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酒俗文化是民俗文化之一种,深刻反映着特定的人物性格、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鲁迅小说中的酒俗文化,折射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特有的酒神精神。在鲁迅小说中,涵盖诸多酒俗文化元素。从这些酒俗文化中,可以诠解出借酒消愁、以酒自慰和以酒和解等民族性格,以及醉酒、酒疯等中国特色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典型的唐代南方金银器的概述,归纳出南方金银器器物群,进而概括出南方金银器的基本特征:其兴起年代大约在“安史之乱”前后;器物以四至六曲为主,多置宽大喇叭形圈足;图案主要是阔叶折枝“一”字形扁团花等与对鸟组成。器物风格华丽,完全摆脱了波斯萨珊金银器的影响,实现了造型、装饰等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3.
“酒广告”的文化背景──兼及古代饮酒诗胡安良要制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传统的广告,就必须深谙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了解民族的历史风貌及镶嵌在其中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其中既有物质文化,也有精神文化。制作广告,要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爱好,有针对性地选取...  相似文献   

4.
试析波斯帝国时代的文明大汇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斯帝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波斯民族创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世界大帝国,开辟了“帝国时代”,因此形成了世界上第一次文明大汇合,使所有的文明国家(或地区)都沟通了。东方和西方的文明都获得了同步发展,尤其是希腊世界和波斯帝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文明大汇合中产生了第一部“世界历史”巨著──希罗多德的《希波战争史》,并成为此次文明大汇合的丰碑。  相似文献   

5.
公元前539年,波斯将叙利亚地区纳入帝国行省管理模式之下,拉开了该地由印欧“外族”人千余年统治的序幕。波斯统治者在古叙利亚地区设置“河西”行省,促使波斯的外来政治制度与叙利亚本土的政治模式进行融合,创新发展出中央集权、地方自治和全面管控在内的“混合式”政治制度模式,体现出叙利亚文明为“节点文明”的特质,对古叙利亚的政治制度单位、文明概念范畴和疆域边界范围的形成产生了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节日与酒密不可分,酒在节日中具有重要作用。贵州民族节日数量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开发、旅游价值,其与酒的密切关系中蕴藏着很大商机。作为经济支柱之一的贵州酒业应提高对民族节日与酒业关系及其商机的认识,积极参与民族节日。省、(地)州、县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贵州民族节日与酒业的优势及其商机,作好规划,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酒业与民族节日密切结合,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美酒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彩,在中国各民族酒的文化中,彝族酒文化是一枝独具特色,散发着“令人难忘的奇香”的鲜花。彝族的“坛坛酒”是以玉米、高梁、荞籽等杂粮配以多种草药酿制而成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不但能充饥解渴,抵御寒冷,还能舒筋活血,维护身体健康。同时,酒在彝族人民政治、宗教、民俗、审美等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功用。研究彝族酒文化,也是发掘彝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波斯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世纪波斯文学名著《列王纪选》和《蕾莉与马杰农》为范例 ,从美学悲剧性的角度 ,分析了它们所表现的悲剧人物的美学特征及陷入悲剧的基本方式 ;论证了古代波斯的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的美学特征 ;揭示出了古代波斯民族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回族民族队伍在历史上的发展壮大,曾经得益于与异民族的通婚联姻,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民族间通婚现象。然而在许多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相当长时期内回族却较多地执意信守尽量不与异民族通婚的习俗。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反映了回族“保族保教”、维护民族传统特征过程中的复杂心态。该文就回族最早大量实行“民族外婚姻制度”、继而实行“民族内婚姻制度”过程中的心理转换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什叶派在伊朗被确立为国教 ,是伊朗伊斯兰教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它是波斯民族及波斯文明同阿拉伯民族及伊斯兰教相互作用的产物。文章从什叶派被确立为国教的历史背景、过程及措施、作用和影响等方面 ,深入剖析了这一历史进程 ,以期对人们理解伊朗民族与宗教的关系、伊朗政教关系等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朱敦儒词中多"酒"。"酒"承载着词人浮沉不定的生命历程和价值取向。词人以"酒"为媒介,吐露心迹,寻求解脱,抒忧生忧时之情,发高蹈闲适之致。本文以"酒"为切入点,通过对"酒"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质的阐释,以期管窥词人悲剧人生的深层社会根源及词人爱酒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酒名,出现最多的是一个"春"字,关于它的含义,历来缺乏考释。本文从固有名词的词语结构加以分析,认为"春"字在酒名中指代酒,这个用法是从《诗经》中的"春酒"沿用过来的。依这一文化事象,后人以"春"字名酒,其中蕴含有对生活的祝福,春意的生命感发等多重含义,在这个意义上,酒与人的生命意义紧密结合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酒与文字犹如酵母与酒瓤在互为因果相与发酵的漫漫岁月中日见其产品之醇正、醇厚和醇香,这就是酒与文学的天然缘分。酒之于文学的巨大威力要从生理心理以及酒文化的美学原理上来加以考察。美学生理学认为,人之所以爱美且能够十分准确地感受到美,是因为生命活力的作用,而生命活力要依靠一种被视为重估价值所最终根据的“强力”支撑。尼采认为在所有的强力状态中,“醉”是第一条。酒神精神就是生命的自由精神,中国的道家思想更接近西方的酒神精神。因此中国的酒文化精神应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对于酒文化而言,道家思想在儒道释三家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国的酒文化却肇始于儒家,这一则是因为酒的生理作用及其客观效力,二则是因为中国的儒道释三家并非水火不相容。相反,儒道释三家都很重视心灵问题,都建立了各自的心灵哲学。儒道释三家所追求的人生与审美境界都以天人合一的“和雅”之境为最高目标。三家互补相融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和雅”精神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完美整体。儒道释三家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中国传统美学使中国的酒文化精神迥然有别于西方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探讨绍兴黄酒文化的翻译策略问题。作者重点考察了异化与归化概念的定义以及各自具有的优缺点,认为这两种文化翻译策略实为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译者在传译黄酒文化时应切忌偏重一法而偏废另一法。对绍兴黄酒文化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所作的实例评析可以支持本文论点。  相似文献   

