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淑梅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4):123-128
从认知的角度看,语言世界的量范畴有主观量和客观量之分,主观量指的是用一定的语法手段表达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主观评价,又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汉语方言的小称是用各种语法手段表示事物小、数量少、时量短或动量小。因此,与"主观小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鄂东方言的小称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尾是表示小称的重要标记,不仅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小称,还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或短语的后边表示小称。重叠形式也是表示小称的重要手段:名词重叠后表示物体的三维空间量减小,具有小称的功能;动词"VV式儿"重叠形式表示"轻量",也具有小称的功能。量词重叠具有量的离散性特征,离散性是将事物分割成一个个分散的形式,自然与小称有关;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的减弱,也具有小称的功能。鄂东方言的小称与主观小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对量的主观评价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3.
宗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32(1):98-101
长阳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学者过去一般认为湖北地区西南官话中重叠构造的AA式名词较少。其实长阳方言中通过语素重叠可以构成名词、形容词、副词。其中重叠构造名词可以来自名词性成分重叠、谓词性成分重叠和量词重叠。重叠构造名词可以表示小称,但作为成年人的语言,其表小称和呢称比云贵川方言少很多,它更主要的功能是表示类化。另外长阳方言表示小称的格式,有相应的贬义表达格式。 相似文献
4.
5.
王红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69-75
山西中阳方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等都有变读53调现象,以名词居多.这种变调不同于语流中的连读变调,更像是一种小称变调的残存,只不过小称意义因磨损和泛化已经不太明显.变调以阳平字为主,但其他调类的字也有变调现象. 相似文献
6.
苗艳丽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2(2):141-142
本文对山西方言父亲称谓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发现主要有“爹”、“爷”、“爸”、“伯”等四类。文章重点对“爹”进行了研究,并对三者的演变过程做了构拟。同时对“爷”、“爸”、“伯”等三类进行了文献考证。 相似文献
7.
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考释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蒲向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
方言古词具有语言"活化石"的特性,陇南北部方言称谓词分布在秦先祖早期生活区域,源头多可追溯至秦汉,古文化意蕴有着很好的代表性,遵选其中的一些标本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可以揭示方言古词所承载的超越时空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芳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23-26
水语中有着较丰富的表达小量的语法手段,"ti^33"在水语小量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数量、形体等方面的小量语义特征,能够作为小称词缀构词,也能够构成丰富的表达小量的固定结构。小称标记"ti^33"也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尤其普遍存在于西南官话区的方言中。 相似文献
9.
姬慧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2):63-68
陕北方言亲属称谓词有单音节词,有复音节词.复音节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丰富多样,有重叠构词,内部曲折,添加词缀,添加修饰成分及利用修辞手法等.经过这些构词理据组成的词语共同构成陕北方言的亲属词汇系统,使其在一个较封闭的词汇系统内完成语言交际任务.通过考察亲属称谓词构词理据发现,陕北方言亲属称谓词既有古语词、古音的沿用,又有方言中所具有的特色使用方式,同时还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度和伦理观念,体现了词语语义内涵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绍群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4):123-126
湖南安乡黄山头话的小称方式主要有五种:重叠、附加后缀"儿"、"伢"、"子"以及附加类前缀"吖吖[ηa55 ηa]"。"子"缀以表相对小称为主,其余四种主要表绝对小称。其中重叠、"子"缀、"儿"缀、"伢"缀具有西南官话特色,类前缀"吖吖"则独具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1.
字母词的称名与音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孟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3):62-65
含有字母的词语,作者主张定名"字母词",认为该称名界定清楚、涵盖明确、特征显著,比其他称名都理想.字母含西文字母者,字母应按照西文字母规范的音读,不必注出"汉化"音或人为的拟音.字母词含汉语拼音字母者,首要的是不应混同于两文字母音读,并提出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
“伢”在山西阳泉方言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他称代词,与同为他称代词的“他”和“人家”有同有异,其中异大于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伢”的指代功能越来越弱,逐渐发展为一个强调标记,与名词性成分连用时,“伢”还显示出了强调代词的功能。“伢”同“人家”和“他”相比,在具体的使用情境中具有主客观分工,总体说来,“伢”的主观性要强于“人家”,而“人家”的主观性又强于“他”。“伢”在晋语区及其他部分方言片区内普遍存在,但不同地区的用法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14.
苏俊波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50-53
丹江方言中有一些很有特点的多重重叠现象。结合其他方言可以看出,多重重叠不仅具有“调量”功能,而且具有主观“强调”或“夸张”的功能,应该也是汉语主观量的表达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汇"与"词汇"称名之争问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于全有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语言学界对"语言的建筑材料"的称名并不一致,主要有称"词汇"、称"语汇"、分称"词汇"和"语汇"等不同的称谓。比较而言,对"语言的建筑材料"的称名,称"语汇"还是比称"词汇"、分称"词汇"和"语汇"等相对更科学一些。"语汇"具有特定的内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叶韵图《射声小谱》反映的清代常熟方言声母方面的特点有:保留有较为完整的全浊声母;匣喻莫辨、奉微不分;区分尖团音;知章庄组三等字与精组字声母有别;部分影母字读如喻母;部分疑母字读如喻母;从母与邪母混同;泥母与疑母混同;部分禅母读作古邪母;部分禅母字读为古床母。 相似文献
17.
陈立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5):60-63
南楚方言与楚方言具有密切关系.从扬雄《方言》所提供的材料来看,南楚方言各地受楚方言影响的程度并不相同.楚方言对南楚方言的影响、渗透有其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肖萍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1):155-160
吴城,是一座千年古镇,曾被称作"小南昌";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吴城方言与南昌方言同属赣语昌靖片.从语音方面考察吴城话与南昌话的主要差别是有学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刘铁峰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3,(2):57-61
梅山文化研究新著《新化方言修辞研究》是姜珍婷博士的最新学术力作。该书以梅山文化核心区域新化县方言修辞为研究对象,对新化县地名修辞、禁忌语委婉语、俗语修辞、山歌篇章修辞等语言现象进行了深描、考证、阐释。该书取得的学术贡献有三:一以独特的视角扩展了梅山文化研究视域;二以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研究方法深化了梅山文化研究内涵;三以丰厚的方言语料补充了梅山文化研究资料。该书取得的成果为梅山文化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确立了新的范式,增续了新的增长点,是梅山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0.
谭志松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4):52-55
随着社会文化变迁,武陵山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成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趋严重,必须探讨新的途径;教育质量和教育结构不适应,必须加快提高和调整;教育资源不足,必须积极开发民办教育资源,促进民族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