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中的重点,如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构建一种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去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制后分流人员的就业安置等问题,是对社区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在哈尔滨市政府计划三年内完成对现存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下,和谐社区理念成为构建哈尔滨市社区发展模式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哈尔滨地区进行社区模式本土化、地区化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哈尔滨市社区发展模式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有了自己的农场 我有一个农场,它温润在广西南宁五合华侨农场的怀抱里,五百亩土地平阳,一望无际,是做农场最好的土地储备.这里离市区不远,配送方便,交通发达,水泥路直通田园.农场小院坐落华侨村路边,四合院内古树参天.周末可以邀亲朋好友来农场一日游,采摘新鲜果蔬.行走在田野上,满眼的绿,让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3.
我国长期实行旧的劳动制度和就业方针,造成多数企业冗员过多.据有关部门调查分析,全国企业现有冗员约1500万人,许多企业的冗员占职工总数的10—15%,少数企业高达30%左右。当前企业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时,由于冗员过多,难以安置,直接影响优化组合的成效,甚至导致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探索安置冗员的多种途径,是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根据我国国情,安置冗员的指导思想是:(1)加强宏观计划调配及人才交流,力求做到人尽其才、全面安置,保障职工的就业权力,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人员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与完善,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及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人员下岗分流,使我国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致使就业竞争异常激烈,而不同的专业需求,不同的用人机制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又导致就业竞争呈隐蔽性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5.
试论如何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安置和教育,帮助他们摒弃过去,重新顺利地走上新生之路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多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刑释解教人员的重新犯罪率逐年降低,许多刑释解教人员都重新回归社会走上新生之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就业压力的剧增,为安置帮教工作增添了相当大的困难。如何使安置帮教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使更多的回归社会人员得到就业安置,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从事安置帮教工…  相似文献   

6.
一、再就业工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再就业工程的宗旨是解决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等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安置相结合,帮助失业职工和生活困难的富余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到1996年,全国已有200个城市组织实施了再就业工程。从工作进展情况看,这项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效。1997年底,全国1274万下岗职工中已有640万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分流或再就业,再就业率达50%多。就新疆来看;到1997年底,全区新安置城镇就业人员11万人,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4万人,再就业率达53%。到1998年…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工业企业内部带有“铁”的特点,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彻底改革多年来,人们都把捧铁饭碗、坐铁交椅、拿铁工资当作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国有工业企业内部带有“铁”的特点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1949年旧政权瓦解,给新中国留下一个烂摊子,全国城镇劳动者失业率高达23.6%,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的情况,一方面积极恢复生产,多方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全自治区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取得了很大成绩。1979年安置了16万人,1980年又安置了近12万人。但是,必须看到,我区劳动就业问题仍然是严重的。首先,在目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有大批城镇劳动适龄人口需要就业。据了解,1981年全区需要安置的待业人员有20万人,而且以后每年都将有七、八万新成长的城镇劳动适龄人口需要就业。此外,我区目前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中,还有22万计划外用工,其中有12万是来自农村的,这部分人如何安置也是一个问题。其次,由于“文化大革命”以来全民所有制职工人数增加过快,经过企业调整后,全区将游离出20万左右的多余劳动力。