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大都反映了战乱中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在艺术上造诣很高,对后世的诗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下面我们选了杜甫的四首名作加以诠释,在诠释过程中尽量采用稳妥而新颖的观  相似文献   

2.
李奎报(字春卿,号白云居士)是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前半期朝鲜(高丽)杰出的民族诗人、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李奎报在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中,通过诗歌、散文、政论和评论(诗论)等多方面的文学创作和著述活动,显示了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越的艺术才能,为朝鲜古典现实主义文学和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对于他的创作,不仅是高丽和李朝时期的文人,而且是现代的文学史家都作了高度评价,他们有时把他比做高丽的李白或杜甫。  相似文献   

3.
夔州时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期.晚年杜甫在夔州虽只生活了三个年头(766—768年),却作诗四百余首,约占一生诗作总数1/3。如何评价夔州诗作,对于正确认识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前几年,有论者认为杜甫夔州诗在思想性方面比以前差了,认为这是杜甫在痛苦中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遭遇的缘故。然而,  相似文献   

4.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他的诗描绘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完整的生活画卷,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杜待今存1400余首,其中大量是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悲苦心情的,诗中直接出现“哭”、“泪”等词语的就有近200首。这些“哭”诗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诗史”所展示的深刻内容,我们大都可以从“哭”诗中透视出来。走向现实主义的艰难历程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并非一开始就在现实主义道路上迈进,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杜甫35岁以前的诗作近3O首,其中没有一首有“哭”类词。俗话说:男儿有…  相似文献   

5.
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因为他经历了一条艰难困苦的生活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走向人民,深入到痛苦的社会底层,从而了解了人民的喜怒哀乐,看清了统治者的罪恶,又从而创作出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篇.——这个观点已被文学史学家反复地、详尽地论述过了.的确如此,没有这条道路,他不会达到如此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顶峰.但是,杜甫何以会走上这条艰难困苦的道路?有了这条道路,就能确保一个诗人的成就吗?安史之乱给众多的诗人带来苦难,为什么只有杜甫取得这样高的成就?这个问题,就不是上述观点所能解答的了,但这显然又是应该说清的.说清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杜甫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原因,有个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艰苦的生活道路是玉成杜甫的一大因素,而杜甫的思想、品性、气质,乃是促成杜甫走上这条道路、写出一代“诗史”的另一原因,是他可贵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6.
杜甫入蜀后创作了一系列吟咏三国历史人物的诗作,影响深远.本文分析了杜甫三国诗的艺术成就及现实意义;对杜甫居住成都与夔州时期的三国诗作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刘备与诸葛亮君臣相济的良好模式,以及蜀地丰富的三国历史遗迹,类似三国时代的唐代动乱的社会现实,是诗人情感寄托的基础.文章还对杜甫三国诗作对后世的思想、艺术创作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杜甫与严武关系密切,但于严武之死却无即时哭悼之作.对此,学界有三说:一是“失传”说,认为哭悼诗作失传;二是“为郎离蜀”说,认为杜甫在严武死前就离开了成都;三是“隔阂”说,认为杜甫对严武执政的某些做法不满.以上三说均存有疑点,应该从文学创作心理的角度去做解释,文学创作时应该具有相对平和的心态,感情太过强烈的时候,人的审美活动会受到影响,而难于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8.
公元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是杜甫一生最困苦的一年,也是他诗歌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一年。继《三吏》、《三别》之后,杜甫又创作了独具特色的陇右诗作。诗人在饱经战乱、颠沛流离、间关秦陇之际,挥如椽巨笔,蘸满腔激情,写下了诸如《秦州杂咏二十首》、《同谷七歌》、《陇右纪行诗》等大量脍炙人口,传之不朽的陇右诗作,从而开拓了他诗歌创作的新领域,正如冯至先生在《杜甫传》中指出的:“在杜甫的一生,七五九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可是他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最高的成就”。可以说,没有陇右之行,就没有陇右诗作,也就没有他在成都乃至晚年在夔州等地的光辉诗篇。因而,陇右诗作是诗人前期和后期诗歌创作的  相似文献   

9.
忧患造就诗人─—论元好问诗歌创作高峰在河南陈书龙元好问是名冠金、元两代诗坛的鲜卑族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他博学多才,文学创作涉足诗、词、文、散曲和小说各个领域,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元好问的诗作.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  相似文献   

