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引入使用可替代能源生产的中间产品,构建能源约束和碳排放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全局向量自回归(G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具有空间关联性的中国各省(区市)能源消费控制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经济增长且受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完成能源消费总量考核的目标,可以通过研发可再生能源、提高碳排放清洁技术水平、增加碳基能源的边际产出等实现;能源消费总量的考核目标对能源消费强依赖地区约束性较强,对其余地区的约束力较弱,其余地区可节能潜力较强;能源结构逆向调整的存在使得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少部分省(区市)无法达到减排效果。进一步地,本文实证分析了目前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科技进步对能源结构顺向调整效果不显著、可再生新能源的研究效率低下,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清洁方面无显著效果;依靠传统能源价格的调整虽能有效减排却会抑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2019,35(1):36-60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电力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使用适用于小样本估计的ARDL方法,对电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两者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得出电力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方向为单向,节能减排政策不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制约,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能源才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网络消费支付意愿是国家制定农村电商扶持政策、引导农村网络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参考。本文以中国17个省2654位农村居民网络购买8种类别产品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发现:淘宝村居民通过网络购买产品的比例并不一定高于非淘宝村;农村居民不同类别产品网络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网络消费支付意愿,中国农村居民网络消费市场可划分为3个区域,在不同区域中,同一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分析农村居民网络支付意愿,揭示中国农村居民对不同类别产品,特别是农资产品网络购买的真实需求和差异,为政府规范农村网络消费市场秩序、评测行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扶持政策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结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我集团公司能源统计现状,分析能源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能源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夏炎  吴洁 《管理评论》2018,(5):137-147
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引起产业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跨地区的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环节在地理位置上分离,因此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碳排放可以根据产品贸易进行转移,这就意味着不同碳排放责任下的核算,以及基于此制定的省级减排目标(如碳强度和碳生产率目标)的分配将对各省产生不同成本效益和环境责任。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建立多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我国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并与目标优化方法相结合,估计各省在不同环境责任下的减排成本和减排目标调整。结果表明,消费者责任核算能够兼顾效率和公平,将欠发达地区的生产排放责任适当的分配到最终消费的较发达的消费地区,有利于减少区域间碳泄漏,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碳生产率目标强调在能源效率方面重新规划减排目标,并进一步改善欠发达地区的能源效率。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能源效率和单位减排成本来分配和增加投资,并随之提高减排效率。最后根据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1997年至2013年间颁布的1 052条节能减排政策,利用从政策力度、政策措施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我国节能减排政策进行量化的数据,构建了针对不同措施与目标协同的计量模型.论文研究了政策措施与目标协同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与目标的协同状况及我国政府对其使用状况.研究发现,我国各节能减排政策中分别以行政措施和引导措施为基础的措施与目标协同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且不同措施与目标协同方式的使用程度差异明显并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厘清了不同政策措施与目标的协同效果,为我国政府节能减排政策协同机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苗宇坤  王月 《决策与信息》2011,(10):167-167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路线。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本文针对华东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省市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情况进行研究,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各个地区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从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两部分来分析菜地区节能减排的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节能减排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能源消费状况自2005年之后整体上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包括能源加工、转换、储运和终端利用等环节在内的能源效率,近年约在33%~34%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低7~10个百分点。这种巨大差距意味着我国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世界金融危机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共识。中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能源需求量非常大,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国现有的能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这就决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工业消耗能源比重大。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制约是技术研发能力和财力有限。发展低碳经济,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测度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管理学报》2012,(7):1071-1077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和meta-frontier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分析比较了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采用"技术差距比"衡量中国三大地区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收敛性分析考察了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三大地区生产技术差距明显;共同前沿和区域前沿下的σ检验结果均显示全国和三大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不存在收敛趋势,表明中国各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京津冀1981年以来节能减排政策措施进行量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针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有效性的计量模型,分析了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演变状况,并探究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对其节能减排效果影响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节能减排政策颁布经历了早期各年份相对零散、缺乏连续性到新世纪以来政策颁布数量显著增多、政策总体力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但三地政策总效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节能减排政策颁布数量增多引起的;京津冀三地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更多的是趋于实现短期目标,政策整体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人事措施、行政措施、引导措施、财税措施、金融措施等不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对京津冀节能和减排的有效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三地对不同政策措施的使用方式、使用程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京津冀协同推进节能减排的治理工作提出挑战.论文还从京津冀完善单一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使用、加强市场手段的应用及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能源利用的环境影响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框架.运用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总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各省份GDP,CO_2和S0_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BC~2-DEA模型,测算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分析比较全国整体、各省份和三大地区的能效差异;给出2000年~2007年中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的4类模式,并采用Tobit模型检验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各省份、三大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提高能源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水平和能源价格的提升对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这两种机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5.
