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毛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1981年中央下发文件事实上结束这场运动。工业学大庆运动的结束既有经济体制变革的因素也有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的考量还有运动自身出现的问题。在运动行将结束之际国家正确评价了这场对工交战线产生深刻影响的运动,肯定了其主流是好的。之后,党中央在事实上结束工业学大庆的同时明确了大庆精神,为工业学大庆运动画上了句号。工业学大庆的结束既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精神又展现了变革与继承相平衡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2.
3.
从大庆精神到胜利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觉悟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胜利精神是大庆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新时期重新学习、认识大庆精神和胜利精神,必将进一步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开创新的大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毛泽东精神的意义所在,即毛泽东精神是区别于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二是毛泽东精神的主要理论内涵,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三是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总体上而言,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加强对毛泽东精神的研究必须正确处理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即毛泽东精神的科学定位问题、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毛泽东精神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庆精神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蕴涵。将其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在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认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庆精神在“概论”课教学中的价值,并从课堂教学内容内化、教学方法渗透和实践教学外化三个方面探析将大庆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上海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实践促使“上海城市精神”到“上海精神”的嬗变。从时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历史,蕴含于城市精神之中,体现出文化上多元和谐、经济上合作创新和外交上开放包容等内涵;从空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个城市场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参与区域治理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特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海精神”所包含的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等内涵,对未来上海的城市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合作实践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实践指导和精神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精神建设,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劳动精神。新时代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深化与升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观念的传承与创新,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劳动观的继承与发展,产生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传统“人物研究”尽管有助于深化对毛泽东生平轨迹与思想肖像的勾勒,但是单纯停留于现象层面的叙事和逻辑与理论视域的相对封闭性,很难进一步拓展毛泽东研究的理论视野与研究宽度。“问题研究”范式的“问题式”转换、开放性特征与现实关联性趋向,则较之于“人物研究”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论优势。因而,从“人物研究”向“问题研究”的研究视域的转换构成了当前深化毛泽东研究的一个新视点。当然,推进毛泽东研究由“人物研究”向“问题研究”的转换,必须要确立“问题研究”运行的基本规范,以期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加以深入推进。一方面“问题研究”需要以“人物研究”为前提,以“认知性研究”为依托,否则有可能陷入“扩张式”阅读或“象征性”解读的理论误区;另一方面科学鉴别毛泽东研究的“真问题”与“伪问题”是推进“问题研究”范式深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大庆精神的社会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大庆精神在当代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主要有支撑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等。因此,应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充分发挥大庆精神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一面旗帜。城市精神理应是城市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这种追求不一定是经济增长这种直接的目标,而是准确概括出被实践证明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的因素;大庆精神是大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它深深地熔铸在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大庆精神塑造着大庆城市的气质与风骨,彰显出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构成了大庆"软实力"的核心,是代表和展示大庆城市形象的"名片"。  相似文献   

11.
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纲领”的倡议,毛泽东在多个场合对其政治内涵与核心议题进行阐释。洛川会议后,毛泽东指出应以三民主义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随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达成,毛泽东进一步认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本质上即为三民主义,并号召国共两党应正确执行三民主义的“共同纲领”,但由于国民党坚持片面抗战路线,多次制造反共高潮,制定“共同纲领”的政治基础不断遭到消解。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依据国内政治形势变化,顺势提出同民主党派制定“共同纲领”,同时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的明确划分,为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抗战时期,毛泽东制定“共同纲领”的战略构想,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的政治立场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成功传播是以话语建构为基础的,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社会变迁理论,从文本建构、传播话语、精神话语的社会影响三个维度对其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本话语具有政治性、象征性、直观性特点,其话语建构经历了自上而下、被最高权力认可的过程;媒介传播以通过场景、语言、情感、事件塑造典型的方式进行话语建构,具有鲜明特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军事化色彩、情感乐观昂扬、经验体和语录体。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被塑造为石油战线的意识形态“宪法”,被固化为企业管理的文化之根,以话语建构为载体,借助媒介传播,不断与时俱进,传承核心价值观,对奋斗求索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强大助推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探讨为经,以对两代伟人的思想特征及其理论分析为纬,对毛泽东的“赶超”思想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对邓小平的“台阶式”发展理论作了探索性的归纳与总结。其中不乏作者的个人观点。文章认为,从毛泽东“赶超”思想到邓小平“台阶式”发展理论,反映了两代伟人在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接力关系。  相似文献   

14.
劳动精神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展现的面貌、品质和精神状态.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形成具有四重逻辑:它根植于中华优秀劳动文化中勤勉肯干、实干兴邦的文化逻辑;继承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理论逻辑;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历程中弘扬劳动精神的历史逻辑;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伟大实践的实践逻辑.新时代"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升华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推动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两路”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弘扬“两路”精神,不仅要注重史论结合,从内涵阐释、根源回溯和历史定位发轫,夯实传承弘扬基础,还要注重红绿相映,从国家文化公园、协同研究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着手,构建教育引导体系;既要注重文工交叉,从“两路”建设养护、进藏铁路修建及科技攻坚克难着力,实现文化涵育功能,又要注重文旅融合,从整合文化资源、创建品牌标识、完善支撑条件入手,助推红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征精神与毛泽东精神——兼论毛泽东精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的总和与升华,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集中体现;长征是毛泽东精神形成的关键时期,长征精神是毛泽东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长征精神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精神的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写作“两论”的过程中,提出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重要课题,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背景。“两论”从哲学层面发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先声;产生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萌芽,成为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发展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理论旗帜,为实现第二次结合提供了解放思想的重要武器;奠定了邓小平实现第二次结合的认识基础,孕育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精神”研究四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毛泽东思想体系具有层次性,毛泽东精神是毛泽东的智慧、情感、意志、理想、信念、人格的结晶,是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诗词、书品、生活和实践中蕴含的最深层的本质。毛泽东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的集中体现,是振兴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强对毛泽东精神的研究、宣传和弘扬,是人民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是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大庆精神已经成为薪火相传的城市精神。在新时期,大庆人又赋予这些精神财富以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创新、开放发展、合作共进,生态宜居、民生为本、跨越发展,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正在崛起。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大庆市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一直在寻找一条和谐、兼容、科学的模式,让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与文明创建相辅相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建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五有"大学要"有精神",需要中华精神为灵魂的引领、科学精神为核心的涵育、"科大精神"为源泉的滋养。用中华精神为师生构建永久的精神家园、提供牢固的价值认同、塑造大写的人格灵魂;用科学精神以发挥大学的驱动功能、批判功能、凝聚功能、熏陶功能,使科学精神逐渐地被师生认同,成为其共同的心理基础;将大学精神尤其是科大精神积淀、传承、发扬,形成滋养科大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