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有分税体制下,土地出让是地方政府缓解财政缺口压力的重要渠道。本文利用2003~2010年中国149个地级市城市面板数据、并结合2003~200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国有企业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缺口增加时出让土地的作用。本文基本结论是:当面临较高的财政缺口压力时,地方政府会以较低的价格向国有企业增加出让土地,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下滑阶段、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时候,财政缺口增加导致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城市协议土地出让比例更高。从互利角度来讲,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价格低廉的土地作为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时,地方政府会因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增加而获得更多的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关于空间集聚、规模门槛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分析框架,并利用我国制造业企业普查数据检验了空间集聚对技术创新影响的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但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对于规模门槛而言,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非是线性关系,城市规模越小,专业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大,城市规模越大,多样化集聚对企业技术创新更显著.与大企业相比,多样化集聚对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更明显.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东部地区的比较明显,而对于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政企合谋下的土地出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莉  高元骅  徐现祥 《管理世界》2013,(12):43-51,62
市县政府官员是中国国有土地的法定批租人,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是否会影响土地出让?本文采用2003~2008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平均而言,本地晋升的市长多出让约10%的土地。这一现象不能为地方官员的土地财政、土地引资动机以及地方官员的本地知识和天然的感情联系等因素所解释。本文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本地晋升的官员具有更大的合谋可能性,初步的直接证据是,本地晋升的市长通过挂牌多出让土地、土地的单位收益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下,土地的供给由政府垄断经营,在"土地财政"利益的驱使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控土地的供应量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出让土地,开发商获得土地后完成商品房的建设和销售,双方形成一种上下游纵向关系。本文正是基于上下游企业之间纵向关系的视角,对我国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下的商品房市场绩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角度出发,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及其路径。使用中国2005~2013年省域数据,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度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在单独考虑金融集聚的直接影响后,逐个分析得出金融集聚通过知识溢出、资本深化、产业升级3种路径的作用程度。综合对比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为,金融集聚自身只能对本区域的城镇化水平有所提升,无法对周边区域发挥辐射效应。而金融集聚结合3种路径后,对周边地区城镇化的带动有显著提高。同时测算出产业升级路径作用城镇化的效果最强,其次为资本路径和知识溢出。因此,国家城镇化理应坚持产城融合,最大化发挥金融集聚与城镇化互有的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6.
土地一级开发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在土地出让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进行统一征用、拆迁、补偿、安置,并进行适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使该区域范围内土地达到“几通一平”的建设条件,从而可以净地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7.
经济集聚、选择效应与企业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定位选择模型与标准集聚模型相结合的嵌套模型,采用1999~2007年中国288个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检验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及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从1999~2007年全国总体样本的检验结果来看,经济集聚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负向影响,即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而不是集聚效应;不同规模的城市对于不同生产率企业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低效率企业倾向选择中小城市回避市场竞争,即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2)1999~2002年及2003~2007年分时段全国样本检验结果及比较显示,在两个不同时间段,经济集聚对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发生显著变化,1999~2002年期间主要表现为显著的集聚效应,2003~2007年期间主要表现出显著的拥挤效应。2003年以来,地区之间的"竞次式"补贴性竞争加剧,这削弱了区域内产业、企业的内在联系与协同发展,经济聚集过程中集聚效应显著减弱。此外,两个时段内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空间定位的影响均表现出显著的选择效应。(3)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经济过度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拥挤效应;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集聚水平相对较低,经济集聚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集聚效应。无论东部地区内部还是中西部地区内部,对于多数制造业行业而言,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因而,全国层面呈现出的显著选择效应,主要源于低效率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中西部中小城市以逃避东部地区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土地出让制度在《土地法》中有明确规定,包括土地补偿、土地使用权、土地征用、抵押担保、土地出让金、土地转让、土地转让协议等众多规定。由于我国土地发展的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的立法者对于土地出让制度借鉴了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度,而自2002年实行土地出让的招拍挂制度之后,价格者得成为防止腐败的唯一路径,从而推高了土地的出让价格,并刺激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而地王的频出让中央政府不断的出台打压房价的措施,甚至不惜用行政的限购手段、约谈手段。但是却始终不肯调整出让制度,宁愿限房价而竞地价也绝不肯限地价而竞房价。所以须完善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最大限度的弥补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先天缺陷,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7~2011年中国地级市工业用地出让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增加工业用地的出让面积,可显著地拉动当地非房地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GDP和财政收入;但是,若地方政府以协议出让工业用地的方式来吸引投资,则将会显著地抑制上述拉动作用。这暗示,协议出让工业用地所引来的项目质量较差。结合其他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在土地引资的竞争中不仅存在着竞相增加土地出让面积和降低地价的底线竞争行为,还存在着竞相降低引资质量的底线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错配与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率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资源错配与生产率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文献却少有关于土地资源错配对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中国各地大规模的开发区建设,导致大量稀缺的土地资源被低效利用,在降低企业进入门槛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生产效率损失。