趋势     
《领导文萃》2014,(13):134-134
我国将强化节能减排问责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强调.我国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具体措施包括:出台2014年-20l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督促各地区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抓好工作落实。开展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的地区.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在考核结果公布后1年内不得评优树先和提拔重用.暂停该地区新建高耗能项目的节能评估审查和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通过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增量,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目标。(《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6.
税收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造成严重的能源紧张与环境恶化问题,并且在局部地区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国家制定和实施了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但由于政策制定技术、执行手段、实施环境等原因,效果很不理想。在国外,完善的税收制度是调控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但我国节能减排的税收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管理评论》2024,(1):236-250
基于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调研数据,本文考察精准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精准扶贫政策对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脱贫农户家庭消费具有促进作用。就消费结构而言,精准扶贫政策使脱贫农户家庭居住和交通通信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提高,而教育和医疗支出占比降低。就消费类型而言,精准扶贫政策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有提高作用,生存型消费作用突出。就扶贫政策而言,产业就业扶贫政策作用最大,而保险扶贫政策作用最小。通过分位数回归、安慰剂检验等方法检验,上述结论仍成立。(2)异质性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不同地区、民族和收入的脱贫农户家庭消费有明显差别,其中对湖南省、少数民族和低收入脱贫农户的刺激作用最大。(3)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因病致贫、因教致贫和脱贫边缘户这三类特殊家庭,他们通过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就业扶贫等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政策综合发力,家庭消费水平得以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文旨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8.
节能技术创新被视为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费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电力要素为研究对象,在手工收集和整理2007年~2016年我国城市节电专利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节电技术创新对我国城市电力消费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和分地区层面,节电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城市的总电力消费,也刺激了工业和生活电力消费;在全国和东部城市层面,节电技术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过替换空间权重矩阵、改变节电技术衡量方法以及别除省会或直辖市之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说明在我国节能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杰文斯悖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认为,节能技术创新能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有效降低地区的能源消费,因此,中国在应用和推广节能技术的过程中,可通过配套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破解"杰文斯悖论".  相似文献   

19.
谢里  陈宇 《管理科学》2021,24(12):77-91
节能技术创新被视为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费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电力要素为研究对象,在手工收集和整理2007年~2016年我国城市节电专利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节电技术创新对我国城市电力消费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和分地区层面,节电技术创新不仅促进了城市的总电力消费,也刺激了工业和生活电力消费;在全国和东部城市层面,节电技术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经过替换空间权重矩阵、改变节电技术衡量方法以及剔除省会或直辖市之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说明在我国节能技术创新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杰文斯悖论”.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认为,节能技术创新能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和能源价格,有效降低地区的能源消费.因此,中国在应用和推广节能技术的过程中,可通过配套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破解“杰文斯悖论”.  相似文献   

20.
终端产品结构主要与人的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广泛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先发国家、后发成功追赶型国家、欧洲模式发达国家和资源禀赋丰裕型国家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终端产品结构,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终端产品结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产品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偏离和扭曲,同时也展现出到2035年中国终端产品结构的演进路径和调整方向。在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顺应终端产品结构变迁规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终端产品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较大幅度降低基建、房地产投资比重,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相应提高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政府消费则应向教育、卫生、社保和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