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蕾 《管理与财富》2009,(11):48-49
金融因素是影响一个城市或地区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又可以有效的促进一国的“金融深化”。金融发展理论在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的应用实际体现了金融学理论在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地位的不断提升,再加上与金融发展理论紧密联系的经济增长理论与区域金融理论在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中的应用,使得国际金融中心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发展。金融发展理论中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阐述,尤其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极大的促进了各个国家和地方政府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金融扩散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促进实体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效应通过外部规模经济效益、网络效益、创新效益、加速技术进步效益、自我强化机制效益影响经济增长。金融扩散效应通过"涓流效应"和"极化效应"促进经济活动。金融集聚通过金融的风险管理功能、信息揭示功能、公司治理功能、储蓄集聚功能和便利交换功能影响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与辐射带动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富经济活力和增长潜能的区域。著名学者于光远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既不是国家也不是企业,而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创新性地从城市规模的视角就多样化、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规模的城市来说,多样化和专业化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特大型城市中,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专业化的影响较弱;在大、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专业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产业多样化则给中小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阻碍.上述结论将为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与调整提供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是工业与农业的“粘合剂”,是引导资源、聚积能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得益于高度发达的金融支撑,特别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地位一旦形成,将发挥巨大的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6.
城市规模、生产率优势与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市空间作为企业生产率分析边界,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通过生产率分解方法对中国大城市企业生产率优势进行分析,间接测度出大城市具有较高和改进较快的资源配置效率,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视角为大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优势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并指出之前对集聚效应、选择效应等的估计可能有偏。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城市的制造业兼具企业生产率的静态和动态优势,即不但生产率水平高,而且提升快,这可以构成大城市吸引和汇聚企业的主要经济原因。虽然城市加总企业生产率提升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成长效应,但不同规模城市间生产率提升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能够解释大城市企业生产率提升的39.50%,而中小城市仅能解释22.95%,大城市因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贡献而实现了企业生产率的较快提升。研究还发现,大城市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放大,大城市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24.98%,而小城市却下降了25.56%,同时城市内企业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企业。可以预见,大城市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增强,这一系列发现对于破解"大城市病"、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大树 《管理世界》2004,(11):138-139
高新技术产业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表征和内容之。从高新技术产业所具有的集聚性特点来看,高新技术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区,进行一体化发展可以形成更的竞争力和发挥更大的带动与扩散效应。二级城市secondtiercities)是指一些在规模和地位上仅次于大市的次等级城市。随着大城市的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集聚效应的视角,推导出区域总量生产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以此计算出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指数。对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江苏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指数在1994-200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指数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技术产业集聚所发挥的效应非常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了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的视角去探讨江苏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因,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经典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扩展为包含金融中介部门的多部门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本文的扩展模型能够实现经典模型所不能实现的"卡尔多事实"与"库茨涅茨事实"相容,并能解释随产业结构转型出现的经济增长率下降现象。我们也发现金融发展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水平效应"与"结构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转型与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表明金融体系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与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我国面临的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3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城市总体生产率增长及其内部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金融集聚是促进城市总体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导致城市内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这主要是因为金融集聚显著推动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在城市金融集聚的扩散阶段还没有到来之前,政府旨在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的金融政策可能会抑制城市总体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作为区域的"中心地",城市通过物流的辐射作用将其集聚经济效应影响到整个"辐射区域",集聚效应与物流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城市"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借助于产业集聚效应为动力的,城市功能则可通过物流的发展而得以体现。本文试图运用一些定量化的指标与数据来研究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与物流发展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及城市群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大城市工资溢价的来源以及经济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CMDS)数据,通过因果效应识别和基于分布函数的参数估计方法,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大城市工资溢价的3个潜在来源: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选择效应,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城市生活成本的情况下,城市规模的工资溢价效应仍然存在,而且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是解释工资溢价的主要原因,选择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通过对大城市工资溢价形成机制的研究发现,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更为完善、劳动者寻找工作的时间成本更低以及劳动者更有可能积极转换工作,是大城市静态工资溢价存在的重要原因。而增加教育投资、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其动态工资溢价。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25-26
上海市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尤其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创新,进一步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互动与合作,推进了城市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7年CHIP数据,从技能差异的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城市总体工资溢价回归结果显示,大城市对劳动力有一定的正向技能选择性,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释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在控制相关的城市、个体质量、行业和地区特征,并对名义收入采用部分调整法后,不同技能劳动力均享受了大城市的工资溢价,且该结论在改变指标度量、考虑内生性等情形下仍然稳健。文章进一步考察不同技能劳动力获取大城市工资溢价的途径,发现仅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源于大城市更高的物价,而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溢价主要来自于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和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应,具体表现为大城市通过这两条途径提高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正规教育再投资、工作经验回报率和流动投资,以及增加了低技能劳动力的工作经验回报率和流动投资。本文为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城市技能工资差距和大力投资人力资本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既是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成果展示,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两者联系甚密。文章介绍了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的中间产品模型引入新新经济地理的异质厂商集聚理论,揭示了城市规模所包含的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中间产品供给对制造业企业的门槛效率存在筛选效应,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中间产品部门与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中间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使用中国6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118988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样本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厂商低分位数效率水平的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集聚外部性的80%,而城市中间产品效应可减轻大城市对本地厂商的筛选,因此城市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竞争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增强。估计结果还表明,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对门槛效率的筛选作用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东部城市的筛选效应普遍更强,而国有企业即使效率更低也不易因城市门槛效率的限制被淘汰。  相似文献   

17.
继北京、上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之后,近年来很多省市也相继提出要建设金融强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新出台的《山东省“十一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要将山东省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金融中心。济南和青岛两个市被作为金融业发展的重点城市。根据《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产生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是一种集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着社会、经济的多重效益,在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大城市中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中小城市也相继开始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开发,但由于中小城市在经济、消费水平等各方面上都与大城市有着差别,其发展模式也不能盲目照搬。本文以嘉兴江南摩尔为例,对我国中小型城市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财经聚焦     
《决策与信息》2006,(6):70-70
我国外汇储备猛增存在负面压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已获批准建立;中国经济未过热但已达增长临界点;三大因素制约我国外贸发展;大城市圈将主导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图们江区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基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基础上的构想。图们江地区在东北亚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关注与投资,具备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图们江区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有了一定的可能性。当图们江区域的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图们江区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也应该提上日程。而金融业的发展也必将成为图们江区域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助推器。图们江区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提高中国东北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在东北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图们江区域的快速发展,提升图们江区域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图们江区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有利于图们江地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安全。本文主要结合图们江区域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当今世界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与标准进行分析。对比国外金融中心形成的经验,分析了图们江区域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现有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为图们江区域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现有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