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情感吧     
summer 《女人世界》2006,(11):60-61
妻子暧昧短信让我妒火中烧 那天我和她一起去逛街,我发现她正拿着手机看短信,脸上挂着难得一见的笑容。 “干吗?谁给你发短信呀”,我有些不高兴。“你看你看,这是阿雷给我发的短信,好好笑!”她边说边把手机递给我看。我有点生气,没有理她,一个人先走了。  相似文献   

2.
周晓红  贾佳 《社区》2014,(22):29-29
“生活在这里真幸福,不用无聊逛街了,退休后我天天都来这里活动,从不缺席。”提起天立社区为居民提供的贴心服务,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天立社区的退休老人关荣碧的脸上洋溢出满意的笑容。  相似文献   

3.
经济与伦理,在哲学的层面相通。“经济冲动”,不应当只是经济学的概念,更应该是一个道德形而上学的法哲学概念。将经济冲动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学视野,不但导致了现代经济学的诸多理论困境,也导致了现代文明的诸多现实缺憾。作为法哲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冲动以意志自由为本质,它逻辑地包括通过创造和分配财富满足人的客观自由和外在解放的需要,与通过摆脱情欲束缚的主观自由即内在解放两方面。以意志自由诠释和规定经济冲动,可以使经济发展摆脱“自由的悖论”和“恶的发展”的厄运。对现代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可以成为直接的理论资源的是19世纪的三种关于经济冲动的理论模型,这就是巴斯夏、黑格尔、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冲动的法哲学模型是由动力结构、行为结构、目的结构构成的有机体系。“经济冲动”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实现由经济学向道德形而上学的概念转换(1)从“需要”到“需要的体系”,从价值体系与社会体系两个结构概念地解决经济冲动的动力结构中的客观自由与主观自由,以及经济与伦理、道德内在一致性的难题;(2)从“劳动”到“集体行动”,概念地解决如何将由“需要的体系”产生的“个体活力”凝聚为“集体合力”,以及“集体行动的逻辑”的难题;(3)从“财富”到“幸福财富”,使财富成为幸福的对象,并与幸福相统一,概念地解决现代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幸福指数”与“痛苦指数”的悖论。  相似文献   

4.
张鹰 《百姓生活》2014,(5):17-17
抗战前,孙犁在北平当小职员的时候,曾买了两丈花布,寄到妻子的娘家。这一件我们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却让妻子记了一辈子,只要和孙犁在一起,妻子就会“诘问”:“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据孙犁回忆,妻子临终前还向他提起了这件事,孙犁依然像以前那样回答:“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孙犁写道:“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5.
掌管智慧,财富、幸福的三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为争谁的本事最大而争吵起来。幸福说:“当然是我最重要啦,如果一个人智慧如海,财富像山,一生却多灾多难,没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财富说:“反过来说,如果贫穷到连一口饭都没得吃,光有满肚子的智慧,幸福又在哪里?当然是我最重要啦。”智慧说:“你们两个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无难无灾,却是一个没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平平凡凡、充满挫折的人可悲得多,所以,还是智慧最重要。”他们各说各话,一时分不出高下,突然看见地里有一位农夫在种地,财富就说…  相似文献   

6.
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老年幸福不用研究,钱多肯定幸福;房子大,地位高,就幸福。做出的研究结果正相反。有个名大学的名教授,两个孩子是博士、博士后,都在美国。老教授有一天下楼梯,滑了一下,股骨折了。孩子们都在美国,老教授是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所以说,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健康。这是幸福的基石。70年代送礼送什么呢?点心;80年代送礼送保健品;90年代送礼送鲜花。21世纪最宝贵的是送健康,怎么送健康?健康最好的就是“养心八珍汤”。“养心八珍汤”那是真…  相似文献   

7.
王馨娜 《社区》2011,(24):12-13
中国人自古相信善有善报,一些人因为善良而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故事,我们也听了很多。如今,这一说法居然被科学界所证实。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生命伦理学教授从科学角度对“付出”与“回报”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我们在付出的同时,  相似文献   

8.
脸谱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脸谱和面具一样,都是用以改变人的形貌的化装手段和文化符号。所不同者,面具系用铜、木、皮、泥等材料制作,属雕塑性化装,而脸谱系用颜料直接在脸上勾绘,属绘画性化装;故有的研究者又把脸谱称为“软性面具”。脸谱可分为戏剧脸谱和社火脸谱两大类,而戏剧脸谱又可根据不同的剧种,分为京剧脸谱、川剧脸谱、滇剧脸谱、祁剧脸谱、汉剧脸谱、闽剧脸谱、豫剧脸谱、粤剧脸谱、秦腔脸谱等等。社火脸谱与戏剧脸谱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下面分而论之。  相似文献   