10.
杜甫在临终的前一年,曾发出这样的哀叹:“百年歌自苦,来见有知音”。的确,在杜甫活着的时候,他自己虽然曾多次热情地赞扬别人的诗作,而他自己的诗作,却从来没有被人赞扬过。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象李白、高适、严武等,也没有直接提到过杜甫的诗。同代人编选的唐诗集子中,也不选他的作品。可见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生前是很受世人冷落的。  相似文献   

11.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份极为珍贵的遗产,并已成为永世不可企及的范本。诚如宋代王安石所说,他是“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也。”(引自范正敏《(?)斋闲览》,同见王若虚《滹南诗话》)不仅如此,杜甫对于诗歌理论批评的建设,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同样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思想资料。这些理论主张,虽不见系统的条文,散存于他的诗歌作品中,但如果稍加条贯,便不难看出他的为文之用心。  相似文献   

12.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杌,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王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引领者,他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性。他的小说以关注现实、介入生活见长,他通过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的辩证性构述实现了小说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通着一种批判意识,这也是王蒙以文学反思历史、探讨文化的重要方式。对现实的关注、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带有自省意味的批判性,构成了王蒙创作中现实主义品性的三个重要维度。王蒙的文学创作,将现实主义品性与故事情节、人物的表现完满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语境下,王蒙文学创作内蕴着的现实主义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至为宝贵的经验,探讨其创作中一系列现实主义问题对于丰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牧(803——852)是晚唐诗坛上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脍炙人口、独具风格的诗作,深为古今读者所喜爱。尤在当世更享有一代声誉可与李商隐齐名,“李杜并称”,又同伟大诗人杜甫媲美,“人号为小杜”,堪称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确实是有抱负、有才干、有气节的政治诗人。杜牧的诗歌,大都以政治社会为题材,敢于抨击现实,针砭时弊,无情地揭露了封建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心忧天下,一生干谒过多次。关于他谒唐肃宗的时间和地点,正史记载有抵[牜吾]。以杜甫的人生轨迹和他的诗歇为线索,对杜甫谒唐肃宗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三首“望岳诗” ,是杜诗登览诗作的精品。其中 ,东岳诗偏于表现青年杜甫的豪情志向 ,西岳诗则偏于表现中年杜甫忧谗畏讥 ,遭贬以后重新济身朝班参与政治的希望 ,而南岳诗则偏于表现老年杜甫冀望统治者修明政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野草》究竟是象征主义佳品,还是现实主义诗作?现在仍是留在《野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疑点,本文就此提出另外的看法。 鲁迅是“五四”以来最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在空前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本世纪前三十年中国社会的动荡生活。这里,不仅刻印着历史前进的足迹,记录着旧的势力、思想、习俗在挣扎中走向衰落的过程,描写着在残酷的封建统治下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8.
杜诗中与佛教有关的作品是研究杜甫思想的重要资料。杜甫对佛教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佛教艺术的接触和与僧人的交往 ,加深了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和思考 ,但并未使他对宗教产生太大的兴趣。佛教的博爱、劝善思想与儒家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思想在杜甫晚年思想中得到高度的融合。佛教思想补充和丰富了杜甫的儒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诗人的雅称     
周立德  胡文光 《新少年》2023,(11):26-27
<正>很多古人都有“名”和“字”,部分人还有雅称。尤其是唐朝的诗人,他们那些别具一格的雅称,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本期我们来探讨一下。诗圣杜甫“诗圣”原指诗写得好的人,后来才特指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领域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正式称杜甫为“诗圣”的,大家通常认为是明朝人王嗣奭,他曾在《梦杜少陵作》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20.
赵明熙是朝鲜早期的无产阶级作家。从事文学创作之初,他曾搜天斡地觅诗情,写了很多诗歌,后来转而专门撰写小说。他曾在《生活记录的片断》一文中这样写道:“是信奉泰戈尔式的新浪漫主义,还是倾向于高尔基式的现实主义呢?我遵循现实主义,面对现实,冲过去,勇往直前!”“一直到现在,我并不明白是生活现实产生思想,总以为该是思想产生生活。由此可知,我曾多么希望自己早日生活于美满的新世道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