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预期问卷调查系统情况,对比分析了差额法、C-P法、改进C-P法和时变系数法在测度通货膨胀预期中的效果,接着将学习型预期理论和调查问卷法结合,提出了可以克服传统方法不足的新方法:滚动法和递归法,并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优缺点,认为可预测滚动法最适合用来进行测度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值,既可以起到预测作用,又克服了已经实现的预期值随着信息更新而变化的不足,另外实证结果还表明公众通货膨胀预期的非对称性,公众对物价上涨更敏感,而且近年有加剧趋势。最后将预期测度成果应用于菲利普斯曲线,构建时变系数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了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将预期引入通货膨胀理论研究,是现代通货膨胀理论的一个重大贡献。稳定并消除通货膨胀预期,遏止通货膨胀加速,不仅要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领域加大力度,还要使通货膨胀预期收益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3.
把通货膨胀预期因素纳入通货膨胀治理框架中,是我国通货膨胀治理的重大进步。论文针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因素进行了详细阐释,并结合2009~2012年期间经营者、消费者、货币政策方三方进行了实证分析,从改革货币政策目标,降低通货膨胀率,消除信息不对称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单介绍了有关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然后估算了中国加权的RPV与不加权的RPV以及通货膨胀率,再构建单变量的GARCH模型将通货膨胀率分解为预期通货膨胀、非预期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三个要素,并运用估计得到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通货膨胀与RPV的关系.研究得出中国通货膨胀与RPV呈指数型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结构断点,国外有关通货膨胀与RPV关系的理论模型也得到了一定地数据支持,但是单独一种理论模型无法全面解释中国RPV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三种模型结合起来也是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通胀预期依然强势的前提下,通过介绍我国通货膨胀的概况及通货膨胀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寻找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通胀时应该采取何种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斯曲线刻画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是宏观政策分析框架中的核心环节。最近十几年来,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经济周期指标与通胀率之间的相关性减弱,这种变化似乎暗示真实经济周期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弱化甚至消失,菲利普斯曲线出现了迷失现象。然而,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表现进行细致求证、科学甄别其变化特征后却有不同发现。本文将有限理性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嵌入具有微观基础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分析通胀动态机制和通胀预期形成机制变化的内在逻辑联系。基于中国2000~2019年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菲利普斯曲线刻画的经济周期对通货膨胀的驱动作用在样本区间内保持基本稳定,并未出现迷失现象。同时,2010年后前瞻性通胀预期对通胀驱动作用减弱,反映出微观企业对前瞻性定价方式偏好下降;而居民和专家通胀预期的理性程度减弱,更多锚定于官方通胀目标。进一步基于结构化模型的分析表明,微观企业定价和通胀预期形成机制的变化能够解释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减弱的表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经营管理者》2009,(16):241-241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复杂经济现象。通货膨胀与货币发行量、经济发展速度、投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粮食价格及通胀预期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利用1978至2007年我国相关宏观历史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F检验、最小二乘法等计量经济学手段,来实证检验来分析宏观因素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府决策者常常为协调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而头疼。按照通常的观点。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两全其美,是失业因素主导了通货膨胀。然而,菲尔普斯站了出来,他把人的预期也当作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矫正了理论上的一个误区。2006年10月9日,为表彰菲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其颁发了2006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府四万亿投资效应的逐渐显现和适度宽松信贷政策的持续实施,我国经济开始走出低谷转向复苏,但是,不能忽视的是CPI的转正以及信贷快速膨胀的风险积累又可能会促使预期通货膨胀的出现.本文从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的视角,详细分析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阐述行业选取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股票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并成功走出危机,避免了衰退。国家的四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加大社会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本文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消费的角度论证中国通货膨胀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李振  杨晓光 《管理评论》2007,19(12):17-23
本文采用基于VAR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估计和检验,数据样本为1994年到2005年的季度数据。结果显示,单位产出劳动力边际成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小,产出缺口仍然是实际边际成本的有效替代变量;理性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显著的,同时通货膨胀过程也表现出很强的惯性特征,这表明相对于纯前望模型,混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通货膨胀的动态过程。在混合模型中,通货膨胀惯性和预期起主导作用,而产出缺口的作用有限,说明我国控制通货膨胀应当采取循序渐进和稳定预期的策略以保持经济的平稳。此外,对混合模型参数模型的进一步计算还表明在我国约有70%左右厂商定价行为是属于后望形式的,他们的定价规则是以前一期价格和0.72倍的前一期通货膨胀之和作为当期的价格。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有何差异?本文试图采用Logistic平滑转换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来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以央行未来物价预期指数来度量通胀预期,基本结论如下:(1)短期来看,在低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相对更有效;(2)而对于通货膨胀影响方面,在高通胀预期状态下,货币政策对物价的冲击相对更快显现出来,而在低通胀预期状态时,货币冲击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存在通货膨胀惊吓现象,即初期表现为低通胀,甚至通货紧缩,然后显现正向效应,在大约11期之后正向效应达到最大,且对物价影响力度往往大于高通胀预期状态下的货币政策冲击效应。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上半年货币过多投放会导致2010年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幅快速回升,银行大规模进行信贷投放,这不仅使得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强,而且也为未来通胀预期增加了不确定性。本文利用1997-2009年CPI环比、货币供应量增量及人民币贷款增量三个指标月度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通货膨胀对自身冲击影响最为敏感;(2)短期内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影响并不明显,但较长期内(一般为7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量的变化对通货膨胀产生重大影响;(3)贷款对通货膨胀的作用较小,我国通货膨胀对金融机构贷款变动并不敏感;(4)2010年物价水平将逐步上升,但不会出现较高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张洁 《经营管理者》2013,(16):107-107
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中存在替代关系,但长期中这种关系并不存在,失业率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本文首先简要解析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主要思想和微观基础;然后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以及其对工人和厂商的预期形成和决策实现的影响;初步结论为现阶段我国尚不具备预期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成因错综复杂,现就通货膨胀成因作分析.当前稳增长防通胀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在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稳定经济增长,管好通胀预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李艳 《经营管理者》2011,(8X):287-287
从2009年11月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开始,物价水平一路攀升,引出全社会对通货膨胀的热烈讨论。导致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出现的原因有货币供给增加、投资规模扩张、食品价格上涨、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泛滥以及通货膨胀预期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脉络,并通过回归模型实证了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存在。本文所用模型是基于附加预期及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基于此简要分析了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比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我国房价越来越高的原因。本文认为土地财政依赖、卖方市场和上涨预期、商品房预售制度和个人住房信贷、通货膨胀与投资性购房、社会文化与现实需要是我国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只要国家仍然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房价就会不断上涨。除非国家收紧货币供应,房价才有可能下行。  相似文献   

19.
一国经济的发展中出现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黄金往往被投资者当做避风港,不过,不同的经济体在发生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时,黄金所呈现出的避险属性不同。另外,某些时期通胀预期对金价的影响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0.
持续发展中国经济的四大战略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帆 《战略与管理》2000,(6):96-100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的“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本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以及外部石油涨价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二次失灵是本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