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劳动报酬分配问题上,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脑体倒挂”现象。横向看世界,除原苏联、东欧国家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脑体正挂”,即脑力劳动者的报酬高出体力劳动者若干倍。纵向看历史,解放前我国脑力劳动者的报酬高于体力劳动者若干倍。“脑体倒挂”是解放后“左”的路线统治中国的后遗症。虽经拨乱反正,这个问题仍未解决。人才为治国之本,我国又急需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可是,由于长期存在严重的“脑体倒挂”,致使许多人才外流、早逝、改行、搞第二职业。这使得本来就稀缺的专门人才更为奇缺。远虑看未来,人才流失使中国的教育、科研事业将难以为继,严重地影响着四化大业的实现。国家应把有限的财力合理地用到教育、科研事业建设上,尽快地解决“脑体倒挂”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06,(4):151-154
司马相如一方面强调了赋的审美表达的丰富性,强调辞采的华丽和音韵的和谐,一方面强调赋的审美创作构思“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的“自得”性。所谓“得之于内”,从司马相如有关辞赋创作的论述并结合其创作实践来审视,即在他看来,辞赋创作既要深思熟虑,又要自然兴发,乘兴随兴,自得自在;要自得于心,即自己要有心得体会,要有独到的感悟,要自娱自乐,自言自道,即所谓“夫子自道”,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在一九四三年发表了《诗与批评》一文,明确地提出“效率”与“价值”相统一的文艺批评观。所谓“效率”,即艺术效果,着重文艺的美感享受、语言魅力等;所谓“价值”,即指文艺的认识、教育功能,宣传作用等。闻一多一方面批评苏联的某些作品“只是宣传品而不是诗”;另一方面又批评中国当时的文艺现状“一般都只讲求效率,而忽视了价值”。他大声疾呼,“诗是社会的产物,若不是于社会有用的工具,社会是不要他的。”认为单独的价值论或是  相似文献   

4.
对文学审美艺术价值的探求,经历了一个审美自觉的过程。浪漫主义被认为是开始探求文学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阶段,它的出现代表了从“理性”到“感性”的审美价值转向,它所倡扬的核心审美范畴便是主体的“感性”和“情感”;现代唯美主义对文学艺术价值的探寻则被表达为“为艺术而艺术”,它所追求的便是所谓的“纯艺术”;现代学院批评则提出了“文学性”这一概念,“文学性”研究一方面是唯美主义价值理念的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对唯美主义“为艺术而艺术”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把”字句历来是汉语研究的重点,也是汉语研究的难点。所谓重点,就是“把”字句在汉语中使用的频率特别高。笔者统计了四千多个动补宾句式,其中“把”字句就有五百多个,占百分之十二左右;所谓难点,就是关于“把”字句的内部结构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对“把”字结构的认识是表示主语对宾语的处置和影响。这样的理论认识并不能说明“把”字句的全部。一方面“把”后的成分并不一定都是动词的宾语提前,例:“犹大则惊慌地把手按住钱袋。”“这件事真把我急死了。”“我们把房间摆满了书。”这几个句子里“把”后的“手、我、房间…  相似文献   

6.
评“史学无用论”──兼谈史学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史学无用论”──兼谈史学的社会功能肖宏发自从1984年史学界刮起“史学危机”之风以来,“史学无用论”与“学史无用论”的存在至今已十年有余。先是经济改革造成严重的脑体倒挂,出现知识贬值和读书无用论。史学研究过去,与现实相去太远,被“誉”为老古董,其...  相似文献   

7.
20年前就听到大学老师说搞社会科学是干不出大名堂的,然后举例说明。我理解他所说的大名堂也许着重强调这类职业在满足个人需求的能力方面比自然科学工作者弱一些,说白了,就是挣钱少。但那时搞自然科学的人也不平衡,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叫做“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普遍存在的所谓“脑体倒挂”。10年前读研究生时导师也持这种观点,他说社会科学干不出大名堂理由有二:一是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工作受很多因素制约,不容易出大家;二是致富能力低,出不了万元户。由于没有职业体验,老师们的话没有留下太深…  相似文献   

8.
在庚子、辛丑年间的《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对所谓的“祸首”进行惩处,原本是先前处理教案思维的延续,但一度成为双方正式谈判的先决条件,阻碍了议和的顺利进行。“惩凶”的结果,一方面使清政府威信扫地,列强则达到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打击了清政府中最顽固保守的势力,为“新政”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9.
邓小南 《文史哲》2005,(5):57-64
本文希望讨论的问题,是五代宋初“胡/汉”语境的消解过程。所谓“语境”问题,是指某一说法得以流行的现实情境,实际上涉及到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涉及到时人的认识心理与解释角度。所谓“胡/汉”语境的“消解”,在历史上体现为一个并非与朝代兴亡同步的漫长过程。它一方面是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进程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观念与认识的演变也是促成这种“消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如何理解马克思提出的“信用制度的二重性质”邱德生如何理解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提出了“信用制度的二重性质”这一概念。所谓“信用制度固有的二重性质是: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别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  相似文献   

