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岳型景区在我国旅游发展及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游客评论网络文本分析安徽省5A级山岳型景区的形象感知与情感表达,结果显示:自然景观是形象感知的主体,游客对景区产品体验、形象感知及情感表达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感知高频词为景点、设施、服务和体验4大类目,且呈长尾型分布;语义网络图呈“核心—边缘”状分布,整体呈以景区、风景、缆车为节点的三核多层格局,各景区呈以景区名为节点的单核多层次格局;情感表达积极占比较高,中性和消极占比较低;在旅游要素满意度中,对住、行、游、娱的满意度较高,对食、购的满意度较低。当前,应通过宣传特色资源、提高景区形象辨识度、推动设施环境建设、推进产品创新开发等措施,不断提升景区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是旅游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以国内5个旅游社交网站的游记文本为数据源,借助ROST CM、Gephi和ArcGIS等软件,探究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空间特征:游客感知北京景区空间结构发展不均衡,中心聚集效应明显;(2)时间特征: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重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3)演化特征:游客感知景区聚类程度整体有所增加,游客感知景区呈由中心向郊区扩展趋势,文化旅游成为新趋势;(4)大事件后的积极效应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影响,但存在一定的时效性;(5)游客对北京目的地形象的情感感知呈现积极情感为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集携程等旅游网站上以"武陵源景区"为主题的62篇游记,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内容分析法中的词频、高频词语义网络和情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武陵源整体意象感知是以"石峰溪流"为主的自然景观类旅游地,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为徒步或索道观光,对餐饮、娱乐等感知不够强烈;文本语义网络基本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的圈层结构;情感形象成分以积极情感为主.并为武陵源景区意象的完善和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游客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重要桥梁及影响游客旅游体验质量和衡量景区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九华山风景区为例,调查研究游客对景区导游解说、解说牌、印刷品和游客服务中心四个方面感知程度,提出通过提高景区导游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景区标识系统管理、突出解说媒介的景区特色、重视景区游客接待中心规划、开设智能解说系统,强化景区网站建设等举措以提高游客对景区旅游解说系统满意度,对九华山风景区建立良好旅游解说系统及对我国景区旅游解说系统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游客体验的虹口漂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都江堰虹口漂流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巨大的市场需求,不断发展壮大.以游客体验为基础,通过调查和分析游客参与漂流活动的动机和体验、游客的人口统计特征和旅游特性,可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细分游客市场,以年轻的自驾车族为主;(2)突出景区特色,着力营造休闲旅游环境;(3)景区应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并积极宣传,以提高景区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系统理论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基于游客增长上限、饮鸩止渴、社区-景区互动三个系统对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游客增长上限基模刻画了游客数量、景区收入、景区接待能力、景区资源承载力、门票价格之间的系统反馈关系;饮鸩止渴基模描述了面对发展资金短缺的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机构在景区开发旅游地产的短期行为和长期影响;社区-景区互动基模分析了社区参与旅游而形成的社区、景区双赢的系统反馈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类网络平台的游客评论受到广泛关注,网络情境下旅游地形象感知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为了促进甪直古镇和南浔古镇的长远发展,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基于游客生成的网络文本分析游客的形象感知。结果发现,尽管游客对甪直古镇和南浔古镇的形象感知受限于古色古香的人文景区型江南水乡小镇,但是从游客形象感知中也能较好地识别出两个古镇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游客对两个古镇有关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管理服务的感知存在一定的差异;两个古镇的游客文本语义网络呈现出“核心感知—期望感知—潜在感知”三个圈层旅游地吸引体系结构;游客对两个古镇的整体情感体验以积极情绪为主,在情感程度上以一般情绪为主,游客对南浔古镇的情感体验优于甪直古镇。最后,为甪直古镇和南浔古镇旅游地形象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选取朱家峪古村作为案例地。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以及各旅游网站,获得关于朱家峪的网络评论347条,游记8篇,利用文本挖掘软件提取出游客对朱家峪感知形象的60个高频词汇,将其分为动机与行为、景区环境、景区景点、休闲娱乐、旅游产业要素等5类。研究发现,游客对朱家峪的旅游形象感知多倾向于积极方面,"闯关东""古村落"是最深刻的印象,消极感知来自于门票价格、旅游设施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旅游基础设施的改造、古村文化的挖掘、营销方式的创新、服务人员的培训等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地区间竞争愈演愈烈,而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适应能力,因此,了解现阶段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特点是乡村景区适应市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以重渡沟景区为例,对乡村旅游动机、消费行为特征、游后满意度等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动机有健康休闲动机、社会动机、寻求乐趣动机和业务动机;出游特点以夏季省内自驾游为主,多与亲朋好友结伴出行;消费特点为人均花费较低,停留时间较短;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较高;满意度影响因素主要有景区核心吸引力、旅游环境、旅游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找出重渡沟景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具体管理建议,这对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卷调研数据,以福州三坊七巷景区为案例地,引入游客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分析游客满意度在景区解说服务质量对游客行为意愿影响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景区解说服务质量显著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游客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游客行为意愿、游客满意度在景区解说服务质量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据此,提出优化解说服务系统、丰富解说服务形式、加强解说服务宣传等对策,以推进景区解说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区形象研究正成为旅游景区营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研究提出了旅游景区形象五维度测量模型,并建立了旅游景区形象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的影响机制模型。数据研究表明:⑴笔者开发的旅游景区形象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组合信度、收敛效度、整体拟合度;⑵旅游景区形象各维度对游客满意与游客忠诚存在不同的影响效应。本研究对于开展旅游景区形象管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红色旅游是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激发国民民族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现有研究多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市场等供给侧切入,忽视了消费者隐藏在旅游过程中的多层次需要,更缺乏在疫情背景下的探讨,旅游需要理论的缺位制约着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从新消费者视角出发,搜集携程、马蜂窝平台163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评论数据,通过三级编码过程提炼出“内外联动的体验及心理需要”这一核心范畴,构建红色旅游需要层次模型。研究发现:从层次结构上看,红色旅游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包含“情感与文化需要、生活需要—体验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四个层次;从层次关系上看,红色旅游需要层次间的内部关系共分为刺激、推动、激发、回退四种关系;从疫情的动态影响看,疫情发生前后游客的生活需要、体验需要、成长发展需要发生了显著改变,且更关注旅行过程的安全、游玩过程的娱乐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放松与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3.
