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正在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甚至走到创新前沿,面临从"追赶者"到"领导者"转型的挑战。双元性学习组合了探索与利用两种不同学习的优势,因而成为后发企业突破超越追赶困境的关键机制。本文通过海天集团1994~2015年技术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分析,发现后发企业由追赶到超越追赶再到创新前沿转型的过程中,双元性学习由"分隔型双元"向"过渡型双元"再向"自洽型双元"演化,同时技术体制多样性提供的技术方向、市场空间多层次性提供的需求支撑,以及企业能力累积性提供的平台基础共同驱动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后发企业从追赶到创新前沿转型机制的理解,也从双元性学习视角为后发企业追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机制。  相似文献   

2.
彭新敏  刘电光 《管理世界》2021,37(4):180-197
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既存在显性的技术能力劣势,又面临隐性的市场认知劣势,因此在构建技术能力之外还需通过改变市场认知才能突破追赶困境,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将市场认知作为独立的理论视角,且市场认知演化的关键过程及其内在机制仍未被充分揭示。本文通过对海天在注塑机领域实现赶超的案例研究,探究了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过程中市场认知的演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后发企业在"追赶—超越追赶—行业前沿"3个阶段中,市场认知相应地经历了"合法化身份—差异化形象—引领性地位"的连续演化过程。(2)在此过程中,模拟机制、转换机制和塑造机制依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后发企业通过由类比行动和获取外部资源构成的模拟机制,获得了市场合法化身份;通过由疏离行动和重组内部价值构成的转化机制,取得了市场差异化形象;通过由分化行动和重构未来方向构成的塑造机制,实现了市场引领性地位。据此,本文提出一个在技术追赶动态情境下市场认知演化的阶段式过程理论模型,明确了市场认知演化的前因、机制和结果,为后发企业克服市场认知劣势,最终摆脱技术追赶困境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3.
后发企业最终实现技术追赶得益于能力重构.然而,在技术追赶动态过程中,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能力重构演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圣龙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市场动态性从外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会窗口,主导逻辑则从内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认知引导.具体而言,初始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低,后发企业通过定位逻辑实现能力演化;超越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中,后发企业通过杠杆逻辑实现能力转换;行业前沿阶段的市场动态性高,后发企业通过机会逻辑实现能力替代.本研究强调了不同程度市场动态性的重要性,引入了主导逻辑视角,揭示了能力重构演化机制的内在规律.本研究既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又为后发企业追赶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匹配的二次创新及其演化模型,详细归纳了后发企业创新演化路径,以解释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成功。通过对中兴通讯案例的编码和归类,本文界定了后发企业核心技术与辅助技术的学习与相关创新。通过对纵向分析,后发企业的创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狭义二次创新阶段,后发企业进行核心技术引进模仿和本地辅助技术的利用型创新,为核心技术适配本地的辅助技术;在后二次创新阶段,后发企业进行辅助技术探索和核心技术利用,跟踪国外新兴核心技术,进行基于辅助技术研发的价值创造型创新;在一次创新阶段,后发企业进行核心技术探索,并进行辅助技术利用以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本文归纳了两个理论命题:第一,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的创新是一个核心技术从模仿引进、利用创新到探索创新的演化过程,辅助技术常常先于核心技术进入探索阶段;第二,后发企业核心技术的利用创新驱动了辅助技术探索,核心技术探索创新驱动了辅助技术利用。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转型背景下,后发企业如何摆脱“落后-追赶-落后”的追赶困境以实现技术和市场协同追赶值得关注。基于创新搜索、资源重构以及后发追赶相关理论,探究平行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影响以及资源重构的中介机制,以212份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揭开了平行搜索影响后发企业协同追赶的“黑箱”机制。研究表明:领先搜索与跟随搜索对后发企业协同追赶均有促进作用;领先搜索正向影响资源重组却负向影响资源重置,而跟随搜索对资源重组和资源重置的影响与之相反;资源重组和资源重置均对协同追赶有促进作用,二者在领先搜索和跟随搜索与协同追赶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后发企业正逐渐从追赶向超越追赶甚至创新前沿演进。机会窗口视角整合了技术、需求、制度多层次情境因素,是解释后发企业成功追赶的重要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两家中国安防行业后发企业追赶过程的纵向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后发企业在以国内领先为目标的追赶阶段与以国际领先为目标的超越追赶阶段,机会窗口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匹配关系对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作用机制:(1)技术机会窗口与技术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2)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探索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需求机会窗口与市场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超越追赶阶段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3)制度机会窗口与技术利用性创新战略的匹配,在追赶和超越追赶阶段都会更好地促进后发企业追赶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跨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中国后发企业迅速崛起,进入快速追赶阶段。追赶过程不仅具有中国情境的特殊性,而且在商业模式和新兴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为后发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6家中国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进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商业模式设计及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作用机制:(1)效率和新颖主题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后发企业优势、克服后发企业劣势从而有助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2)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匹配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匹配对绩效的影响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技术变革分类,提出渐进型、破坏型、革命型三种技术追赶路径,并提炼各路径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重点及动态演化特征。借助曲线拟合方法,初步获得三种技术追赶路径的创新演化特征。在渐进型技术追赶过程中,创新率的最大值出现在路径后期,之后虽有下降,但幅度不大;在破坏型技术追赶过程中,尽管创新率曲线呈线性特征,但从散点图特征来看,仍然存在先高、后低、再升高的趋势;在革命型技术追赶过程中,创新率迅速提高至峰值后,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9.