11.
所谓艺术创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创造,另外一方面是指欣赏者的欣赏再创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思维的整个进程始终伴随着有形的“象”,同时这个“象”又是随着思维活动一直在变化着的。可以将艺术创造中的思维进程表述为:表象→意象→意境→艺术形象(表象)→意象→意境→艺术形象的不断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民族生命元气的执著追求——沈从文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常常以其巨大的惯性力扭曲着人类自身。所谓“文明与自然”的永恒冲突常常使人类徘徊在两难境地之中。文明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另一方面这解放了的人性却又常常“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从而自身又带来了新的束缚。“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无异于给人性发展用鲜血作了绝妙的注脚。艺术家们常常在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大中城市劳动就业工作中的“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愈来愈显得突出,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为什么一方面“有事无人干”,一方面又“有人无事干”呢?我们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待业人员的择业意识失当。所谓择业意识,是指人们依据自己对职业的认识与态度而选择职业的一种行为动机,它包括人们对职业的评价、兴趣、情感等等。它支配和趋动人们在  相似文献   

14.
<正> 《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它较为独立地陈述了庄周的处世哲学,是庄周对当时之社会现实的具有特色的反应。一方面,它相当清醒而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相当明确地表现了他对待当时社会现实的消极态度。一、庄周所处的社会现实所谓“人间世”,就是庄周所处身于其中的现实社会。庄周虽曾幻想着“逍遥”于“无  相似文献   

15.
不少中国人认为“脑体倒挂”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然而据美国《华盛顿时报》披露,在美国的不少领域,有的“蓝领阶层”不仅收入超过某些“白领阶层”,而且也不易遇到失业的厄运。 据说,时下木匠可能是“蓝领”中最吃香的职业——一个技术熟练的小木匠,月薪可达5000美元,即年薪高至6万美元,比一般的公司职工(如秘书、译员、会计等)的收入还高,甚至完全可以同大学教授媲美。此外,据美国劳  相似文献   

16.
知行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古老命题。然而中国哲学史上的“行”或“实践”范畴自有其独特的含义,不可不加以辨析。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讲的“行”和“实践”,要么是指根本没有超出主观认识范围的纯粹观念的活动,要么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先验的理性原则或道德原则的活动。“行”作为哲学认识论范畴是由孔丘首次提出来的。他从“天命论”出发,一方面主张“生而知之”,轻视实践,另一方面又讲学而知之,表现了重视学和行的倾向。他所谓的“行”主要是道德修养活动,即要求把“忠”、“孝”、“仁”、“义”等道德原则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他对…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有企业同时存在两个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方面政企不分,政府过度行政干预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部分厂长(经理)对企业拥有高度的控制权,即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前者是经营者缺位问题,是计划经济的痼疾;后者是所有者缺位问题,是企业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日益突出,其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解决“内部人控制” 问题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难题。 “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原来主要被用来研究东欧和苏联一些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其含义是指,企业厂长(经理)(通常与职工共谋)获取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的部分。“内部人控制”有所谓的“事实上”的和“法律上”的之分。“法律上”的“内部人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经历一个被称之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过渡阶段。所谓“二元结构”,通常是指生产率水平差别巨大的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起优势”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二元结构”如果得不到及时改造,将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二元结构”改造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现代非农产业的转移,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会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纵观古今无数教坛高手,无一不是在“宽”“严”二字上下功夫。所谓“严”是指教师对自己严;所谓“宽”是指对学生宽容,教师与学生接触面宽。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才登上这三尺宽的讲台,要把这十多年的全部所学通过每一节课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我们应如何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呢?笔者认为这四十五分钟一定要“严”。“严”字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堂纪律要严,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决不放纵一个学生上课开小差、讲话,做不应该做的事,要抓好学生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这一重要环节。因为上课一旦有一个学生坐姿不端正,不专心听讲,东张西望,老师如不及时制止,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或者耳濡目染形成大气候,好学者也会随之产生抱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关于庐山军官训练团研究中为史学界所忽视的几点新看法 :一、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创办 ,首先并且最重要的是为了全面“围剿”红军 ,以达其所谓“安内”目的 ,其次还有“攘外” ,即抗日准备的成分掺杂其间 ;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一方面是由于中共内部军事路线的错误 ,一方面也与国民党庐山集训的成效有着不可低估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关系 ;三、庐山军官训练团对抗日战争的酝酿、准备、发动和抗日战略战术的演成、运用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