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枝词原为巴人民歌,其源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下里巴人》。竹枝词未必是由《下里巴人》直接演化而来,但它们同为巴人民间歌谣,必然在审美心理和文化内涵上有着相通之处。民间竹枝词最初和最主要的用途当是祭神。在发展演变中,即使是祀神之曲,其内容也多世俗化了。从风格上看,民间竹枝歌曲调多凄婉愁苦之音。从内容上看,以吟唱恋情为主,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当时的民俗民风。民间竹枝歌经唐代文人的大力仿作和提倡,《下里巴人》变为《阳春白雪》。  相似文献   

2.
“竹枝”,原是流传湘鄂川黔边的一种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依据这种民歌的格调,创作了《竹枝词》共二十一首,遂成为唐代中叶以后风行的一种诗体.湘西土家族聚居各县,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左右,先后改土归流,汉文化大量传入,“竹枝词”这种诗体很快的被土家族地区文人所接受.永顺地区的一些文人(主要是土家族),写了大量“竹枝词”,总名曰《溪州竹枝词》.它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湘西土  相似文献   

3.
福庆《异域竹枝词》中新疆相关内容所具有的较高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采用文学性较强的竹枝词形式,对新疆各地的山川、风物、土俗、民情等进行了生动的歌咏记录;自诗自注中以图志的方式、用平实的散文句法大大充实了诗歌的内容,其注语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关乌鲁木齐、巴里坤地方官制的记述,反映出镇迪道当时建置的复杂性,其记载甚详为他书少有,可补其阙。《异域竹枝词》是研究清代中前期新疆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清人董伟业所著《扬州竹枝词》行世后,当时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毁誉不一,褒贬各异:有人誉之为“董孤直笔”,有人责其“无和平忠厚之旨”;有人爱不释手,将其誊写藏之枕箧随手阅读,有人恨之入骨、究之于官而遭笞杖。其后二百多年来,效而为此者,颇不乏人。今人路工在其编选的《清代北京竹枝词》前言中说:“到了乾隆年间,竹枝词风行起来,董竹枝的《扬州竹枝词》和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影响最大。”为何董氏竹枝词能有此深远影响,以及对当时社会震动之大?本文试就这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请方家指教。董伟业,字耻夫,号爱江,原籍沈阳,流寓甘泉(即今扬州市)。生卒年不详,约  相似文献   

5.
近代上海,是中西文明与文化碰撞激烈的地方。而词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如何认识新的时代与旧的文学之间的关系,是学界一直思考的问题。《申报》是近代上海文明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报纸。早期《申报》共刊载词作一千三百余首,涉及词家近三百五十人,由此着眼,可以考察上海词坛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这样一段新旧交替时期中的词学生态,厘清媒介变化对词家词作的影响,探索近代社会中词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申报》汉口版与传统上海版和香港版在广告上有着显著区别,汉口版所刊广告不仅数量大大减少,版面安排发生巨大变化,在内容上更有明显偏重,通告、启事(尤其是寻人)、募捐、医药、书籍报刊等居多,体现出鲜明的抗日战争意识形态,其他型类的商业广告如剧场、饭店等广告也多与抗日挂钩,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申报》为自身所做的广告(如高频率出现的"本报广告刊例"和申报馆发行的大量丛书、读物等)也不可小觑,其数量巨多、重复出现,由此管窥《申报》当时广告资源紧张和自身经营困难以及应对策略。结合时代背景对《申报》汉口版的广告进行全面分析,无论从史料、社会、还是对当今媒体的借鉴上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已知王国维《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和《盛京时报》本两种版本,而《申报》上刊载的《优语录》可确定为王国维《优语录》的又一版本。以初版的《国粹学报》本为参照,从序言、内容等方面展现了《申报》本的原貌与特点,认定其为《国粹学报》本的删减本。并就《申报》与王国维的关系、《申报》本为何是删减本、《申报》本的发现与定本的确立这三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申报》本的重要意义不只在于新文献的发现,更在于版本变化中显现出的问题,应关注版本变化后所折射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偏重于风土习俗、社会百态等内容的描写,使其具较高的社会史料价值。从"上海竹枝词"入手研究开埠的民间娱乐、民间信仰等传统文化心态,能够更真实地了解上海早期民俗风情的真实形态。在自然经济下,早期上海地区的日常娱乐以就地取材、精于图利为本。社会信仰行活动突出表现为社会生产交往中的多重性要求。明清两代,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吸引了大量客商与外地人口流入进入,直接导致了上海地区人口暴增,同时也形成了上海居民比较宽容的社会心态。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急速增加与复杂化,催生了上海近代城市的经济心态和生活方式,甚至是城市恶习,在五方杂处的社会环境中,传统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社会道德观念等都受到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申报》、《时报》等报刊的广告栏目所刊载的小说出版广告中涉及大量关于小说盗版现象和出版商打击盗版的内容,如广百宋斋版《西游记》以及点石斋书局《淞隐漫录》、江左书林《侠女舍身缘》等的被盗版与反盗版现象,以及晚清书局的反盗版措施,对研究晚清小说市场盗版现象与读者趣味及小说市场的有序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申报》是近代上海颇具影响力的商业报刊之一,自创刊以来,刊登广告便是报社的一大业务。1876年的《申报》广告,是当年上海社会经济的缩影,其内容涉及拍卖、医药、住房、交通等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1876年上海洋货丰富、医药热销、洋房耸立、交通便捷的新面貌,反映了东西方物质文明在上海的并存和融合。同时,1876年《申报》广告也显现出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从正反两面呈现了近代上海社会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清代山西寿阳祁韵士所作的《西陲竹枝词一百首》是一组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竹枝词作品。其内容涉及西北边陲的山川地理、民情风物等各个方面,堪称一部完备的“西陲风土志”,扩大了竹枝词的表现范围。其作以阵容庞大的组诗出现,并采用了“诗中夹注”的样式,使竹枝词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在艺术风格上也有明显的变化。因此,祁韵士和他的《西陲竹枝词一百首》是竹枝词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作家作品,是研究竹枝词的一则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辑的中国民族史地资料丛刊之四《巴塘志略》中附有《巴塘竹枝词四十首》(以下简称《竹枝词》)。这些富有民歌色彩的诗作,以通俗的语言,轻快的音调,以及恰到好处的藏语译音,真切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巴塘社会的现实及时代风貌。《竹枝词》所反映的事实在《志略》中都有记载,但它所展示的巴塘藏族社会生活画面更加广阔,更加深刻。这四十首诗很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读起来深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人  相似文献   