休闲渔业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然而由于水上活动多且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较多安全问题,值得关注。以福建宁德三都澳休闲渔业景区为研究区域,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安全的关注程度、出游前安全培训的必要性的认识、对旅游安全法规的认知、对可能发生安全问题原因的认知、及对旅游各环节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认知等角度分析福建休闲渔业旅游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福建休闲渔业可以通过建立景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游客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做好休闲渔业景区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等对策和措施,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客感知评价不同于一般服务业或其他行业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按照游客参与旅游的动态体验过程,从景观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三大方面构建了游客感知(Tourists'Feedback Index,TFI)评价的概念模型和含有11个测评变量37个测评指标的指标体系,提出了定量测评方法,并在武汉木兰山景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游客感知受旅游体验全过程的影响,随游客人文特征、游览时间、游览内容和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不同.该指标体系覆盖了旅游体验的全过程,测评方法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游客满意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德尔菲法等,构建红色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小岗村为例进行游客满意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16,未达到满意水平;评价项目满意度中住宿最高均值达4.1,其次是旅游环境均值为3.7,均达游客满意水平,其余旅游交通、购物、娱乐、餐饮、景点5项满意度均值均小于3.5,未达能到游客满意水平;26项满意度评价因子中,有9项因子均值达到满意水平,有5项因子均值未达到满意水平,有12项因子满意度均值为一般满意.以红色旅游为引领进行全域旅游产业链开发,红色旅游业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红色旅游文化打造与绿色生态建设融合,旅游要素产业提升与品牌打造相结合可以较好提升红色旅游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QFD工具应用到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管理中,并以我国著名旅游景区九寨沟为观测点,通过网络调研及KJ法对游客声音进行识别归类,通过旅游景区质量屋的构建,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的输出项以及重要度排序,进而得到旅游景区服务标准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这些关键控制点提出了实施策略。本文的研究可为我国旅游景区有效地应用QFD工具,确定关键控制点并进行重点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及品牌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四川广元大力建设红色旅游特色产品,加大红色旅游项目投入,全市红色旅游快速发展,2014年1-11月,全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1975万人次。该市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出"文旅兴市"发展战略,将红色旅游建设作为全市旅游开发的重要一环,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基层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全市上下发展红色旅游的强大合力。科学规划,理顺红色旅游发展思路。广元市从基础设施建设、景区产品开发、旅游业态融合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热点景区旅游容量不堪重负,而冷点景区旅游容量过剩。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延安为例,通过齐夫(Zipf)定律研究延安旅游流的现状,以及延安旅游流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丰富产品类型、扩大旅游区范围,完善旅游交通条件、提高区域旅游的可达性,加强政府引导、理顺旅游管理体制等延安旅游流扩散的途径,为延安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不文明行为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凸显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最为常见,而且愈演愈烈, 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分析了旅游景区游客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约束机制,即 在政府的主导下景区实行游客购票实名制、建立高效的积分制度及完善的游客诚信档案,并积极进行监督与执行。  相似文献   

20.
景区交通已经成为景区能源耗用和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也是旅游目的地碳管理的关键内容。研究旅游景区不同主体行为的交通碳排放,有助于识别景区内不同主体行为活动的环境影响,明确景区碳减排的主要因子和低碳路径,也可弥补现有旅游交通研究的不足。本文采用碳排放系数法对九寨沟2012年景区交通不同主体行为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从碳排放总量看,游客乘坐观光车辆的交通活动是最主要碳排放来源,其碳排放占97%;从碳排放强度看,游客游览因采用公共交通故人均碳排放最低,相比之下居民私家车最高;从低碳路径看,景区碳减排应着重关注观光车辆的升级换代、高效调度、提高工作车能源利用和工作效率,辅以游客规模控制、环境教育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