这些都需要进行调整安置,这就大大增加了就业问题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一、甘肃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情况及结构分析按照劳动部门的规定,下岗职工是指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等原因而下岗,没有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没有在社会上找到新的就业岗位的人员。据此,甘肃省劳动部门对全省国有独资工业企业下岗职工(以下简称下岗职工)作了全面的调查统计。根据笔者对统计结果的深入分析,并比照全国的情况,得出了以下描述甘肃省下岗职工总体形势的基本结论。1下岗职工规模较大,且在今后几年还会增加。1997年末,全省国有独资工业企业共分流及下岗职工145万人,占全省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17%。1997年已分流安置和再就业69…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形式,我国对此尚无统一立法,相关研究亟须深化。家庭农场的组织形态可以是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也可以带有合伙企业或公司的色彩,但不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国立法应当将家庭农场确认为一种独立的法律主体。家庭农场的市场准入包括民商法意义上的工商登记和经济法意义上的农业部门认定。目前农业部门的认定标准不尽合理,其中关于雇工数量应少于家庭务农人员数量的硬性规定人为阻碍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只要家庭农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主要由一个家庭控制,家庭务农人员数量和雇工多少就不会影响家庭农场的性质。立法在确定家庭农场的市场准入条件时,不应考虑此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演变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侨乡侨批业和侨汇发达 ,形成了以外购内销为特点的侨乡社会。新中国成立后 ,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也出现了多种联系方式。随着海外社团日益国际化 ,出现了以地缘、血缘为主的社团回国寻根热 ,侨乡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内地。改革开放后 ,侨乡靠政策、技术致富 ,而侨乡新移民的文化素质不容乐观。随着新移民留学生人数的增加 ,文化发达的内地大中城市、高校和科研单位成为“新侨乡”。不同时期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关系的不同特点 ,成为今日政府制订侨务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叶剑英深刻理解华侨的爱国情怀,保护华侨利益,关心华侨健康,重视华侨教育,团结华侨,推动祖国解放、建设和统一事业。他关于华侨和侨务工作的论述与实践,是毛泽东、邓小平侨务理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伍廷芳在清末曾两度担任驻美公使。保护华侨利益、维护民族尊严是其工作重心。他的护侨实践表明 :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相同与差异反映了两大海外族群在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与伦理上的相同与差异 ,而它们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革新求变不断发展的趋势又与中印两国的经济改革息息相关 ,对海外华商与海外印商经营管理特点的分析对比 ,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可利用的资源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刘权 《学术探索》2014,(12):137-141
综观学界关于海外华文教育的研究,可以发现海外华文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体系及教育实践,而且还与中国的世界形象、海外华人与当地族群的关系、海外华人的内部关系密切相连。本文对这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论述,指出其中还存在的不足,并为中国正在快速推进的语言与文化输出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侨资是海南开发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分析了海南省侨资吸引力欠缺与侨资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 ,提出进一步落实华侨政策改善软硬环境 ,以增强投资吸引力 ,促进开发侨资的设想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陈尚胜 《文史哲》2007,24(1):103-112
海外穆斯林商人与明朝前期(1368-1505)的海外交通政策曾相互影响。洪武时期,由于明太祖在海外交通政策上推行勘合制度,曾促使海外穆斯林商人借助官方使节的身份开展对华贸易活动;永乐时期,海外穆斯林商人则把明成祖的“通四夷”政策引向西洋(印度洋)地区,郑和正是凭借了海外穆斯林的商业网络而使下西洋活动获得成功;宣德以后,明朝停止主动派遣使节下西洋,海外华人穆斯林则在中外海上交往活动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通过与海外穆斯林的交往,明朝社会也形成了一个诚信守规、扶贫济苦、清洁卫生的的伊斯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那些以作者对事件的亲历性去感动人的“新移民文学”作品视为已有的“表达范式”的话 ,那么 ,对那些以其独具的言说形式逸出了我们已有的认知经验的作品 ,则可归入“另类写作”的范畴。它们的出现 ,对改变“新移民文学”的言说形式 ,提高整个“新移民文学”的艺术层次 ,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玉文 《殷都学刊》2008,29(3):119-120
在华俄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于中国大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轨迹。其中,他们关于爱情的创作尤其引入瞩目:不但有痴迷、热烈和幸福,还有迷茫、幻灭和残酷,更有引人深思的哲理。  相似文献   

20.
邱格屏 《云梦学刊》2009,30(5):62-66
福建厦门人邱波自幼前往南洋谋生,为了获得保护而加入东南亚最大的华人秘密会党之一的建德社,期望会党能为他的生意提供保护.也能让他的心灵有所归宿。经历过兄弟相残的邱波最后以邱忠波的名字畅游商海,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并对其安生之所新加坡和故国家园满怀眷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