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越 《回族研究》2003,(2):31-33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一书,已于2001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研究、评述和介绍白寿彝先生学术的第一部专书。白寿彝先生生前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撰述和主编了几十部学术著作,撰写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崇高的学术声望。特别是在中国通史、民族史…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他不仅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是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05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96周年,逝世5周年。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白寿彝先生在各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示纪念。一、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白寿彝教授,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闻名中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欢聚一堂,隆重庆贺当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史专家和教育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回族学...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教授总主编、王毓铨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九卷明史卷经过数十位学者的通力合作,经历了10余年时间终于得以问世。展读这部通史著作,我们不仅从整体结构上,而且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白寿彝教授和王毓铨教授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他们的研究精华所在。一、独具匠心的...  相似文献   

6.
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召开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回回民族骄傲的儿子———白寿彝教授90华诞、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其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随着各卷的陆续出版发行,这部书产生的影响越益深远、广泛。它的深刻的历史见解与独到的史书编撰结构,为世人关注。多卷本《中国通史》是当代史学上的一项创举。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当代学有成就的史学专家主持各卷的撰写工作,保证这...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最近写信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白寿彝,祝贺他主持编写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总书记的贺信发表在今天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史学史研究》杂志上。江泽民在信中说,您主编的二十二卷本《中国通史》的出版,是我国史学界的一大喜事。您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研究,可谓老骥伏枥,壮心未已。对您和您的同事们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江泽民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民族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白寿彝因病于2000年3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首都各界人士今天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将一生献给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白寿彝病重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向白寿彝和他的家属表示慰问与悼念。 白寿彝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1932年研究生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的筹建工作,并兼任研究员。他还曾担任国…  相似文献   

10.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史念海、陈光崇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第六卷已经出版了。它以140万字的篇幅,全面叙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强盛时代———隋唐两朝的历史。读完这厚厚的两卷本,我们高兴地看到,诸位学者的通力合作,产生出一部视野宽广、论证坚实、观点新颖的隋...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离我们而去两年了 ,全国学术文化界和回族人民 ,对白先生怀着深深的思念。 1 999年 4月 2 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为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由他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分别致信、致电或以其他方式 ,向白寿彝教授表示祝贺。本刊 1 999年第 4期登载了江泽民同志的贺信 ,本期再将其他领导同志的贺信、贺电一并刊出。这充分表示了党和国家对学者的关爱 ,对学术文化的重视 ,这是中华文运昌盛的征兆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致信致电祝贺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江涛)北京师范大学今天隆重集会,庆祝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以及由他主持编写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致信或致电表示...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教授和20世纪中国史学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他从一个爱国者走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反映了20世纪一批进步史家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其次,他以兼擅博洽、专精而又独具卓识著称于世,这是那些勤奋、多思、富于创造精神的史学工作者才能达到的境地。再次,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向、大力倡导历史教育、致力于一系列学术组织工作、完成宏伟的世纪工程———《中国通史》的编撰等,则是为数不多的史学家才能做得到的。作为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白寿彝教授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栏目第一篇文章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病危期间口述 ,马寿千先生笔录整理而成的 ,这或许是白先生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 ,是写母族历史文化的 ,弥足珍贵。其他三篇文章 ,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学者撰写的 ,这是白门弟子对白先生的悼念和告慰。  相似文献   

15.
<正>我不是研究民俗学的,只是偶尔也读一点这方面的书,但是,我对于钟先生的人格和他的学问都很崇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记得,白寿彝先生曾跟钟先生商量,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可以设几个研究室,其中有一个是民俗学研究室,还有民族学研究室、方志学研究室等。后来史学研究所受到规模的限制,只设立了史学史研究室和中国通史研究室。我还记得,好像第一次全国民俗研讨会,就是白寿彝先生请史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淑娟老师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历次西北回民起义规模巨大、影响广泛,回民起义是回族历史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起义中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回民起义史的研究,就开始成为学术界关注的课题,尤其是自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回民起义资料丛刊》出版后,“回民起义”成为史学领域研讨的热门,陆续出现一些颇有见地的佳作。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三卷已经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一卷的内容是论述我国自夏、商、周以来,到战国末年统一的封建帝国形成之前的历史。白先生在第一卷《导言》中阐述的主导思想和编修方法,在本卷中得到了具体的实施和贯彻。这部由众多学者集体努力创作的著...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顾问、原副会长哲玛鲁丁·白寿彝教授于4O年代早期撰成《回教先正事略》60卷,到了1982年白先生组织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图书馆、北师大史学所、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中青年研究人员,在《回教先正事略》本刊稿的基础上写成《回族人物志》68卷,分元、明、清、近代4册书,分别于1985年、1988年、1992年、1997年陆续出齐。白先生积40年的积累,终于完成了《回族人物志》4册书的撰写出版工作,这是回族历史研究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功伟矣。1984年《回族人物志》元代分…  相似文献   

19.
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导论,白寿彝主编,全书包括:题记第一章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第二章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三章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第四章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第五章国家和法第六章社会意识形态第七章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第八章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第九...  相似文献   

20.
由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正在陆续面世。这是新中国通史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期以来史学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非常振奋人心。就已出版的各卷来看,多卷本《中国通史》基本上实现了白先生的设想,“发展综合运用的优良传统,多体裁配合,多层次地反映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