9.
财富增长≠幸福感强近来,"幸福感","幸福指数"成了热门话题。学者理论分析"幸福",作家书写幸福,大众互相谈论生活的幸福与否。"让幸福飞","百姓幸福盼什么",是报刊媒介上时政、民生的主要版面内容。"让幸福来敲门"成了热播电视剧的剧名。今年两会期间,一些委员在谈论幸福的话题时,提出的"文化民生",文化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观点,同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幸福指数"概念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来自不丹国王提出并实施的  相似文献   

10.
恭喜健康     
新春佳节,互相祝福,过去说得最多的是“恭喜发财”,而今却演变为“恭喜健康”。实在令人清心润肺,耳目一新。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说:我们的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健康就是一切。”现实也正如此。健康可以创造物质与精神的一切财富,而财富却未必一定能换取健康。一位西方哲人也说过:人的财富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才是财富。”真正的富人,不是财富最多的人,而是拥有财富且身体健康的人。我们时常听到人们说:金钱有价,健康无价。说得很是实在。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才能成为最“富…  相似文献   

11.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财富增长而“幸福指数”却止步不前。为解释和解决这种“幸福悖论”,幸福经济学引入了适应水平、期望水平等一系列新理论。侧重幸福感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者则倡导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开发导向幸福的“激励因素”,主张将“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作为立法与立德的基础。不同学科的使命与问题意识不同,对“幸福悖论”的解释与解决存有显然的分歧,幸福悖论研究尚待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毛志成 《21世纪》2001,(4):33-34
我们习惯于将中国人之外的一切人泛称为“外国人”,其实在外国人看来,中国人也是“外国人”。西方的许多民族,彼此之间的差异总归少些,他们有时可以互融互混,抹掉明显的特征。而中国人的外观个性、心理个性、行为个性却近于根深蒂固。因此,要想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无论是西方人还是我们自己,首先的认知重点应放在“中国人”这一概念的解读上。 中国人不仅仅是地域概念、种族概念,更是一种心理类属、行为类属。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其是农民还是学者,不论他是穿长袍还是穿西装,也不论他从未走出过田垄还是刚刚留洋归来,也无论是将…  相似文献   

14.
张恒可 《社区》2012,(12):18-18
“物业安居”工程为辖区老旧小区点亮“明灯”,“银发餐厅”让老人足不出户吃上“爱心餐”,“社团文化”使处处吹拂文明和谐风…”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健康路街道各个社区里,群众过得安心、放心、舒心。日前,笔者来到健康路街道辖区各小区,感受群众脸上流露出的真隋笑容。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中国和希腊对于幸福观有众多相似和相异,从文化的角度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幸福的含义,幸福的构成以及幸福的实现方式。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幸福论都可以分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大类;古代中国人和希腊人都从身体、财富和道德三方面来界定幸福。但是,幸福的观念在希腊人是生命的最终目的和意义,并一直被作为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命题探讨;而在中国人幸福只是衡量君子德行的工具。对于幸福的构成,中国人注重寿命的延长而希腊人则看重身体的健美。在幸福的实现问题上,中国人倚重个人内求于心,而希腊人倚重社会外求于物。虽然两者都奉行禁欲主义,但其着眼点、目的和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收藏幸福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同的思量和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  相似文献   

17.
说起幸福,那就必须要提楼上的王大爷了,王大爷五十多岁,整天笑呵呵的,脸上的皱纹都开成了菊花,所以人送外号老笑。老万平时爱好广泛,而且极具号召力,奥运会之前,这王大爷就非闹着要学英语,因为这涿州也算是北京的周边地区,王大爷还想展现一下中国人的热情友好,给外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12,(12):3-23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央视策划了“你幸福吗?”大型群众采访活动,并在每晚的《新闻联播))中播出。由于采访是随机的,在街头进行,参与者是普通百姓,被采访者事先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而出现了各种神回复,引来网友一片热议。“你幸福吗”为何难以回答?“你幸福吗?”“我姓曾。”这组问答或许是最近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百姓关于幸福的各种回答,是百姓幸福观的第一反应,反映了他们对幸福的朴素理解和认知,反映了他们所关注、关切、关心的事物,反映了百姓的心声。据知情人士透露,央视考虑以此为契机,将此类亲民和体现人文关怀的环节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脸色     
退休老人老宋扭伤了脚,只能躺在床上。老宋退休后发挥“余热”,寻了一份送牛奶的活儿。500元退休金加上300元“余热”费,有800元,可以使同在一张桌上吃饭的儿媳妇脸上多露一些笑容。家里常有笑容,才有安定的局面。因此老宋是不敢小瞧这300元“余热”费的。  相似文献   

20.
“幸福广东”的提出标志着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施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将有力地再造新时期执政党的政治合法性。文章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对“幸福广东”进行解读,认为“幸福广东”首先是广东人的幸福,但目前碎片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存在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广东人概念。因此,必须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实践路径加快福利广东建设,建构统一的省域公民身份,从而为“幸福广东”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