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野史学是历史学研究与历史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探索新史学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之一.2009年以来,贵州民族大学历史学专业运用田野史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专业实践教学的系列探索,效果很明显.文章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在田野史学视野下,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打通四年本科教学全过程,分阶段分步骤层层推进,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扣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宗旨,是史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2.
史学的思维方式问题,主要属于史学认识论的范畴。在近现代“科学史学”提倡科学思维的时代大潮下,部分现代史家积极探讨了史学研究中的非科学性思维问题,主要包括想象、直觉、移情等思维方式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较早地从史学思维的视角思考了史学的人文性特征,为认识史学特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部史学发展史,就像一条奔涌的大河,史学创新接连不断,一个浪头接着一个,一个浪头即是一个创新。把这许许多多的创新略一归纳即可看出,它们大体上属于两种类型。一种是继承性创新,一种是超越性创新;前者可名之曰“有容乃大型”,后者可谓之“破旧立新型”。两种史学创新常相辉映,构成史学长河奔流不息的奇丽景观。所谓继承性创新,指的是史家在面对过去史学成就,创造新的史学思想体系时,强调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把过去的成就融于自己的思想体系之中。中国的孔子、司马迁、郑樵、章学诚等人是这种史学创新的典型。孔子整理古书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石光荣,殷正坤本文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在一定的程度上,科技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是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先导,科技发展促使史学思维的客体、主体和工具,以及与此相关的方法论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指...  相似文献   

5.
试论科技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对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认为在一定的程度上,科技发展,尤其是科技革命是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先导,科技发展促使史学思维的客体、主体和工具,以及与此相关的方法论原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指出了这种影响的局限性,并对今后史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权力视角可以看作史学评论中的一个较为基本的方法论原则。权力视角就是把每一部分历史著作和每一种历史观点都放置到一定的权力背景下和权力框架中,并透过权力的制约来剖析历史思维机制的合理运行。换言之,必须揭示出历史著作中所包含的权力意向。权力化的历史观对历史学家的思维构成一种非现实的权力框架和权力背景,因而权力化的历史观往往是一种僵化的历史观。而史学批评的权力视角在史学史上又几乎随处可见,同时,我们又应看到,史学批评的权力视角又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怀指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全力以赴地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建设。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在院第五次史学理论座谈会、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和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第二届理事会暨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等不同场合,先后就如何理解和实现史学研究的创新体系、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史学理论的建设,以及应当怎样对待唯物史观遇到的空前挑战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他的这三次讲话合并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与政治信仰由于各种原因而受到攻击与冷落。进入20世纪,随着传统史学弊病的日益暴露以及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对马克思正确判断的验证,特别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建立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史学成为西方最大的史学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当代西方史学的影响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遗产对西方史学界普遍产生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他们思维方法的一部分;二是西方每一国家的史学界都形成了一支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队伍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史学的理论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的中国史学复兴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目标 :首先是实现历史观的创新 ,研究人类社会整体的全面的历史 ,从经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等各个领域全面认识历史 ;其次是在新的历史观指导下实现史学理论知识来源的开放式 ,研究者队伍不断扩大 ,专史研究的综合性和史学功能的多样性等史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研究,即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真相、本质和发展规律等。史学研究的价值在哪里?以笔者之见,史学研究的价值就在于创新。创新。主要是指研究题目的创新、研究内容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唯物史观教育,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1990年我校历史系酝酿要给学生开一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课程。但对这门全新的课程,我们的认识与理解并不尽一致。对课程的开发,也有几种意见:一是开“马列史学的原著研读”(但哪些是马列史学理论的原著呢);第二种意见开直接论及历史的经典著作选读;第三种意见按马恩列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出版)专题节选进行教学。无疑,这些想法施行起来都有相当难度。从我们现有教学力量条件出发,我们决定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原理对历史学的指导和应用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其历史记载之悠久,史学著述之丰富,史书体例之严密,史官建制之健全,在世界史学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在从未中断的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史学形成了与西方史学不同的独特的学科传统。这种传统不仅指导过古代学人的史学著述,而且影响着今天史学工作者的思维定势。这种传统,精华与糟粕并存。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史学概论》的显著特点在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同史学概论的关系,史学遗产同史学概论的关系,近代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同史学概论的关系等,都有深刻的理解和恰当的处置,具有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众史学学科体系的形成,有着自己的史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有自身的探索过程.当然,受到了美国公共史学学科建设思维的影响.这个探索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俗史学、应用史学与美国公共史学的并立,以“大众史学”替代“通俗史学”,按“公共史学”模式建设中国的“大众史学”或“公众史学”,建设名实相符的中国公众史学.中国公众史学学科的形成,是典型的立足中土、借鉴西洋.中国公众史学是中国物种,不是外来的,我们要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史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往美国学者大多认为,卡尔·贝克尔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具有某种单一的理论或思想来源。但事实上,贝克尔史学观念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语境和思想脉络。贝克尔成长于美国中西部,其早年经历给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印上深刻的烙印;他博览群书,敏于思考,在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到几位当世史学大家的熏陶和启发;他对当时美国史学界关于历史知识问题的讨论颇为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他带来很大的思想冲击。这一切汇聚成某种合力,推动他最终形成系统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厘清贝克尔相对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是把握好史学的求真与实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留学期间接受了兰克史学的熏陶。陈寅恪的史学与兰克史学多有相似之处:史学方法上强调广泛占有资料并严加考证;在史学思想、史学观点方面奉行人文主义、客观主义,注意运用民族(种族)文化观念治史。陈氏归国后又在大学教学中实行了“习明纳尔”这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面对史学所处困境,史学界必须就史学的功能与价值作出认真回答。目前普遍认为,史学具有记性、资格、教育和娱乐等功能。本文认为,除上述“有形”功能外,史学还有一种“无形”的功能,即通过史学思维方式训练,能够给人一种特殊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在学科体系、历史观和方法论、重视民族风格和史学遗产以及史家自身修养的境界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史学观的研究,对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质,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2005年已由黄山书社全部推出,受到学界关注。他们要把研究推向深入,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课题"中国古代史学思想研究"①;在福建人民出版社支持下,他们又将撰写6卷本的《中国史学思想通论》,这就是:《中国史学思想通论》的《总论卷》、《历史思维卷》、《经史关系论卷》、《历史盛衰论卷》、《历史编纂学思想卷》、《历史文献学思想卷》。为了民族史学的振兴,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把研究向前推进,期待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世纪之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史学创新成为史学界的热门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史学研究进人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领域不断出现,学术领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c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也认识到,史学繁荣的背后蕴含着某种危机,史学唯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如何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开创历史研究的新局面,是每个史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史学创新与史学研究这一话题,本刊编辑部特约请北师大、首都师大、安徽省社科院、徐州师大以及本院历史系等单位部分专家学者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