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神道起源于日本原始自然崇拜,又在历史上不断融入外来宗教和思想文化而成为融合神道。到江户时代中后期日本国学家们开始贬斥并剥离神道中的所有外来文化因素,严重扭曲了传统融合神道的精神。"扭曲神道"的始作俑者是一批日本著名国学家,他们创立了具有浓烈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复古神道,并设计了以复古神道为精神依据、主张对外侵略扩张的暴力民族主义的文本。明治维新后复古神道被升级为国家神道,成为煽惑暴力民族主义的精神发动机,并被运用于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行动。神道的扭曲过程,揭示出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形成轨迹及其在鼓动对外侵略战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济民族主义曾经在日本的经济成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成功也更加强化了日本的经济民族主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经济民族主义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经济政策的动机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自由化的关系具有调和性;从经济民族主义基本形态的变化来看,国家、企业、国民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家战略的转变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相结合的重心由经济需求向政治需求转变,导致日本对外经济关系陷入了民族主义困境。这些变化在"安倍经济学"中都得到了体现,如果不能有效平衡这些调和性与矛盾性,"安倍经济学"可能会受挫,进而导致出现两种倾向,即在日本国内由经济优先向政治为中心转变,在对外关系上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知识界的极端民族主义派掀起了一场诋毁东京审判、否定侵略战争性质和否认战争罪行的逆流,引发了日本史学界围绕战争观和历史观的论争.本文仅对同属"保守阵营"的林健太郎与中村粲两人的对立观点予以解析,进而揭示日本知识界在战争观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4.
桐声 《日本学刊》2005,(6):83-98
右翼在日本近现代史上始终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战前它与法西斯军部相勾结,积极参与日本对外扩张政策的谋划和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急先锋;战后,尤其近年来它与各种隐性右翼分子沆瀣一气,形成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对内试图扭转国家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外信奉实力政策和强硬外交,正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日本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5.
日本语言民族主义滥觞于17、18世纪的"国学"研究对所谓"纯粹日语"的追求与制作之中,而"纯粹日语"在后来的现代化过程中以"言文一致"的形式得以"实现".其表现是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本真的"的"日本语"的错觉被制造出来,并至今发挥着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的潜作用;其实质是文化帝国主义的推行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滋生、蔓延;其结果是对内最大限度地抹平一切差异,对外则是自我东方化和在此基础上的自我绝对化、优越化.可以说,语言民族主义构成了日本文化民族主义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日本安倍内阁成立后,日本政治在政治右倾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内阁成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美化侵略战争言论,力图修改和平宪法,修订《防卫计划大纲》,成为"正常国家"。其形成的原因有:东亚区域权力结构的变化,美国对日本政治右倾化一定程度上的纵容,日本国内新民族主义兴起,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安倍本人政治保守主义色彩。日本政治右倾化对世界、亚洲和中国造成严重影响,中国应直面应对,并做出有效的反制,同时敦促日本反省侵略历史。  相似文献   

7.
现代日本最重要的思想史学家之一丸山真男在战后初期围绕民族主义的一般理论与日本民族重建的现实课题写作了大量文章。在其中,丸山真男指出民族主义运动的精神动力之一是非理性的民族情感。如果任由这种民族情感不断膨胀,民族主义将会变质并最终堕落为帝国主义。因此,民族主义必须借助民主主义的力量化解民族情感的狂动,完成"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并最终获得理性的自我治理精神。丸山对民族主义内在非理性要素的警惕直面了现代性的危机,其"民族主义的合理化"呼吁,不仅是战后初期的日本,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思想课题。  相似文献   

8.
胡文涛  林坚 《日本学刊》2011,(1):120-131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日本尽管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日本对内存在公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因此一种文化不安全感充溢着社会。80、90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国内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契机,适时推出"文化立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满足本国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的集体建构,而大量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的国际认同、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发展特征中文化民族主义起到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长期的对外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日本本国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大战结束后,一方面从法西斯军国主义统治和长期的侵略战争中摆脱出来的日本各阶层人民,强烈希望日本不再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是要发展经济摆脱落后的经济状态,能过稳定的生活,日本许多进步的经济学家和有见识的政治家,反映日本各阶层人民的这种愿望,就日本经济的出路和重建战后经济提出了各种设想和方案,日本统治集团在日本人民和国际民主力量的压力下,而且也从战败中深感经济落后所造成的"教训",也为了重新参加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感到必须从致力于军事扩张回到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0.