13.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报纸,其中占很大比重的商业广告保留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通过对《申报》中寻找走失婢女的广告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作为近代妇女一部分的婢女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相似文献   

14.
《申报》是近代中国创设较早,历时最久的报刊.其创刊不久,即对"杨乃武案"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追踪报道.在对"杨乃武案"的报道过程中,《申报》始终秉持"真实无妄""靡不毕载"的报道原则,从而使其在刊载内容上较之传统官报更为广泛.除了秉持"有闻必录"的报道与刊载,《申报》还对于"杨乃武案"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司法弊端与官场陋习给予揭露与批判,彰显了其作为社会舆论的立场,充分发挥了近代报刊媒介"开启民智"的功能,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媒介素养的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1925年,英帝国主义者制造了血腥屠杀我国人民的五卅惨案。当时,上海公和驳运公司会计刘光权“鉴与风潮之日益扩大,交涉之无稍进步,国势之不振可危,民族之沦亡无日,于是义愤填膺,蹈海自尽,冀以一死促国人之觉悟,救垂死之人心”。此事振动上海等地,《申报》、《血潮日刊》及北京《晨报》等均刊载刘的遗书并介绍其生平。刘光权,字映枢,江都永安镇人。幼年随父迁居扬州新胜街。十二岁到南京龙江小学读书。家境贫寒,十五岁辍学,入浦口陆军第四营工程队。二十岁进滁州县署警备队。二十四岁转淞沪警察三区二分署当警察。刘  相似文献   

16.
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光绪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曾写过一百首台湾竹枝词,深受台湾巡抚丁日昌的赏识,被誉为“东宁才子”(东宁;台湾别名)。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流传于世的仅存四十首。连横先生在《台湾诗乘》中曾称赞丘先生的“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久播骚坛。”可见其流传之广。现存的丘逢甲四十首台湾竹枝词,是颇为珍贵的文献,对研究丘逢甲早期的爱国思想和文学创作,了解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地理风光、当时的生活风尚等等,都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申报》广告是近代中国广告最具代表性的个案 ,早期《申报》广告在形式、体例、内容及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轨迹 ,揭示了中国近代广告的最初形态及其与现代广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义和团运动是晚清史上的一大重要历史事件,《申报》作为近代中国一份历史悠久的报纸,对此有着不同于朝廷旨意的独到见解。《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整体舆论导向是否定的。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申报》就主张组织团练进行镇压,严惩闹教起事者。当清政府的态度开始转为招抚后,《申报》又希望清政府能够停止招抚,并坚决反对对外宣战。后来《申报》接连刊发文章,积极在中外之间斡旋,力劝朝廷停战议和。到议和阶段,《申报》则对和约内容给予正面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强国设想。通过对《申报》舆论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义和团运动期间上海市民阶层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的诗人、作家,激于民族义愤,纷纷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为武器,揭露和批判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和清廷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暴斗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存的无名氏《京口夷乱竹枝词》(又名《镇城竹枝词》)、无名氏《扬州竹枝词》以及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共九十首,就是用竹枝词这  相似文献   

20.
论海外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侗作《外国竹枝词》一百首,远及东南亚、欧罗巴,这是用竹枝词写外国风土的开始。海禁既开,中国与海外各国往来增多,许多文人或随使节出访,或应邀前往讲学,舟车所经,采风问俗,写下许多竹枝词,这对增进了解,交流文化,无疑是有益的。作者有些观点,未必正确,这是时代的限制,在今天看来,正可说明社会观念改变的历程。《外国竹枝词》出,徐振有《朝鲜竹枝词》四十首,载《艺海珠尘》;林麟焻有《琉球竹枝词》,《晚晴簃诗汇》录其十四苜;徐葆光有《球阳竹枝词》八首,见《奉使琉球诗》。潘飞声有《柏林竹枝词》二十四首,载《说剑堂集》;局中门外汉有《伦敦竹枝词》百首,载《观自得斋丛书》。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