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近来对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争论,本文介绍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概况,并以实际案例说明了海外上市企业的成长性。在此背景下,本文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原因,认为企业上市是企业自身的决策行为,不应该受到政府的干预。而国企海外上市不但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反而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大量国内企业海外上市既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了压力,也是促进国内金融市场重组和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交叉上市“同质”股票的价格差异现象与市场估值效率测度,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以及Campbell的相对估值思想,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SFA)构建股价与估值因素的生产函数关系,并利用SFA技术效率构建了有效市场理论概念下的市场估值效率指数,从相对估值效率的视角,定量测度市场效率的水平,分析市场估值模式及其演变规律,为市场效率与估值模式的定量研究,以及市场间的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基于A+H交叉上市公司股票样本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两个市场的估值效率及估值模式从早期的明显差异到近期趋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2012年928家深沪上市公司9年8 352个年度样本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从董事会治理风险的角度,验证了董事会相对管理层权力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检验了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不考虑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调节作用时,董事会相对权力同产品市场竞争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考虑股权集中度和控股股东性质的情况下,股权集中度对董事会相对权力与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之间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控股股东性质对董事会相对权力与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之间关系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交叉上市对一国国内市场和国内公司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考察我国公司以A H方式交叉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揭示了我国交叉上市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A H交叉上市对A股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金分流效应(市场扩容)的负面影响上,分散风险效应等正面影响尚未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监管层在推出海外上市公司回国交叉上市的鼓励政策时,至少在短期内必须考虑内地市场对扩容的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联合国贸易商品的数据,利用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来考量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得出我国光伏产品处于较强的竞争力水平上。但是由于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光伏产品仍然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优化光伏产品的产业结构,提升其技术水平和产业分工水平是转变光伏产品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国外的部分学者就将股权结构分析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国内上市公司起步较晚,规章制度正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中小企业代表市场经营未来,研究其股权结构对未来经营和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近几年中小企业交叉持股及公司经营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交叉持股对中小企业的几点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有很多的跨国企业进入到国内市场,但是它们带进来的却不是产品而是品牌效应,为我国的一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我国的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是刻不容缓的,但是企业的品牌战略能否实现需要有很多的前提,其中企业的品牌管理水平就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品牌管理现状以及怎样加强企业的品牌管理,增加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市场微观结构的理论框架下,对交叉上市股票的价格发现过程进行了分析。在Hasbrouck信息分成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使其能够对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公开信息和私有信息含量进行分解和测度。研究过程以 "A+H"交叉上市股票为研究对象,对本文的模型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日趋自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交叉上市,对交叉上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捆绑假说是解释企业交叉上市动因的重要理论,该假说认为企业在外部监管较为严格的地区交叉上市,可以约束控股股东和管理层谋取私有收益,抑制公司盈余管理,从而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然而,国内外学者以不同数据和方法对捆绑假说加以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部分研究表明,交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水平低于非交叉上市企业,支持捆绑假说,而其他研究认为交叉上市企业盈余质量并未显著高于非交叉上市企业。而且,已有研究大多仅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忽略了真实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由于其隐蔽性强、会计弹性大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交叉上市企业在面临更为严格的外部环境时会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增加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捆绑假说视角,探讨交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考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式,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Roychowdhury模型分别估算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以2007年至2014年中国发行A+H股、A+B股、A+H+N股的交叉上市企业和纯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通过控制年度和行业的OLS回归方法检验交叉上市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研究交叉上市企业的上市地对其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叉上市企业倾向于减少应计盈余管理,但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高于纯发行A股的上市企业;发行A+H股的上市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均与发行A+B股的上市企业无显著差异;发行A+H+N股的上市企业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与发行A+H股、A+B股的上市企业无显著差异,但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显著低于这两种上市企业。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交叉上市企业盈余质量的理解,也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手机库存堆积如山,告急! 空调库存堆积如山,告急! 彩电库存堆积如山,告急! ……近期似乎通过媒介传递的各种讯息都表明,中国很多行业的生产能力都严 相似文献
14.
从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角度,将治理环境和治理约束的改变引入到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的研究框架中。以1998年至201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Dittmar等提出的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估计方法,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交叉上市的虚拟变量,对比分析A股与AB股、AH股以及发行ADR企业所处治理环境的不同对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普遍存在折价现象;只在A股市场上市的企业超额现金资产的边际价值为负;既在A股市场上市同时又在B股市场或H股市场交叉上市的企业,超额现金资产的折价程度降低,且私有上市公司的折价降低程度更加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严格的治理环境和治理约束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和降低现金资产折价;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特别是私有公司,可以通过交叉上市增加外部治理约束降低现金资产的折价程度,提升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沪深A股化学农药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得到资本结构对企业竞争力存在正向关系的结论,并提供优化资本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一般会接受价格与价值相等的影响,产品的品质与价值决定了消费者对消费品的取舍。随着商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怎样才能在消费者面前获得青睐被消费者认可那?那就是品牌的力量——企业文化的价值!企业文化就像价值规律一样,也是只看不见的手,它对企业的导向和影响虽然不是直接的,但是它更能持久地、更深远地、更根深蒂固。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竞争的灵魂。可以说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是无法获得成功的。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最终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理解本公司的文化,以及对文化所进行的精雕细刻毛病最终使他形成适应市场变化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93-2017年数据,以H股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CC-MVGARCH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和事件研究法等多种组合方法,考察来自新兴市场的公司上市对目的地市场发展和目的地既有上市公司影响。结果表明:第一,H股在港上市扩大了香港市场的市场规模和交易活动,吸引了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第二,H股在港上市提升了H股与香港市场既有股票的收益相关性,以及香港市场与大陆市场及全球市场的联动性;第三,H股在港上市对既有股票的估值影响是积极的。总之,来源于新兴市场的公司上市对目的地市场和既有上市公司的综合影响是积极的,溢出效应大于\"质量传染\"效应和分流效应,促进了目的地市场质量提升和市场发展。本文结论有助于丰富跨境上市对目的地市场影响的研究,对于基于\"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开放资本市场战略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针对于现行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现状分别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会计处理两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思考,实现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会计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实保障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会计体系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创业板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