日本集团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在近代表现为家族主义国家观,成为巩固近代天皇制的重要工具;在现代表现为皇国主义国家观,被军国主义者所利用发动侵略战争;在战后则表现为"日本式经营",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右倾化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历史必然。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内容或目标与日本民族主义的政治诉求有着"同一性"特征,且日本执政的保守政党实施政治右倾化所奉行的保守主义理念含有民族主义成分,进一步证实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具有民族主义特质。日本保守势力的保守主义执政理念体现为政治右倾化及其民族主义言行,并在政治过程中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及政策方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13.
冯玮 《日本学刊》2002,13(2):129-141
日本的尊王意识起源于神祗信仰,在日本各个社会转型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内忧外患、社会激荡的江户时代晚期,"尊王"与"攘夷"相结合,成为民族自卫的旗帜和早期民族主义思潮的集中体现;在明治时代围绕如何构建近代政治体制的争论中,虽然力主仿效英、法、德政体的代表人物主张各异,但"尊王"仍是他们的共通之处;在日本形成"一君万民"的明治政治体制并开始走向对外扩张的时期,"尊王"是日本在台湾、朝鲜和"满洲国"推行殖民统治政策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4.
吴丽华  邢丽雅  周彦 《学术交流》2003,60(4):144-146
甲午战争期间 ,日本财界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形成了向中国和朝鲜寻求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市场的对外经济扩张思想。为此 ,他们不遗余力地制造外扩舆论 ,鼓动和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5.
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后的执政风格是高喊改革口号,对内攻击慎重改革派;对外不惜恶化与近邻国家的关系,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种黑白分明,专攻一点的执政风格赢得了对现状不满的日本国民的高支持率,使得小泉内阁的政客们争相仿效,日本政界俨然出现了一种"小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帮助小泉内阁顺利地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还使后小泉的继承者需要按照小泉的政治路线走下去.因此小泉的对内右倾保守主义改革、对外强硬外交路线势必还会继续.就中日关系来说,我们需要警惕日本政治家借机煽动反华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6.
韩狄 《日本研究》2014,(1):58-64
日本学者在20世纪30-40年代对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所进行的民族学调查虽然以"纯学术"研究相标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实质却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而服务的。这一结果的形成源自于日本民族学遗传自欧洲人类学中殖民霸权思想的痼疾,在对外侵略扩张的环境下得以恶性膨胀、畸形发育,导致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迎合了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统治的需求,最终酿成了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开始,其中,日本军部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日本外务部门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外交活动,竭力为日本侵占东北进行辩护与开路,促进了侵略战争的不断发展.关于日本外务部门所起的作用,事变期间其在国联的外交活动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王希亮 《日本学刊》2003,(2):139-153
曾在日本对外侵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右翼势力所以能在战后初期很快复活 ,原因在于美国占领政策转换背景下东京审判和旧金山和约对右翼势力的宽容和放纵。复活后的右翼多具有披着和平民主外衣、不反美、暴力团化、从事恐怖活动、积极参加选举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和社会改造,日本尽管经济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日本对内存在公民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清,对外出现国家文化身份的缺失,因此一种文化不安全感充溢着社会。80、90年代,日本政府利用其国内文化民族主义思潮高涨的契机,适时推出文化立国战略。在此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既满足本国人们现代精神消费需要,又对国民进行文化价值观的集体建构,而大量出口文化产品,让国际消费者感知日本文化符号、社会价值的同时,提升其文化的国际认同、建构良好的文化形象。日本文化产业的缘起、发展特征中文化民族主义起到了内化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20.
简论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宅雪岭是日本明治中期国粹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的特质表现为:在文化上,对西方文明优越的绝对性提出质疑,主张重新认识亚洲传统文化的价值,强调日本要成为亚洲的文化领袖,为世界文化做贡献;政治上,反对藩阀政府的独裁统治,主张议会主义,强调君民共治;对外意识方面,主张对外强硬,鼓吹殖民论。它本质上是一种兼有文化、政治双重色彩的自下而上的民族主义。通过对三宅雪岭国粹主义思想特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和把握明治中期国粹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