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四时期儿童诗创作是新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时期的儿童诗创作成果是比较丰富的,从1915~1927年这十余年中,不但现代新诗诗人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而且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教育家也参与了儿童诗的创作.五四儿童诗的发生是与五四文学变革的要求、现代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的发生、童心崇拜意识和儿童报刊媒介出现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在摆脱了日记与书信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把小说的叙述引向创作主体自身.即使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一些作家不仅仍然写着关于自己的故事,而且仍然固执地寻找着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机会."新文学"的读者,则希望透过文学作品看到作家真实的心灵世界,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以作家真诚而又真实的自我面对读者作为五四时代一种独特的小说写作伦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公民平等人格交往基础上的新的启蒙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抗战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国统区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既对抒情这一重要的精神表现方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将文本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以抒情自我与抒情时刻为观照基点,综合比较不同作家在面对同一历史事件时抒发的情感差异,将有助于加深对特殊历史时期文学发展之繁复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择要论述新文学作家的比较意识、开拓意识和融汇意识,本文认为(1)新文学观念、方法、形式的形成,无一不与中西文化、文学的比较密切相关;(2)新文学作家在世界优秀文学遗产的启发下,对文学作品的各种文体、各种形式的认真探索和实验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3)新文学作家对外国文学的有意识借鉴和汲取,既是借题发挥,也是改造和融汇,其最终目的是使之适合文学革新和社会革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五四”前后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出发,具体分析论证了“五四”文学革命实际上是由通过变革文学来变革民族国家的政治与创造适宜于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生活的新文学等多种历史合力作用下的文学潮流,内容、形式、为人生,表现自我等诸多历史因素得到了合谐的统一。但是随着打倒旧文学后,在建设新文学的过程中,又逐渐显露出它们的分歧,从而构成了新的文学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变革及其影响乃至决定了文学体裁的革新与文学形式的演进。由于近代以来思想的新变,中国文学在文体、语言上不断探索,白话终于代替文言成为文学主流语言。中国大陆新文学的这一生成机制,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赖和新文学的生成。赖和以旧体写时事,以"新思想""新名词"入诗,探索旧体诗的新发展,同时,以"白话入诗"冲破旧诗诗体规范,探索新诗的文体形式。在小说创作上,赖和积极发挥白话细致、准确、到位的叙述功能,开创了台湾新小说的先河。赖和还以第一人称"我"入古文等方式,使古文白话化,实现了散文文体的局部变革。赖和的新旧文学创作,留下了台湾文学"新旧之变"时代的过渡痕迹。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文学传统中理应包含如何接受外来影响的内容。这一传统在流程上经历了由欧美文学向俄国文学的转移 ,新文学建设也由形式转向内容 ,并在对俄国文学特点的归纳和解释中完成了对新文学创作规范的制订 ,使得新文学在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以俄国文学为范本、以民族意识为轴心、以文学参与民族解放为半径和以作家个人审美意识为潜流的特征 ,它们不仅导致了新文学方向的变化 ,而且成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小说(1941)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小说最初来自于民间、发展于民间,被保守的文人鄙视.但当它的流行程度和内在美感达到了足够的程度,它就要强迫自己引起知识阶级的强烈关注了.知识阶级从不识字的民众中获得了这些伟大的史诗般的传说,润饰之,修正之,某些情况下重构之,从而使之成为中国传奇中的伟大经典.这些起源于流行的经过修订的名著变成了新艺术形式、新语言和新文学的老师,靠着它们的教导,中国的上流阶层专心学习创作他们的原创小说,不全是当作一种文学娱乐,也当作一种社会讽刺,当作一种社会批判和变革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一位深有影响的作家.他的作品,“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独树一帜,赢得了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对我国新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郭沫若说:“达夫在中国新文学里面的地位,很象俄国文学中的屠格涅甫.”郁达夫与屠格涅夫在文学上的地位是否相当,暂且不论.但屠格涅夫是郁达夫接触最早、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位外国作家,也是对郁达夫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家之一.他们之间不论是个人经历,还是文学创作,确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就这两位中俄优秀作家的关系,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五四前后的翻译高潮引起中国文学内部结构的变迁,改变了彼时作家的创作轨迹。冰心作为新文学第一代重要代表作家,有着强烈的传统文学气质,但时代涌动的翻译热潮又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审视社会和自我的视角,五四时期文学翻译对冰心早期创作的思想观念、表现方法、语言应用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冰心五四时期的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成为研究翻译参与文学建构的上佳样本。  相似文献   

