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户用沼气利用的能源替代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户用沼气利用的基础效用——生活能源的替代效应,从能源替代类别差异的视角,利用效率型经济指标给予了评价其并对其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替代类别不同的情况下,户用沼气利用的能源替代效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以能源为基础支撑.文章通过对舟山能源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研究,分析舟山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关系及目前能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能源、节能等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舟山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本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以建立高效和谐、良性循环、少废少污的绿色建筑体系为目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索了效益费用分析方法对于绿色建筑体系的适用性,目的在于能科学合理地评价绿色建筑体系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供求矛盾、能源结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上。文章针对能源产业粗放增长和“黑色增长”提出了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概念,其内涵特征是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使用高效化和能源技术低碳化;在总结国外能源产业转型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能源绿色转型的三维分析框架,并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能源利益相关者共赢和能源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我国企业效益评价指标的发展过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投入产出的概念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设立企业效益的“绿色”评价指标的必要性,最后设计了“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我国企业效益评价指标的发展过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企业投入产出的概念模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设立企业效益的"绿色”评价指标的必要性,最后设计了"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析绿色企业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1世纪绿色企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绿色管理思想也成为管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企业来讲,如何建立绿色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并不存在着固定的成功模式,而对绿色企业评价方法的探讨无疑是架起了一条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企业绿色度的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并利用单因素考核矩阵逐层计算出企业各项考核指标的分值,最终判断出企业的绿色度水平.从而验证了绿色企业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宏伟目标的实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我国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然而,由于教育内外部多方面的原因,高等教育评价不同程度存在唯论文、唯项目、唯奖项、唯职称、唯帽子的"五唯"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举措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为此,从教育的政治性、育人性和社会性出发,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构建了由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效益标准三个维度有机结合的"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政治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决定着育人方向,主要包括学校办学方向、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四个要素。业务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反映了高等学校职能履行情况,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三个要素。效益标准维度是"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根本,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成效,主要包括学术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以及社会影响力三个要素。"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是由诸多相关要素构成的理念集成,各要素间彼此促进,协同互动,形成了一个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呈现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特征。"三结合"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领高等学校回归本质;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高等学校办学方向;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利用相关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研究中选取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三个方面16个指标进行评价,根据各指标相关系数确定指标权重,依据抛物线型和S型隶属度曲线计算各指标的隶属度。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进而评价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结果显示:武汉市土地利用效益在1996~2003年期间呈上升趋势,说明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向好的方向发展。得出结论:相关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对土地利用过程进行评价,并具有快速、简单、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港口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头和耗能单位.在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的新形势下,提出了绿色港口的发展理念.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港口研究和建设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绿色港口建设的内在机理,从港口规划、港口建没施工、港口运营等方面.基于"生态-经济-社会"的角度,构建出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成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总量目标,实施配额制是未来必然的选择。文章对国外发达国家实施的配额制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设计路径。关于总体目标的设计,可以在总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可再生能源的种类,按区域制定分目标;关于义务主体的设计,不应仅限于电网公司,而应由所有责任主体公平承担配额任务;同时要抓紧推进配额制实施试点的设置,确定配额达标的标准和对未达标者的惩罚措施,设计配套的绿色能源证书制度和绿色能源证书交易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严重关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推行可再生能源证书这一主要的法律制度和促进机制,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结合《可再生能源(电力)法》,阐述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注册、合格发电站的认证及证书的创制、形式、登记、转让和失效制度,着重分析了可再生能源证书的运行机制,进而提出在可再生能源电力传输基础设施、法制环境和市场运行机制日益成熟的背景下,中国实有必要推行强制性可再生能源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的正外部性特点,需要政府相关机构对其进行价格管制,以保证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展。目前主要的管制方法有固定价格和可交易的绿色证书两种政策。从理论的角度对固定价格政策和绿色证书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政策的本质都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阐述了两种政策对资源配置的不同作用,以及对技术多样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化石能源立法与可再生能源立法无论在法律理性还是在立法进程的规划安排上,均存在较多的问题,也都具有较大的发展完善空间。为避免这两个关联性较强的立法领域在发展完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同步性困境”,有必要以对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各自物品属性的特殊性分析为基础,研究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立法的差异性。化石能源具有较为明显的私人物品属性,决定了化石能源立法必须将物权制度作为法律逻辑起点,并以物权与行政权有效衔接、互补为主线进行制度构建。可再生能源具有比较鲜明的公共物品特性,由此决定可再生能源立法只能将行政权作为基本的内生变量,并建立以行政权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立法制度结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可再生能源法》为主、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为辅的较为完善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但是,国家在不断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法律法规不齐全、综合性较差、内部条款不协调、立法级别低、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通过落实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保障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立法和政策体系、协调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与政策和其他相关法律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管力度、坚持和完善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和公民参与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在减少煤炭消费量上的作用明显,在对煤炭需求量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替代作用。本文通过建立ARDL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煤炭的替代作用的大小,并利用弹性系数法预测未来若干年国内煤炭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并与2011年至2013年的实际煤炭消费量进行对比,能够较好的拟合实际煤炭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矿物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全球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高了对可再生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近几年来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英文全称是RenewablePortfolioStandard,简称RPS,它是一种由政府建立的对可再生能源供应量提出发展目标的强制性政策,通常要求供电企业在其电力总供应量中必须有规定比例(称为配额标准)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电企业将通过市场寻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和最灵活的方式来完成配额标准。政府的角色简化为制定目标、监督政策的执行和处罚违规行为等。RPS政策具有许多优势,有可能解决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面临的障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策略和电力体制改革为我国引入该政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RPS政策可有多种设计方式,取决于国家的政策目标、电力工业结构、管理和实施能力、社会和政治背景等。文章首先明确了设计的总体原则,并对各种设计选择进行了充分讨论,据此提出我国RPS政策的初步设计框架,包括政策时间表、有效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发展目标和其他设计细节,为今后制定具体的RPS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可耗竭能源存量有限和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了对能源节约的重要性,经济发展与能源紧缺的矛盾使得各国均将能源可持续发展列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之一。本文研究了提高电力能效和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究了我国实施节能减排以提高社会福利的政策根据。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9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在生态恢复以及社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成效,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具体实施效益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通过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的Meta分析方法,对220篇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固土保肥方面的效益得到广泛认可(30.4%),工程实施区土地植被覆盖度得到迅速提高(17.7%),同时在固碳制氧、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在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方面具有较大的争议,工程实施后因补贴收入增加、释放劳动力、林业收入等方面实现收入增加的同时(35.46%),不少研究仍表示因土地占用而导致了种植业收入的下降(8.2%);同时退耕对促进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20.9%)、就业结构调整(11.4%)、产业结构调整(6.82%)等方面的作用均得到验证。依据对文献的分析与展评,未来研究中需关注如何实现现有成果有效巩固,以及如何制定更完善的体系对后续退耕区域先后选择进行评估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遭到质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开始为理论界所普遍倡导。文章回顾了世界性的三次绿色浪潮,梳理了绿色经济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归纳出对绿色经济的五种解读,界定了绿色经济的涵义;构建了一个由经济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为依托,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