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书》三月号以头条位置于刊发了上海四位青年学者的讨论,反思中国人文学科陷入根本危机的原因,并探寻重建人文精神的可能性。 这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讨论是由张汝伦,王晓明、朱学勤、陈思和等发起的。在第一篇“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的讨论中,这四位学者分析了哲学、文学批评等学术领域的现状,指出目前中国人文学术的内在生命力正在枯竭,在哲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实践功能体现为一种人文教化.正是通过人文教育,人文世界的文化意义系统在实践层面得以展开和完善.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势在必行,而实施现代中国人文教育,有赖于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角度进行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群体性,人是具有伦理道德自觉的能动的个体角色。这种人文精神使得中国文化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视人间道义秩序与天人关系和谐的文化。和合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特质,刚健自强与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道德自我完善是中国人文精神蕴涵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中的天下情结、人文关怀与和合哲学是一种和平与融合的文化,对今日中国认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致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缔造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和平外交是中国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是“同自己时代的现实接触并相互作用”,在立足于哲学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相适应的人的生活样式的基础上,对时代的现实性予以关照。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哲学的目光应该关注“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时代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具体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是要自觉地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人民的现实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讨论的学术品位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前两年文艺理论界的“人文精神”讨论进行梳理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场讨论进行学术上的定位,认为:由于种种原因,这场讨论的学术品位不高,但因讨论发生在我国社会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它引发的一些问题令人深思,从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的突出文化品格是人文精神.本文认为,包括邓小平理论在内的科学社会主义都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邓小平理论的人文精神不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人文精神的继承,而且将这一精神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社会主义本质论、人民主体论、两个文明论、知识分子论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提供现实支撑,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又相互促进,它们共同的实践基础是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切入点。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与人文观,应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构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简论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重科技、轻人文,科技与人文的严重分离使得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较差,不适应新世纪以人为本的医疗实践的需要。导致医学生人文素质偏低的原因是:指导思想上突出政治信念而忽视人文精神;教育实践中注重技能培训而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环境的耳濡目染而冲淡了人文精神。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对策是: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学教育不可忽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是道德的底蕴和依托,是人对自身的反思与价值的思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学科教育、社会实践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起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科学教育、轻人文教育的倾向,致使我国当代大学生存在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现象。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一是要加大人文课比例;二是促进“两课”与其他人文课程的互相渗透;三是开展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的讨论是史学界的一次重要学术争鸣。这场讨论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背景下,史学界为厘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资源和实践上的得失、确立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指导进行的努力,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史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站在今天的角度反思,这场学术争鸣在当时有其不可或缺的创获,譬如历史发展动力和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挑战了阶级斗争史观的唯一性,史学的社会功能和学术价值得到更全面理性的认识等。但讨论对唯物史观所做的正本清源工作不够彻底,意识形态因素与思想解放程度对史学方法探讨有所制约等时代局限,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重建工作尚未完成。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来看,8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反思、打击了极端意识形态化,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重获新生、恢复学术活力,其历史价值不容抹杀,但对此前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遗产未能较好吸收。未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确立,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基于中国本土经验的历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现实道德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现实道德思想教育李显卿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文化传统中富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的新思路与新课题。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同体共存的复杂系统,现实的市场经济社...  相似文献   

12.
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这些观念形态的历史积淀,构成了两大文化系统,即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其核心则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笔者把科学知识放到人类文化的视野中,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文化功能、科学精神的内涵及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的研究,探讨科学精神的人文价值和实现科学精神人文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其学术性与现实性就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紧密交织在一起,因为马克思哲学革命在于对"形而上学的颠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过程中,学术性和现实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脱离,学术研究甚至一度成为现实工作的注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俄国化历史不同阶段的考察和比较,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不能不在现实基础上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也不能没有学术升华,其经验与教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5.
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6.
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关汪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7.
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8.
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不断发展、认同与创新的过程,当代大学应该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并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先进文化品格的大学精神。当代大学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解放思想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是培育当代大学精神的前提和手段,同时又是目的与归宿。当前,学校应根据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致力于铸造新的时代精神;用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来塑造科学精神;以更新思想观念和关注现实问题来培养创新精神;以学术自由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来促进大学民主精神;以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来弘扬大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科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20.
正《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宗旨,刊登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论文。特别关注学科发展前沿,鼓励学术创新,支持对重大学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探索及对不同学术观点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