本文利用城市层面和行业层面的数据,估计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出让方式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错配对中国工业企业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个城市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建设用地比例越高,其工业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越低,且此效果对土地依赖程度高的行业更为显著。本文采用了多个替代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并利用地形和官员任期作为工具变量,均得到了稳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张道刚 《决策》2007,(1):1-1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强调,今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地方基金预算管理,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都不得以"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国企改制"等名义减免土地出让收入,实行"零地价",甚至"负地价",或者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20个制造业行业2003-2011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FDI技术溢出对不同集聚度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策略:高集聚度行业应逐步放宽对FDI的限制,发挥规模效应;中集聚度行业通过市场竞争效应推进行业自主创新;低集聚度行业应利用FDI先进技术实现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作为区域的"中心地",城市通过物流的辐射作用将其集聚经济效应影响到整个"辐射区域",集聚效应与物流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城市"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借助于产业集聚效应为动力的,城市功能则可通过物流的发展而得以体现。本文试图运用一些定量化的指标与数据来研究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与物流发展之间的联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如何同时保障地区发展和居民福利,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进行科学的评估。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体系的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将城市建设用地内生化,求解了地方政府的最优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基于已有研究和中国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校准和估计,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及其福利效应进行了动态模拟和分析。研究发现: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可以提高政府目标函数值,但只有当政府以居民福利作为目标函数时才能同时实现居民福利最大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提供扶贫资金的同时,也会挤出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减少调出地区的建设用地。本文的研究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策略,实现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利用1999~2007年中国地级市工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城市集聚经济和产业集聚经济与企业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中国的地方政府并没有对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征税,向下的税收竞争仍然是地方政府之间策略性反应的常态。这意味着通过集聚经济创造的集聚租来引导地方政府实现自发的税收协调机制在中国并不存在。中国式分权与以GDP为主的官员绩效考核机制相捆绑的制度安排形成了地方政府之间为增长而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和国内市场分割、中国城市集聚经济不足、不稳定与趋同以及依靠"政策租"而形成的虚假产业集聚可能是阻碍这种自发协调机制运行的原因。我们认为,通过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这种自发的协调机制理应成为中央政府通过地区间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进行协调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6.
城市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异引致人口流动和人口集聚是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基础性因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比较静态模型,首先探究了城市资源配置、人口集聚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理论机理;其次,通过构建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指数和城市资源配置指数,利用2009-2018年中国95个城市的年度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城市资源配置水平、人口集聚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资源配置水平和人口集聚对房地产价格上涨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人口集聚在城市资源配置影响房地产价格上涨中起到中介作用,城市资源配置水平越高,越能吸引人口向该城市迁徙并形成人口集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且因城市的资源配置层级、行政级别和地理区位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该研究结论为中国房地产价格有效调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集聚经济和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基础上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通过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均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本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盲目跟进中央的相似产业政策是导致生产性服务业低质量多样化集聚,进而未对周边地区产生空间外溢效应的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在东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以及在中西部地区的专业化集聚,均显著促进了本地和周边地区制造业结构升级,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多样化集聚则产生了极为有限,甚至不利的影响。在制造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更适合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而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批发零售等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则在多样化集聚环境中更易于发挥结构升级效应。不同的是,金融业专业化集聚、批发零售业多样化集聚仅有短期影响,而无长期效应;而交通运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多样化集聚则仅有本地效应,无空间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8.
2010年被称为政府调控楼市最严厉的一年。不过,吊诡的是,当2010年过完一算,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收入暴涨70%,创出2.7万亿的历史新高。调控严厉与否,土地出让收益高低,未必就能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新经济地理的中间产品模型引入新新经济地理的异质厂商集聚理论,揭示了城市规模所包含的下游市场需求和上游中间产品供给对制造业企业的门槛效率存在筛选效应,同时城市可容纳的中间产品部门与制造业之间会形成中间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使用中国65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118988家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样本的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厂商低分位数效率水平的筛选效应至少相当于集聚外部性的80%,而城市中间产品效应可减轻大城市对本地厂商的筛选,因此城市规模扩大意味着市场竞争性和包容性的同时增强。估计结果还表明,地级市与县级市的城市规模对门槛效率的筛选作用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东部城市的筛选效应普遍更强,而国有企业即使效率更低也不易因城市门槛效率的限制被淘汰。  相似文献   

20.
“抢人大战”城市大量集聚科研人才是否会引起城市房价上涨,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关键性问题。文章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发现科研人才集聚对城市房价存在倒“U”型的影响效应,并与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阶段有关,从而为政府制定合宜的人才引进政策稳定房价,并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