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西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对其影响较大。在新的发展环境中西藏矿业发展面临诸多特殊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区域状况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道路不同于内地区域,带有明显的西藏特色。理解和把握这一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藏农牧区公共品供给是"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重要手段.怎样认识西藏农牧区公共产品的特殊性是重大的课题.本文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西藏农牧区公共品的特殊性,为更好地使供给的特殊性与需求的特殊性相协调,一是准确把握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重点领域;二是完善农牧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决策机制;三是完善农牧区公共产品需求表达机制;四是完善农牧区公共产品监督管理机制.五是对公共产品供给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具体分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外在性特征和内在性特征,辩证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两极性影响,历史地回顾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及其经历的艰辛.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只有实现了历史性和现实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社会现代化经济变革和人的现代化的内在结合,才能走上健康、全面发展的坦途。  相似文献   

4.
影响西藏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事件:一个是民主改革;另一个是改革开放。西藏的民主改革使西藏产生了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随后虽然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的曲折发展,但在改革开放后,西藏的学前教育又走向了现代化发展。从整个过程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是影响西藏学前教育发展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西藏及其他藏区的发展变化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和论证也一直是中国国家决策层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对拉萨、那曲、林芝、日喀则、昌都等十多个社区大量个案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人类学、民族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了西藏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并加以分类分析研究,探索西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问题,寻求西藏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的正确途径.根据多年的西藏现代化调查和研究成果,就当前西藏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关注和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晚外发现代化国家从文化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突出表现为虚无主义,即不但把后发国家的文化传统虚无化,更会造就一种不可避免的虚无主义结局。德国、俄国先后经历过这样的质疑。为此,德国曾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以特殊挑战现代化的普遍性,并拒斥中产阶级文化,甚至以文化和艺术为旗号忽视政治,造成了沉痛教训。俄国通过文学的夸张和激进的政治运动表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满与否定,也有沉痛教训。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必须高度重视文化问题,以防止社会的过度世俗化,提升软实力,但必须吸取德国的教训,力戒文化决定论,防止以传统、特殊性对抗现代化的普遍性,以便全面消化吸收现代化普遍成果之后才能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的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7.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指责,主导文化与大众文化谁整编谁的斗争,实质上是文化形态的优劣问题,对其从表象到表象的浅层指责,暴露出以一种文化形态的普遍性排斥另一种文化形态的特殊性,或是以一种文化形态的特殊性排斥另一种文化形态的普遍性的悖谬,只有确定文化形态的划分依据-文化目的,才能超越众多文化表征,区分不同形态的本质,使比较获得共同的前提,批评更具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人本理念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重要文化取向,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然而,这种借鉴不应是文化帝国主义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而应是文化博弈理念下的主动扬弃。只有在中国文化传统的观照之下形成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本理念形态,即形成其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最优化的空间嬗变形态,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反思传统现代化模式,少数民族地区只有走和谐现代化之路,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现代化和发展。所谓和谐现代化是以万物共生为原则,以和谐为理念,以发展和谐生产力为基础,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及生态的和谐现代化为内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的现代化。实现和谐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及中国发达地区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在具体途径上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西藏旅游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地理环境、交通、自然资源保护以及资金和人才的严重缺乏。只有积极地面对并改善这种现状才能更好地发展西藏旅游业,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之一。西藏地区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藏族传统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作为藏族生产、生活的活态人文旅游景观更是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西藏旅游不断发展,国内外游客大量进入,可能会对当地文化带来影响,进一步影响藏族传统文化个性和特质的保持。因此,以藏族传统文化为核心,同时加大对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才能实现西藏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外语学习者只有通晓所学语言的特殊性,并与自己的母语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掌握两种语言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摆脱母语影响,减少语用失误,从而在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立足于对英汉语言的结构意识、外部形态、词性对照、表达习惯以及标点符号的功能分析,剖解其差异性,以期更好地指导英语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经济和社会转型之时面临新的价值诉求,迫切需要与现代化发展对应的道德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功能释放有利于维护西藏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增进和谐;有利于凝聚西藏民族文化共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因此,西藏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化传统,是其生存、发展、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必修课。综合分析文化传统的优点和缺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实主义态度,是公认最科学合理的选择。然而,文化传统却不是一个已经成熟、最终定型了的“烂苹果”,可以简单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活”的生命系统。只有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立足于中华民族的现实需要和能力,“从我出发”,才能在创造性的建设中,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拓未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技术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施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技术转移会导致文化摩擦,其理论前提是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其理论基础是技术与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技术转移又是不平衡的,其中,技术器物超前转移,技术制度和技术意识形态则滞后转移并产生文化摩擦;同时实施文化变革与技术民族化,这是消除文化摩擦,振兴民族工业的对策。根据这些理论可以具体研究西部开发中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硗碛藏族乡的实地考察,从文化自然生态景观保存和发展的角度,提出宣传开发该区域旅游资源。在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其保存和发展,有效的保存发展措施要有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条件,利用民族文化及其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是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和经济的水平提高反过来促使旅游业科学规划设计开发,从而达到更好保存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文化的个性、特殊性决定着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文化的共性、普遍性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可能性。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可谓是一次文化传播的盛筵。布什的演讲主旨在于向中国学生、中国人民宣讲美国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有其长处,也有其局限性,只有从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发展,更具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中美文化的异同,积极借鉴和吸取美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识别和摈弃其文化的糟粕。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伦理存在普适性和特殊性的论争所隐藏的意义是儒家伦理具有丰富多彩的样态。以伦理人类学为视角并通过"意义—实践"、"理一—分殊"的文化意义考察表明,儒家伦理之所以成为伦理传统是中国伦理型文化的必然,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的解释力和价值只有在文化形态之中才具有可信性,儒家伦理只有在文化形态中才能展现其现代合理性,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试论藏族杰出人物第巴·桑结嘉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结嘉措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担任第巴之职后,他以出众的才能、非凡的胆识,在政治、经济、宗教及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和壮大了格鲁派专院集团在卫藏地区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势力,加快了西藏政教合一的步伐;他一生学识渊博、勤于著述,在天文、历算、医学等领域颇有建树,为丰富和发展藏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是我国传统民族的聚集地,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和政治文化特点非常鲜明的文化"圣地",尤其是西藏宗教的建筑规划和装饰设计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颁布,要求在短时间内加快西部的发展,而在以西藏为发展中心的这一过程中,如何才能够更好的处理和协调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将直接决定着发展成效和结果。这不仅仅需要完好的保留传统文化的特征,还要防止个性化和民族化特色建筑文化被环境同化,甚至丧失。这是西藏发展战略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建筑研究者和设计师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