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安生 《老友》2010,(8):42-42
说起来很遗憾,我结婚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没有请客办喜酒,没有发喜糖,连一张结婚照也没有照过。并非因为穷,而是因为那是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的特别婚姻。  相似文献   

2.
居士 《社区》2002,(18):19-19
喜糖包装店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喜糖是不可少的。目前市场的喜糖包装往往千篇一律,或者糖好吃但包装不够漂亮,或者包装好看可糖的口味和品种一般。如果你开个“喜糖包装店”,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平时多收集一些糖果类的信息,了解最新的糖果品种、口味和价位,然后根据顾客的要求寻找口味好、品质高、搭配合理的喜糖,并进行新颖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先后三次影响了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三次是20世纪90年代。本文研究上海对中国广告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徐晶 《北京纪事》2010,(11):28-31
买婚纱、拍结婚照、购婚戒、选婚庆公司、订婚宴、买喜糖……一场婚礼如何才能轻松搞定?2010年9月3日,在北京展览馆拉开帷幕的全球最大规模婚博会能为你提供最佳方案。此次婚博会名气直追意大利米兰婚纱展、加拿大多伦多结婚展。  相似文献   

5.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当今,聚居新疆伊犂地区的锡伯族在婚娶仪式上,依然存有古昔的“抢婚”踪痕:于迎娶新娘的归途,忽地窜出一伙男女拦住喜车,欲“抢”新娘。新郎便向他们鞠躬礼拜,苦苦相求,表示和妻子一定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新郎和新娘一同唱歌,并分撒喜糖,古道上响起众人的欢笑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五十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经历了两次低潮和三次高潮.第一次低潮是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以及反右扩大化,第二次低潮是60年代后期开始的历经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这两次低潮都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严重偏离了真理的轨道,致使唯心主义猖獗,形而上学盛行,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状况,理论上的失误最终导致国民经济的倒退和思想文化的混乱.第一次高潮是50年代初、中期,第二次高潮是60年代中期,第三次高潮是80年代至今.这三次高潮都是由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走上了正轨,生产关系适合乃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带来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和昌盛.尤其是第三次高潮前夕,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国大讨论,引发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理论思维的大变革,直接导致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改革的兴起,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带来了建国以来时间最长、延续至今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好时光.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上的两次抵制日货运动,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以抗议日本侵略中国为主题,是在亚洲与世界和平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爆发的一场正义群众斗争;与此相反,第二次"抵制日货"运动却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也带有美国种族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不能把竞争排除在外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在50年代中期到末期、60年代初期、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进行过三次热烈讨论。这几次讨论,不断发展,逐步深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又都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把竞争规律排除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之外。在第一、二次讨论时,我国理论界是否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竞争的,当然,不可能把竞争规律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的。70年代末以后,我国理论界基本上肯定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讽刺诗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20世纪40年代,标志性人物是马凡陀,他第一个创造出现代讽刺诗的武出范式,为现代讽刺诗第一次赢得了它的时代的美学的和文学的品格。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80年代,代表性人物是刘征,他独创文进范式的讽刺诗,这一范式注重印象,讲完主观夸张和同情的幽默,从而使20世纪中国现代讽刺诗最终完形。  相似文献   

10.
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企业兼并是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主动选择。如美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四次一浪高过一浪的兼并高潮,即19世纪初的第一次兼并高潮,平均每年兼并数为1797起;20世纪20—30年代的第二次兼并高潮,平均每年的兼并数为2032起;60—70年代的第三次兼并浪潮,平均每年的兼并数为2931起;80—90年代的第四次兼并浪潮,每年兼并数超过3000家,1988年高达3487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兼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五十年代以来的中国文艺思潮放置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历史系统中进行了考察,认为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更迭。第一次是流贯于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工农兵文艺思潮;第二次是泛滥于“文革”时期的文艺逆流;第三次是勃起于历史转折时期为现实的文艺思潮。  相似文献   

12.
六十年来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来围绕现代汉语书面语言的发展方向问题,曾经发生过三次斗争.第一次,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斗争;第二次,是提倡大众语、反对文艺八股的斗争;第三次是反对党八股的斗争.第一次斗争是在五四以前开始的.第二次斗争紧跟着前一斗争就开始,而到四十年代才基本上完成了的.第三次斗争是在四十年代开始的,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对这三次斗争的情况和对汉语书面语言的影响作一些简略的叙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战后以来,日本大学经历了三次改革和发展。第一次改革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主要是将战前多种类型、多种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改组为四年制本科大学和两年制短期大学,同时进行了大学课程改革,形成了所谓“二·二分段”模式。第二次改革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对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两次入学考试成了日本大学入学考试的基本制度。第三次改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当时日本大学出现的新问题,日本大学普遍实行了课程改革,将“二·二分段”模式改为一般教育与专门教育结合的“四年一贯”模式并建立了大学自我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代以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四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包括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 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的樊篱。1980年代以后以“人与自然”为反思和表现对象的生态性写作,与前四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比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一次最富有新质、最没有重复性和最具有开拓意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30年代以来,曾形成多次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毛泽东热”。第一次“毛泽东热”以斯诺发表《红星照耀中国》为开始,以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高潮,使毛泽东走向全国、全世界,扩大了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第二次“毛泽东热”是50年代的学习毛泽东热,是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取得胜利的必然结果,它促进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国的传播和普及,也为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形成打下伏笔;十年文革中形成第三次“毛泽东热”,以对毛泽东的神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简单化、庸俗化、绝对化为特征,毛泽东思想被歪曲,也给阴谋家、野心家造成可乘之机;第四次“毛泽东热”形成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使毛泽东走下神坛,也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于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爆发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与财政的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第二次鸦片战争,加快了这一变化的历史进程,其经验教训是极为深刻的。本文拟就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与财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中医药学界的两次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民国时期的有关历史档案和其它史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民国一二十年代,中医药学界的两次抗争的目标其实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那就是争取中医药的生存发展权。而这一总权利具体表现为非常实在的两大权利:一是中医合法的教育权;二是中医合法的行医权。这构成了一二十年代中医药学界两次抗争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2007年8月17日至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历史研究》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的“1940年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继“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之后,又一次举办以“年代”为论域  相似文献   

19.
严肃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走入低谷,小说、诗歌、戏剧等文体均陷入困境,惟有散文在90年代成就了20世纪的第三次高潮。这次高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消费文化时代文化消费的外力推动,散文很好地借助了这股外援,实现了一次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云冈石窟的7次调查得到了日本政府和军队的支持。长广敏雄参与了其中4次调查,留下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较为可信的日记。这7次调查以实地拍摄和测绘为主。调查形成的报告《云冈石窟》16卷本,成为了目前研究云冈石窟主要的文本依据。长广敏雄的《云冈日记》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云冈石窟调查的真实记录,同时也是日本侵略中国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