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践先于理论,行动先于思维──记杰出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哈娜·阿伦特(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先于理论,行动先于思维──记杰出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哈娜·阿伦特(下)张慎五、人的基本经历50年代中期,世界政局划分已成定势,基本稳定,阿伦特开始从政治领域转向对人的研究,试图用现象学方法重新评价人的活动。她写了一系列文章和报告,表达了如下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实践先于理论,行动先于思维──记杰出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哈娜·阿伦特(上)张慎哈娜·阿伦特是本世纪中叶杰出的政治理论家和社会评论家,是西方知识女性的杰出代表,在哲学领域也颇有建树。尽管中国读者对她还不太熟悉,但在西方知识界,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政治学和哲...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需以秩序为基本前提。正义和秩序是每个社会都欲求的基本价值,但二者之间始终具有内在的矛盾和紧张。秩序逻辑地优先于正义,是霍布斯国家学说的核心要义。只有在基本秩序得到强有力维护的前提下,社会正义才具有真正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7.
市场经济·文化转型·生存方式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日常生活世界是20世纪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当代著名哲学家胡塞尔、列菲伏尔、赫勒、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科西克和弗洛姆等,都不约而同且不同程度上从独自的研究领域转向日常生活世界,以求唤醒人类内在的批判意识,促使现代人由自在自发的或异化受动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创造性生存方式提升。虽然上述思想家对日常生活世界的价值态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把人的生存方式的重建当作文化建设和人的发展的主题。正如衣俊卿教授所言,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日常生活世界,具有过分庞…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学报》2015,(4)
在莫斯科罗斯时期,严格意义上三位一体的斯拉夫—东正教文化形态才真正生成。两极性是俄罗斯文化形态的特质。正极是奴隶性,内生于史前斯拉夫各农耕部落自身,主要由南、北地缘文化关系和农耕社会的自然地理条件所决定,其顺从、忍耐和牺牲的特质,始终是俄罗斯各阶段形态的基础和稳定器;负极是外发的劫掠性,主要是由斯拉夫部落北、东、西及东南地缘文化关系、农耕与非农耕文化关系碰撞后主动或被动植入的极性,始终引导着俄罗斯文化形态各阶段的突变和渐变,从农耕—游牧文化一直走向海洋—太空文化。两极性始终伴随着俄罗斯文化的海洋情结,两个极性的运行因相对和互补而彼此强化,遵循着混沌规律,主导了俄罗斯文化形态的全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外作家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评价了新时期当代文坛中“性冲击波”的实质、道德意识和审美水平。作者认为,文学中性冲击波的实质是文学在社会的革命性调整中为人性的健康伸展而探索、呐喊、战斗。当代中国文坛的性冲击波一方面标志着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深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历史条件的局限;当代中国作家为建立新的性道德栅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也表现出道德意识的迷误;就审美水平而言,当代文坛的性描写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并就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E·P·汤普森"文化唯物主义"视野中的文化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思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模式过程中,汤普森提出应当摒弃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立场,让文化走出机械决定论和经济还原论的阴影;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立场,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文化;超越上层建筑理解定式,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互动中来理解文化的本质.通过修正威廉斯"文化是整体的生活方式"定义,汤普森提出了自己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整体的斗争方式.在后来的社会史研究中,他以实证的方式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确证与丰富. 相似文献
11.
传承·融合·创新——城中村地方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加快,村中地方文化的保护与新社区文化的建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兰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地方文化的建设为个案,以文献、访谈与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如何保护和建设城巾村文化问题.这对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9,(1):119-123
区域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核心思想,是她生态观、文学观和文化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应遵循相互顺应的模式,个人理应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同时能动地改变着所生活的地方;文学是区域性的,真正的区域写作在于挖掘和呈现地方的意义,区域文学的集合便构成了民族文学;正如区域文学是构建民族文学的基础,区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石,不存在均质的民族文化,只有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性即民族性。深入理解奥斯汀的区域主义,把握其在奥斯汀作品中的实现手法,对我们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区域写作手法、构建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应对现代主义的弊端和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流徙文化论》这本书在文化学人类学领域内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我认为,对“流徙文化”这一专题的思考是应当从对文化的流徙性质开始的。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总和。它包含思想史、精神文明甚至物质文化等等诸多方面。在《流徙文化论》书中,作者建立了流徙的概念:“人类因为生存上的某种需要,总在进行迁徙和流动。虽然由于人类进化使得流徙内容不尽相同,但其总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或建立一种优裕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是现代化变迁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近代以来,中国人对这个问题解决的两条思路,即“西体中用”和整体反传统主义都没有寻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本文认为,关键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有机的功能体系,在现代化的运动中对传统文化加以重新解释和选择,进行价值转换和现代化处理,使传统文化不是游离于现代化运动之外,而是走进现代生活,融合到现代化的生活实践中,从而开掘出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 相似文献
15.
欧洲委员会召开了一次题为“欧洲的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新的挑战、新的机遇”的会议。会议结束后,人文科学方面的发言者与代表们聚在一起组织了一个前摄(proactive)人文科学特别兴趣小组。正如格里芬(Gabriele Griffin)教授在会议的基调发言中所提到的,艺术与人文科学所能贡献的要远远超出欧洲研究共同体和负责研究事务的欧洲委员会委员所意识到的。结果,人文科学高等教育研究小组主办了一个圆桌会议,人文科学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欧洲委员会的人文科学未来优先性工作小组的一些成员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这次会议取得了两项成果:一份提交给负责… 相似文献
16.
饺子称谓的古今变迁,源于其原型与所积淀涵义的变迁。从馄饨所彰示的崇高的开天辟地混沌世界,到牢丸所暗含庙堂之尊的大礼,再到角子、角儿呈现的恭喜发财的吉祥祝福,再因互感而过渡为新异的音译借词扁食,并经过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冲突互融,形成了通行于世的称谓——饺子。而对这一线索的探究与梳理,似可窥知饺子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身的历史特点决定了文化建设的特殊途径,这就是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在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在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的指导下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从而在创新的过程中建设一个既不脱离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又不脱离民族传统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В.М.梅茹耶夫早在苏联时期就开始关注文化问题,他注重从文化哲学的视角解读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将科学视为一种文化现象,把人最为根本的自由规定为本体论的自由,同时他深入思考了俄罗斯与欧洲是否存在文化对话的可能性以及深陷文化危机之中的俄罗斯如何寻找自身的文化认同等问题。梅茹耶夫的文化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对于当前俄罗斯所苦苦寻求的文化身份与文明认同具有非常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另外他对俄罗斯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思考更能引发我们对文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层面上说,法治是一种文化,法治观念的树立、法治制度的确立、法治的实行都有其核心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理性文化。理性文化既不同于跟着感觉走的非理性文化,也不同于空想浪漫的超理性文化。理性文化的建设对于法制社会的形成具有基础的作用。本文从新的角度、内涵、结构概述了科学精神、社会契约观念、平等自由民主观念等理性文化要素体系的法治基础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女性既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创造者,也是承载者和传承者;还是本民族文化的开拓者,如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挑花、编织、刺绣、纺线等等,还有至今仍穿在各民族群众身上的服饰,特别是民族节日盛装,都是少数民族妇女亲手缝制的.因此,少数民族妇女的知识、文化及经验,正是凝聚在她们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手工艺及服饰里,也正是民族民间手工艺和服饰,凝结了妇女的知识和智慧.而少数民族妇女的这些知识与经验,长期以来,将少数民族社会中的古歌、史诗、创世神话等,以手工艺和服饰的形式在民间传承和传播,并以手工艺和服饰的形式在民间延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