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2016年CFPS调查数据,分析互联网、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升了农户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力资本的积累又提升了农村家庭消费,考虑内生性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教育人力资本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支出的重要机制,互联网使用用户可能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增加消费支出.为此,提出以下建...  相似文献   

2.
扩大农村家庭消费是促进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是影响农村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家庭消费也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因此,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家庭消费,需要控制家庭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农村家庭消费影响因素有多层结构的特征.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中的家庭和社区数据,运用多层模型实证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户家庭消费影响的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状况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而异;农村交通状况对农村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燃料基础设施和村公共财政支出在随机截距模型中对家庭消费有显著影响,但在随机系数模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以及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中国电力供应稳定性下降并引发电力短缺问题,这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文章首次构建了京津冀地区10个城市的电力短缺指数,并考察其对家庭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力短缺会挤出家庭设备及日用品支出和家庭医疗保健支出,从而对家庭消费升级产生负面影响。电力短缺每增加一单位标准差,家庭消费升级降低1.79%。这种负面影响对农村家庭、低消费支出家庭和高人口规模家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基于CGSS 2017数据,采用稳健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的影响,采用再中心化均值回归分解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乡家庭旅游消费差距的影响及贡献度,并进一步采用Sobel-Goodman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家庭旅游消费影响的联动效应。研究发现: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城乡差异显著,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效应均大于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的促进效应;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家庭旅游消费具有正向的联动效应,且城乡差异显著,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对城镇家庭旅游消费的联动效应均大于对农村家庭旅游消费的联动效应;信息技术使用情况和户主学历水平的城乡差距会扩大城乡家庭旅游消费差距。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加大信息技术建设力度和提高居民学历水平,以释放居民家庭旅游消费潜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家庭旅游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收势必会导致农户生活消费发生变化,人力资本投资是土地被征农户维持并改善家庭可持续生计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基于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考察土地征收对农户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支出和健康支出)的影响。研究显示:土地征收显著提升了农户生活消费和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且农户户主特征、健康与保障状况也对生活消费、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显著影响;土地征收使得农民家庭的生活消费上升幅度为19.0%~22.2%;土地征收使得农户在教育和健康方面的支出分别提高了9.6%~15.5%和20.6%~20.9%;并且,东部地区农户相对中西部地区农户的生活消费支出更高、教育和健康投资力度更大。由此提出政府在实施土地征收制度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家庭差异,进一步引导农户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帮助不同地区农户实现生活平稳过渡,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民教育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收费节节攀高,农村每个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到总收入的30%以上,成为农村家庭的最大支出。教育成本畸高,加剧了农民的生活贫困,影响社会稳定;影响城乡和谐发展;影响阶层与阶层和谐相处。国家要建立健全的教育投入体制;教育投入要均衡并力求向农村教育倾斜;尽快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并延长至12年;降低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7.
    
家庭内部存在可供家庭成员共享的公共物品,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加,规模更大的家庭可以从中获得规模效应.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团队2007—2013年的农村调查数据,通过模拟恩格尔曲线,测量得到了不同规模和结构家庭的等量因子.研究结论表明,2007—2013年,家庭结构对消费支出的影响体现为,家庭每增加1个学龄前儿童,支出增加约26.3%;每增加1个学龄儿童,支出增加约31.9%;每增加1个老人,支出增加约33.8%.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物支出占比在变小,而居住、教育、娱乐、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占比在变大;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处在高位,且有所扩大,而消费差距小于收入差距,且有所缩小.利用等量因子对家庭收入和支出数据进行调整后发现,这一时期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均有所缩小,这是由于家庭内部分享公共物品所产生的规模效应所致.本研究的主要启示是,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国家应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陕西农村家庭调查数据为基础,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西部农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对生活消费差距的影响.文章认为,低收入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对农村家庭是奢侈品,西部农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不均等程度很高,增加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会扩大生活消费的基尼系数.建议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充分重视西部地区低收人家庭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健康公平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2011年在上海和重庆两地推行的房产税改革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CFPS家庭微观数据采用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房产税改革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和具体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总体上看,房产税改革试点政策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抑制作用对重庆城镇家庭和有且仅有一套房家庭的消费支出尤其明显。房产税改革试点政策的收入效应、预防性储蓄效应和负向财富效应是其影响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作用渠道,通过降低城镇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预防性储蓄以及减少住房资产价值,进而挤出其家庭消费支出。