11.
通俗文学伴随着影视剧的趋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但研究通俗文学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前些日子,我拿到汤哲声先生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出版社1999年1月版)时,颇为惊喜,阅读之后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通俗文学是20世纪初新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命名。新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命名,是为了表明他们所创作的文学是有别于传统文学而具有新的特质的文学。事实上,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也就是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双轨发展的。一个世纪以来,新文学因其“新”而受到人们广泛地重…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20年代末至新中国成立前,为香港文学的拓荒期。侣伦是香港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提倡新文学、组织新文学社团、扶掖文学新人并毕生坚持创作,是对香港文学出力最勤、贡献最大的一人。战时战后两次内地作家涌入香港,对香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香港文学的发展,给香港文坛带来了“五四”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3.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学,在“五四”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现代文学从此拉开了帷幕。之后,出现了一个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文学繁荣的新文学时期。一批作家用开拓和创造的精神,开创和铺筑了一条宽广的文学艺术道路。各兄弟民族的作家也在艰难创业的新文学道路上留下了足迹。少数民族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满族作家的业绩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在诞生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人们通常是把它称为“新文学”的。这固然有个面宽面窄的问题,但主要是与旧文学比较而言。说它新,是由于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更因一个新的形象——小资产阶阶知识分子形象的兴起。由于它的出现,才在文学发展史上断开了一个时代。从宏观上把这一形象放在二十世纪中外文化的交汇碰撞中,从新旧文学形象的演变与对比中,深入考察它对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是很有必要的。但过去的研究中却更多地把现实革命斗争和作家情况作为两大参照系统,习惯于只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上,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笼统地加以区别。由于文学是人学,脱离人和文学形象而探讨的新文学,就很难是  相似文献   

15.
文人社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特有的文学现象,文人集结以“社团”的形式对旧文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社团”形式的新文学创作迅速地巩固了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使得新文学在很短的时间内站稳了脚步,促进了现代文学成型;在社团与社团的“对话”之中拓展开了新文学的形式、内容、发展方向及其艺术表现手法,构建出新文学的主体轮廓,“社团”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文学作家的心理障碍,加速了新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然而社团也以“集体”的形式遏制了社团同仁有可能的自我发展潜力,在不自觉中形成“社团暴力”。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始终是沦陷区文学创作的主潮,但这种现实主义生存于日伪专制铁蹄和怀柔密网下,必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殊面貌.一方面,进步作家内在的创作使命感愈加强烈,创作以自娱的观念遭到摒弃,维系民族文学的血脉成为新文学作家们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文学作品表层的政治宣传功能已不可能直接实现,借助于“知识性、趣味性”,“利用敌伪刊物”来扩大抗日新文学的影响,甚至成为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开展抗日文学活动的方针.沦陷区新文学的创作风貌和艺术特征,就是在这样两方面因素的交互撞击、作用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论清末"拜伦"译介中的文学性想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拜伦热"主要受到政治功利性意图影响,这一意图较多地掩盖了拜伦诗歌译介中的文学想象.在其译介中,梁启超注意了诗歌感染力、语言译换、精神传达等;马君武注重了诗歌形式、节奏和自我情感映射等;苏曼殊突出了个性抒写、诗歌韵律、意象、审美等本体性的文学特质.这些译介中的文学性想象与多种因素关联.在新文学发展脉络中有着隐含性的前奏意义.相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观念,这里的文学性想象还不够丰富,但已包含着对文学本体性和自主性的诉求等新质.  相似文献   

18.
《小说月报》是中国新文学史上重要的大型文学月刊.沈雁冰担任主编后,对《小说月报》进行大胆改革,使之成为发表新文学作品的重要阵地,新文学史上许多有影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都在该刊上发表过文章.《小说月报》的改革成功,标志着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胶东作家綦国瑞的散文创作成就突出,最有价值的有两类.一类是自我生活书写.这类散文不仅显露了作家的个性,而且散发着人类共同的情感追求,包涵着丰富的时代气息.这种自我书写的散文向度也代表了新时期胶东散文以及全国散文创作的主要倾向.另一类是纪游之作,其山水游记以工笔细画的功力穷尽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复原生命的自然本性;其人文游记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平民意识与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五卅”运动对新文学运动、作家思想、新文学创作及其作品的题材、主题、思想内合、文学形式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