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萨满教具有明显的氏族宗教的特点。从其起源而论,它是氏族部落时代的产物。萨满教作为一种氏族宗教,它和氏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绝对的认同关系。氏族成员们通过参加一些宗教仪式活动来与萨满教认同,并将萨满视作他们氏族利益的代表。萨满也要通过举行一些规模较大的民俗仪式活动方式来与氏族成员认同。通过这种双向的认同过程,萨满教和氏族共同体之间结成牢固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生存道德视角透视中国北方萨满神灵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萨满神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北方先民把自然界看成是有思想、有意识的生命实体,以神灵的名义进行人类生存道德意识的启蒙和传承,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及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调整,体现出人类面对自然应有的生存道德。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重要表征的节日文化,是展示民族特色、寄托民族情感、传承民族文化、昭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各少数民族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具魅力和个性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恩施州节日文化为个案,探讨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发现节庆文化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与策略,对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与节日文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和节日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体育、节日、产业互动发展的方向,探索建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体系和节日文化研究体系的科学化思路。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 ,曾对当时乃至后世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文章结合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演进的历史 ,就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信仰崇拜作了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是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地区存在流传的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在伪满洲国时期,这种宗教也一直存在和延续.本文根据已经掌握的资料,对伪满洲国时期东北部分地区(也涉及内蒙古)萨满教的分布及存在状况,按照民族分布进行勾勒和描述,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7.
萨满教是新疆古代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体现在文献记载、民间传说、考古发现以及各民族当中萨满教的遗留等。萨满教流行的时间相当久远,并长期支配着西域先民的精神生活,逐渐形成一种积淀十分深厚的民族传统观念和习俗。这种观念和习俗深刻影响着并渗透于其他宗教信仰里面。至今保留在新疆各少数民族里大量的萨满教遗俗,充分反映了新疆宗教演变中发生的地区化、民族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少数民族帝王和萨满教发生过密切关系。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巫王合一、巫王合作型的政权形态是中国历史上政治与宗教有机结合的产物。在这种政权形态中 ,王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但二者相互干预 ,并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发生作用。萨满巫师和北方少数民族帝王合伙建构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政治宗教形态。建立在萨满教观念基础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宗教的核心是“王权神授”和“汗权天授”思想。这与中原王朝历代统治者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遵照国家《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工程的指示精神,响应沈阳师范大学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学科特色的号召,5月9日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主办、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工程建设规划会议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工程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在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和揭示方面,还有深入与拓展的空间。作为一个系统或地域文化板块,该文化具有举世公认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在某种意义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精神纽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多方面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目前,地域文化资源研究正逐渐为学界重视和世人瞩目,演变为前所未有的学术热潮。在此背景和氛围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应该实施工程化战略,即以文化研究工程建设为主要操作方式,展开立体的、系统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多层面学术研究。具体战略包括三个方面:文献资料建设工程;文化生态科考与调研工程;文化发展战略孵化工程。  相似文献   

11.
萨满是满———通古斯语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是萨满教崇信观念的基础。萨满祭祀仪式中的法器、服饰、歌、舞等 ,构成萨满文化的一体。受这一原始宗教的影响 ,鄂伦春族游猎文化艺术中 ,包含了部分萨满教意识的内容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 ,对鄂伦春族远古文化艺术的传承、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萨满神歌是吉林乌拉部满族烧香跳神典仪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满族群众中影响很深。特别是它那带有宗教色彩的旋律,在乐器与舞蹈的有力配合下,伴随着各类典仪而进行并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他以朴素的音调、套曲性质的曲式结构,宗教色彩浓烈的音列特色,确立与非确立的调式类型,不和谐性质的和音运用等音乐特征,更有其特殊的魅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要介绍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并阐述了东西方文化对服饰的色彩、外形、图案、结构、装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理工科教师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 ,理工科教师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 ,人文知识相对缺乏。提高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对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理工科教师的人文素质提高对大学生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初中国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当时流行的“科学已蚕食了哲学”、“科学最终将取代哲学”等观点,张东荪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他认为,科学是不能代替哲学的,科学与哲学各有特质,二者不但无抗争而且能相得益彰,这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主义思潮涌动之中的另一种声音。重温他的观点,在哲学的自我理解中详细探索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有益于深化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致贫作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之一,具有多样性、长期性、致贫惯性等特点,是反贫困的难题。由于文化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多样性文化在贫困领域也表现为贫困原因的多样性,因此制定多样化的经济发展策略对多样性文化在减贫中所起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文化致贫原因需注意四个问题:1.不应将传统文化中一些致贫因子作为社会的信仰、规范、价值观和态度来判断一个民族或个体的道德行为;2.针对传统文化中致贫因子的惯性发展,反贫困策略可能失效并出现大面积的反贫困失败;3.由于贫困群体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长期认可和适应,其诉求与外界所提供的帮助呈现信息不对称;4.多样性文化中有些文化特征具有公共性特点。少数民族群体贫困及其贫困文化后果既可能对个人也可能对整个民族形成影响;贫困造成的文化后果有自我延续及叠加,更严重的是因贫困形成的反抗性文化会导致与其他民族、族群或族裔保持距离,并对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障碍。文化致贫的反贫困行动是一项长期策略,除关注物质贫困外,还需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从物质财富以外的领域来改变生存、生活境况。  相似文献   

17.
出身于书香门第、又长期在教会和英法学校学习的湖南作家袁昌英,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生交汇着欧、亚文化的思潮。从其戏剧作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再塑造中,我们可以探究出袁昌英是如何把中国与西方文化及文艺相融合,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现代话剧。  相似文献   

18.
试论美术教学的深化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的学生状况和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发挥美术课应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教与学中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运用历史回顾的方法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分析认为,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必须将其置于产生这种文化意识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观念的框架下进行; 依据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流行文化批判的立场,主张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兴起是工业、都市、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化意识的崛起;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学说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该为人类所共享,每一种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开放性与兼容性基础上的,东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都具有这种鲜明特征;相互吸收、借鉴是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途径,封闭、自守只能走向消亡;但吸收、借鉴并不等于移植,失去自我,它必须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与本民族的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