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往往需要进行分类处理。经济差距分类的科学与否,对于经济管理者和行业等方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树成等人用标准差来衡量区域经济绝对差距。龚昌来、赵庭红将判别分析法引入到经济差距分类中,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地区经济差距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差距的研究中,往往需要进行分类处理。经济差距分类的科学与否,对于经济管理者和行业等方面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刘树成等人(1994)用标准差来衡量区域经济绝对差距。龚昌来、赵庭红(2006)将判别分析法引入到经济差距分类中,但其阈值和类间概率的选取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为避免主观性,本文从多元统计分析的角度,运用分解聚类法对经济差距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我国2000~2006年行业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造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为人力资本水平、国有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通过对1985~2007年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初期行业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现阶段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产生阻滞作用.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表明行业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对短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经济转型、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分权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确定,市场化整体拉大了收入差距,国际化缩小了收入差距.就整体上看,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表现出不规则的倒U型,而经济转型拉大了中国的收入差距.在统计上,广义加性模型优于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6.
城乡人力资本分布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内在的原因是由于城乡人力资本的差距造成的.城乡人力资本的非对称性分布,导致城乡发展动力的不同.文章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对城乡人力资本分布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7.
用基尼系数度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把中国划分为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分别建立了面板协整模型,并进一步估计和分析了误差校正模型,考察了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结论为:较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欠发达地区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明显强于较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15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特区在资源禀赋、政策投放等方面具有类似性,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却表现出极大的非均衡态势.文章运用泰尔指数计算和分析两大地带的经济差距,并尝试将泰尔指数用于计算和分析城市规模和行政级别经济差距的内部构成.结果表明,1996~2006年,19个城市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内部构成都从三种角度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一、嘉兴开放型经济与周边城市的比较 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总量与周边城市差距缩小.改革开放初期,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在长三角地区相对较低,经济总量与周边发展较快的城市差距不断扩大.90年代后期以来,嘉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2002年和2003年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均仅次于苏州,保持长三角地区第二.经济总量在长三角地区依然保持第10位,但与位居嘉兴前三位的常州、南通和绍兴的差距已明显缩小.2002年,嘉兴GDP分别比常州、南通和绍兴少7.1%、20.4%和23.9%,2003年差距分别缩小为5%、15%和21.4%,分别缩小2.1、5.4和2.5个百分点,2002年嘉兴人均GDP低于绍兴0.7%,2003年则一举超出绍兴2.5%,仅比常州少1.5%,超出南通近一倍.同时,经济总量低于嘉兴的其他城市与嘉兴的差距也在拉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02-2013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技术构造出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得出影响城乡消费差距的相关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城乡收入与文化程度差距的增大可以加大城乡消费之间的差距,而经济增长却可以减小城乡消费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运用1978-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采用经济计量模型、因子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以湖北、浙江、上海为代表,对中、东部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找到区域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由此对中部崛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强调能够自觉利用区域差距而不可以完全消除区域差距对于东部地区通过发挥先发优势和中部地区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运用1995~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后进行两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分析,确定两者因果关系,以期得出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效率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区域发展——基于中国各地区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颖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9):72-75,90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的数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的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对经济发展而言是一个重要指标;人均教育年限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拉动效应;教育发展差距显示出明显的地域性.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 ,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 ,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 ,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 ,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 -份额分析法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和非农业以及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区域差距,经济结构的二元性越来越强.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业和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巨大差异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政策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因素.推进二元经济结构演化,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必须树立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17.
赵顺招 《浙江统计》2013,(11):48-50
近年来,乐清市工业经济与先进县(市、区)差距逐渐拉大,存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区位条件、投融资渠道、科技活动人员、家族式管理和产业结构演进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乐清市与萧山区、绍兴县和鄞州区工业经济的差距,提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制度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8%的年均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并呈逐步扩大之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9.
秦少杰 《江苏统计》2002,(10):29-31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经济实践证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但差距过大则是不能容许的,过大的地区经济差距造成地区之间的摩擦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和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亦存在着显著差距并呈拉大趋势,本文从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方面———经济国际化程度上来比较苏南、苏中、苏北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并找出缩小差距的实际可行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