成功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的追赶进程呈现三方面典型事实:经济增长速度的时间分布呈现倒U型轨迹;为期20~30年的"平台期"内,生产率水平和人均物质资本拥有量快速提升,但资本产出效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快速产业升级和剧烈而迅速的结构变化。我们首次在文献中将这些典型事实概括为"追赶周期"。目前大量文献把收敛解释为"转移动态"路径上的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这无法和追赶周期过程中的典型化事实相容。我们在标准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引入一个反映后发经济体技术进步特点的机制,以更好地解释追赶周期。追赶周期在形成机制、持续时间、表现形式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周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追赶周期不同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寻求型并购发展迅猛,而现有的理论对这一问题缺乏逻辑一致的解释。本文从动态能力视角整合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和后发企业国际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对这一现象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本文选取7个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中规范的译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剖析,发掘出"并购企业初始技术能力"、"关键技术缺口"、"有价值的创造性资产"、"技术融合"和"技术追赶"五个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构建了以跨国并购为杠杆的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模型。我们发现,后发企业技术寻求型海外并购是一个精心设计、带有冒险特征的能力更新过程,通过海外并购,一些企业不仅跨越了技术创新的鸿沟,实现了技术的进一步追赶,而且推动了战略转型,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强国之路需要复杂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针对复杂技术的特点来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并结合后发国家特点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本文对我国通信系统设备、造船和汽车产业三家企业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是:(1)提出系统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创新能力三维模型,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2)发现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可能路径有三种,一是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再到产业链创新能力;二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创新能力;三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产业链创新能力;(3)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的驱动因素有市场特性、技术特性和企业组织特性,这些因素的组合决定了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起点、速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2.
崔淼  苏敬勤  王淑娟 《南开管理评论》2012,15(2):128-135,142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八类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发展历程为分析单元,研究发现: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系统包括架构、元件和测试技术,测试技术是联接架构与元件技术的纽带;从技术获取到自主研发,三类技术分别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系列化,引进、国产化与周边元件改进、核心元件研发与元件改进,以及匹配性测试、周边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元件性能与匹配性测试三个发展阶段。最后通过与"简单"产品制造企业技术演化特征的比较,提出后发复杂产品系统制造企业的技术演化具有架构与元件技术并行消化吸收、测试技术促进架构与元件技术发展、核心元件技术研发模式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后发追赶背景下,本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已成为促进企业升级的重要路径。伴随着外部知识获取研究的深入,有学者近来开始关注到"引智"学习方式研究。为打开企业通过"引智"学习促进企业升级这一过程黑箱,本文通过以珠江钢琴为背景的嵌套式案例研究发现:首先,"引智"方式经历了一个动态演进过程,从注重简单灵活的问题导向方式演变为注重系统性的项目导向方式,最后演变为注重长期性的内化导向方式。其次,组织惯例作为组织认知和行为的结合体,对于企业通过"引智"学习活动推动企业升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企业后发追赶的过程中,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吸收能力共同驱动"引智"学习方式的演进。最后,组织惯例生成显著提升了企业技术能力、拓展了市场空间,进而反馈作用于企业面临环境压力和吸收能力,引导企业进入新阶段的"引智"学习和企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后发企业通过创新能力演进实现向独角兽企业的跃升,是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在创新能力演进的过程中,后发企业的创新导向和投资者偏好可能产生冲突,从而产生融资约束。