15.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酒文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对文学艺术、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同时,酒被称为"百礼之首",也出现在大量的诗、词、赋中。《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其中的雅、颂两大部分中有大量的与酒相关的诗句,从这些酒诗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的酒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日酒文化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酒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日两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二者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由于酒文化受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酒文化在酒名、酒德、酒礼等饮酒习俗上存在着差异。通过中日酒文化的对比研究,可以了解中日两国酒文化的特征,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汉字所蕴涵的酒文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也同古代传说一样遗留有酒文化的信息。在由汉字所写就的古文献中随处可见酒文化的信息 ,在汉字的古老形体中也可以寻觅到酒文化的信息。其中有酒起源的传说、酒与盛酒之器的字形、酒的制作方法与品类、酒的礼仪与功用以及酒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江南文化精神的“在”与“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阐释江南文化精神,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就是江南文化的“在”与“说”。前者属于存在论问题,主要是江南自然、社会与人文的存在现状;后者属于语言本体论问题。主要是有没有人可以把江南文化的“在”讲清楚、说出来。在“怎么说都行”的后现代文化中,关于江南的“说”比关于江南的“在”显得更加重要与紧迫。以“江南诗性文化”为核心范畴的“江南美学与文化”研究,以区别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空间背景,追溯江南文化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以区别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区域背景,揭示江南文化的诗性与审美本质;以江南轴心期为理论基础,还原江南美学与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江南城乡差别为解释框架,探索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精神结构,推动了江南文化从实学向美学的学科飞跃,是研究者进入江南最重要的学术配置与基本的主体条件。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新疆罗布淖尔地区近年来发掘面积最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营盘遗址为目标,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5号墓,通过对该墓葬俗葬具,随葬器物,墓主人身份、人种及衣着特征的解读和分析,在与内地汉文化、中亚文化、波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之上,得出如下结论:西域文明既不是西方文明的翻版,也不是纯粹传统汉民族文化的"克隆",而是融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经典。人们从中能够体察到"和而不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厚内涵和她凝聚、吸纳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为一体的博大胸怀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宋代大文学家、酒文化专家苏轼的饮酒观念可以概括为"半酣"、"欢适",他在融合前人特别是庄禅陶白的基础上,把饮酒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哲学境界.这既反映了随遇而安的旷达人生观点,又代表了一代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