研究结论对于未来房产税的推广和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到底会产生挤出效应还是挤入效应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再度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本文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就1992-2006年我国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发现:1992-1994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1995-2006年,政府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产生挤入效应,且这种挤入效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从总体来看我国政府支出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因此,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有效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CHARLS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家庭债务流量和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的影响关系,同时探讨了家庭资产、户口等家庭异质性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债务流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家庭债务存量对老年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于不同资产水平的老年家庭,家庭债务对医疗、保健消费的作用没有差异;城市家庭债务的存量和流量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均没有影响,而农村家庭债务的存量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消费存在着较大的内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消费分层。作为家庭消费的延伸,大学生消费亦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以恩格尔系数作为大学生消费分层的依据,重点对家庭经济、文化资本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所作比较分析表明,家庭经济、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机制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与大学生消费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对大学生的消费分层无显著影响;而家庭文化对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与消费分层均有显著的影响,父母所处的职业阶层越高,大学生消费支出越高且相应的消费阶层也高,父母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分层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消费分层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参加学生组织对大学生消费分层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的挤出或挤入效应不仅表现在规模或总量上,而且也体现在结构上。从优化政府支出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运用1991年-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政府投资性支出、非民生消费性支出和民生消费性支出对私人消费的影响,实证的结果表明:政府投资性支出对私人消费产生影响不大;政府非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城镇私人消费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而对农村私人消费影响不显著;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会“挤入”农村私人消费,而“挤出”城镇私人消费。因此,为促进私人消费,今后政府可转变调控重点,减少投资性支出,增加对城镇居民的非民生消费性支出和农民居民的民生消费性支出;通过减税或转移性支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分析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收入及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IVQR)进行实证检验,同时采用match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的方法测算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虽然非正规金融借款主要用于生活消费,但其仍通过减少家庭消费资金对生产投资资金的挤占间接增加了家庭的生产投资支出,进而对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由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所有样本家庭平均增加的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507.17元/人和661.37元/人,占其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值的比重分别为2.68%和4.68%;对于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的家庭,其所增加的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528.33元/人和712.54元/人,占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值的比重分别为2.79%和5.04%。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家庭养老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关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农户家庭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养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对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且对中部地区的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影响要大于东部及西部地区;家庭养老对衣着、居住、生活用品、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有负向影响,对食品、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对中部地区的消费支出类别影响大,而对东部、西部地区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6.
数字金融为缩小城乡居民收支差距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城乡收支差距的影响;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支差距;数字金融每提高1个单位,城乡收入之比和城乡消费支出之比分别缩小0.0012和0.0015;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扩大农村居民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进而缩小城乡收支差距。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发展数字金融,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数字金融,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城乡协调,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丰富农村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等收入以下城镇家庭,仅仅医保支出和收入对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对于较高收入以上城镇家庭,收入和房地产财富效应和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住宅支出、医疗价格和医保支出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房改政策实施后住宅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远远高于房改前,最高收入户的挤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乡消费差距对商贸一体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2005—2017年我国城乡商贸一体化水平总体上在不断下降,城乡消费的绝对差距对商贸一体化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全国层面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消费的相对差距对商贸一体化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现象在各地区普遍存在。因此,要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逐渐缩小城乡消费的绝对差距,促进商贸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分析金融素养对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并且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金融素养可以显著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从区分金融素养的不同构成维度发现,金融知识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研究还发现,金融素养可以通过金融可得性和家庭商业保险参与促进城镇家庭消费总支出和家庭服务型消费支出的增长。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金融素养和家庭消费理论,对于激发和释放城镇家庭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拉动农村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生命周期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理论的研究都显示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低、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管理体系落后是制约农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缩小城乡社保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同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才是我国当前扩大农村消费支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