10月24日上午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分别向大会发去贺信。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浙商代表齐聚一堂,为家乡及浙商的未来出谋划策。本次大会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旨在整合发挥浙商资源优势,为海内外浙商与家乡各界搭建联络和发展平台。作为浙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商在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10~11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创业与中小企业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第八届创业与家族企业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创业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和《管理世界》杂志、《创业管理研究》杂志共同协办,这也是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承担中山大学985三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香港及中国内地的约200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同学聚会中山大学,围绕"创业、传承与家族企业国际化"主题展开研讨。研讨会分为嘉宾主题演讲和分论坛两个部分。结合会议提交的论文和主题演讲内容,本文先给出研讨会的重要主题思想,然后对嘉宾主题演讲和分论坛演讲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25):20-21
正2011年底,面对"70度、80度的陡坡",浙江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希望寄托于750多万省外、海外浙商。这些浙商2011年投资规模超3万亿、创造财富超6万亿,是浙江GDP的数倍。浙商回归,2012年前浙江各地市悄然推行的举措,也旋即上升为浙江"一号工程"。两年多来,浙江各地在"六有"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集众智的乘数效应,前提是通过"互联网+双创服务"模式以及完善的服务体系来优化"双创"服务。要构建行政机制、市场机制、互助机制与志愿机制有效衔接"双创"  相似文献   

7.
<正>第十一届创业与家族企业成长国际研讨会将于年月日在杭州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承办,《管理世界》杂志、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创业与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中国民(私)营经济研  相似文献   

8.
林生菊 《决策》2007,(5):19-20
浙江已然成了很多内陆省份招商引资的首选.有越来越多的浙江人走向外省投资创业,"以先富带动后富",有人形容这是一场资本在中国大地上的深度流动,浙商以其灵敏的嗅觉延伸着他们的财富触角.而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可以吸引浙商?又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投资地区?  相似文献   

9.
《经理人》2011,(6):127-127
众人瞩目的2011(中国)投资招商浙江春洽会暨浙商区域经济合作峰会5月8日在杭州浙江世贸中心隆重召开。此次投洽会主要内容包括:投资项目发布、项目签约和“浙商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城区”、“浙商回归创业最佳投资城区”名单公布及系列投资热点问题研讨会和区域经济合作项目对接会。投洽会采取会前“一对一、面对面”洽谈的方式进行,让参会者从最直接的渠道获取最新的投资项目、投资政策及投资资讯,在最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最合适的投资项目。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共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各地各单位克服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创新活力、突破事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抉择和最大动力源泉。全面深化改革要实现预期  相似文献   

11.
再创浙商新优势:制度和管理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浙江时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浙江要实现在高起点上的更大发展,并希望浙江省的政府和人民“继续发挥已有的优势,不断创造新的优势,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使浙江继续走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浙江已有的优势主要是由“浙商”创造的,浙江新的优势也必须靠“浙商”去创造。“浙商”不仅是浙江民营经济的群体代表,而且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说是代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和前途。要创造浙商新优势,必须进行制度和管理创新。新近,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管理世界》共同主办和召开了“浙商发展论坛:制度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同志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提出的着力解决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矛盾和问题的战略思想。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想富于勇气和智慧,是中国改革的未来路线图和时间表,其贯彻落实必将成功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丰富世界现代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过半,基本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的目标。本刊将以中央和地方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为主线,全面分析中央深化改革的工作重点、创新理念和改革举措;对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行初步评估;对下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再部署再落实进行全面展望,敬请关注。从1月22日到7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已满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充分发挥抓总把方向的作用,推出一系列新战略、新任务和新举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运用战略思维、辩证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党的十六大作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策为标志,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党的十六大作出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策为标志,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的新阶段。这个“新”表现在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吹风     
正李克强:发展是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第一要务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发展是民族振兴的根本途径,是第一要务。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积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之源。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汇众智、聚众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要  相似文献   

17.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国情,以实现中国梦为根本价值追求,走中国道路,以中国制度为保障,以中国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力量为基础,以中国精神为支撑的中国特色改革之路。这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正确选择。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改革之路,全面深化改革才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才能得到制度护航和科学理论指导,获得广泛力量支持和强大精神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才不会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易旗帜的邪路。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中国政府再次发出“向自身权力开刀”的简政放权“动员令”。
  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所有社会成员拥有施展才能的公平机会,共享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9.
马文娟 《科学咨询》2024,(2):216-219
“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它指的是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取得其他类型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制度的深入落实能够有效地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改革,是新时期为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提升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而提出的制度革新。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未能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致使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未能得到保障。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路线图,那么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经济蓝图,明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