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纵向案例探究药明康德在创新能力演进中的创新与资本互动共演的路径与机理。研究发现,在“创新-资本”共演机制的影响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规模互相促进、协同共生,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创新导向和资本的投资偏好不匹配的情况,此时企业需要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放弃原有的市场,寻求新的资本投入,避免被资本裹挟而放弃自主创新。本文揭示了企业创新导向和投资者偏好之间的匹配关系,也为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江鸿  吕铁 《管理世界》2019,35(5):106-125
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追赶难度远高于大规模制成品,其成功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发展和政府主体的影响紧密相关。高速列车是中国技术追赶最为成功的复杂产品系统产业之一。本文采用演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制度安排—企业能力"分析范式,将政府与企业视为两类能力主体,通过对该产业技术追赶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政企能力表现出鲜明的共演化特征,且这种共演化是产业技术追赶的基础机制。具体而言,政府能力塑造了企业能力的变异方向、选择标准与复制概率,企业能力又影响了政府能力的选择标准和复制难度。政企能力经历了替代、互补、分化的共演化过程,在产业层次上相互迭加,形成了完备、先进的系统集成能力结构,进而实现了技术追赶。  相似文献   

16.
双元性学习对后发企业市场追赶具有重要作用,但现有文献对双元理论追逐目标的研究仍停留在探索目标及利用目标上。本文通过对拼多多2015—2021年市场追赶的纵向案例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追赶过程中采用以差异化及同质化为追逐目标的共时型双元战略,这种组合产生的学习优势帮助后发企业在没有技术创新的情况下实现市场追赶。研究结论不仅补充了双元理论中的追逐目标,而且明确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没有技术创新仍能实现市场追赶。  相似文献   

17.
动态关系强度下知识网络知识流动的涌现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平  张兵 《管理科学》2013,16(2):1-11
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如何实现协同至今仍是一个"黑箱"。基于权变视角,以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实践为研究样本,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方法,从技术引进和技术能力提升两个维度对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情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发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协同需要满足3个条件,即在技术来源维度上,动态技术战略、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两种技术来源的协同共用和技术平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技术项目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在技术能力维度上,分别以具有阶段性特征的研发模式和技术先进性为载体,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8.
寿柯炎  魏江 《管理科学》2018,21(9):23-37
构建创新网络是后发企业快速进行技术追赶的重要路径。那么,针对不同的企业,构筑什么样的创新网络是有效的? 为了深化以往的创新网络研究,从知识架构的视角出发,聚焦于网络层次的合作伙伴配置,构建了以产业特征为情境条件,知识基宽度/深度为焦点企业特征,知识异质性/质量为创新网络节点组成特征,高创新追赶绩效为结果变量的逻辑模型。结论显示,有三种相应的架构类型能够获取高创新追赶绩效。此外,在不同的产业特征情境下,不同的企业分别可以采用相应的架构类型取得更好的绩效。以此,为后发企业构建有效创新网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技术和市场能力相对落后的后发企业在构建全球创新网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个悖论:权衡开放度(Openness)来获取知识的同时避免知识外泄这一"开放性"悖论;必须与国际领先企业建立连带以获取知识且避免被其破坏自身价值获取的"与狼共舞"悖论。为了解决这两个悖论,本文基于归纳式的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后发企业从开放式创新网络中价值独占"的理论框架。本文发现,探索式创新网络战略主要通过主导范式设计与因果模糊机制作用于国内市场的价值独占,利用式创新网络战略主要通过因果模糊机制与互补性资产机制作用于国际市场的价值独占。这些结论对开放式创新理论和后发企业追赶理论均有一定贡献,也对中国后发企业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敬勤  洪勇 《管理评论》2008,20(3):31-38
本文从技术能力发展路径、技术能力提升途径以及技术能力提升过程的差异性三个角度研究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以华松和吉利两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情况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发展遵循着从技术引进到自主性创新逐步演进的路径,自主研发活动是后发国家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能力提升过程因不同产业产品或技术特性等的不同会呈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