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喜平  杨春辉 《社会科学辑刊》2023,(3):92-102+2+238
在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下,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提质扩容已进入新阶段。有效提升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开发与积累人力资本、解放并发展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实现途径。通过引入演化博弈思想,构建来自不同群体的子代职业选择博弈模型,利用不同社会规范来协调参与人行为选择,能够根据演化稳定策略揭示职业代际流动全过程。从社会关系网络出发,会发现不同家庭子代对资源的搜索、组织和使用存在群体差异,缺乏代际流动性的社会容易导致阶层分割,资源难以整合,阻碍中等收入群体的提质扩容。进一步深化社会融合与职业代际流动协同作用的研究,可以在代际间的动态循环过程中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让被排斥但具备条件的劣势群体获得必要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资源,从而避免贫富分化和社会区隔,建立流动性高且融合度高的社会,更高质量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广西职业流动过程中的社会排斥是转型期广西经济、社会、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广西不同职业群体间的社会排斥;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广西职业流动过程中的城乡排斥;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导致广西职业流动过程中的性别排斥;不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供求矛盾导致对大龄劳动力的社会排斥;人力资本欠缺导致对低学历群体的社会排斥等.  相似文献   

3.
分析涂尔干“职业群体”的社会整合观以及这一理论观点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即重建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伦理,并发挥职业伦理的社会整合作用;建立和完善代表各职业群体利益的民间组织,使之在与市场、政府的互动中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对其职业选择和职业流动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选择更加灵活,开始从制造业和建筑业逐步向服务业转移;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并不高,职业流动频率相对较高,职业期望逐渐从"生存理性"向"发展理性"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流失与更替:工人、农民数量与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1982—2000年中国工人、农民两个职业的变化情况说明,这两个职业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流动。这种流动主要体现为(1)农村青年离开农村,改变农民的职业身份;(2)原来的工人大量流失;(3)农民与工人职业的变化体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4)工人、农民身份的变化与人口迁移流动紧密联系。目前的这种社会流动模式存在着比较大的隐患,如果对这种模式的缺陷认识不足,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国导游职业定位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导游职业定位的偏差是我国导游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导致与职称脱钩的导游晋级形式化,高付出低保障的不合理化,高额回扣、问题丛生的导游服务低质化,导游人员素质平庸化。规范我国旅游市场秩序,必须对导游的职业定位进行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80后"青年已经从学校进入社会,获得了相应的职业地位。通过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分析处于不同职业地位的"80后"青年在收入、消费、生活方式、阶层认同和社会态度方面的状况和差异,可以发现,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层体系能够作为一个区分和衡量"80后"青年社会结构所处位置的有效指标。同时,还可以看到家庭背景对青年群体的成长影响很大,社会变迁还没有完全进入一个高社会流动率阶段。  相似文献   

8.
辽宁老工业基地经过计划经济体制的洗礼,在应然性上应当表观出与东南沿海等发达省份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对辽宁职业声望的调查,以2006年的937个辽宁城镇居民的调查样本数据为基础,通过与相关调查的比较发现,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度密集的辽宁的职业声望评价已经表现出较明显的区域特点,特别是在职业声望评价中行政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折射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干预对社会心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与职业收入曲线,计算农民工实际收入经验值,可以得到农民工职业发展与职业生命周期关系曲线.农民工职业发展越好,职业生命收入增长越是巨大,精英农民工职业发展越好,职业收入后期越是显著提高,精英农民工特点排序是依据问卷调查25省的数据.农民工职业发展需要针对职业技能训练和大专知识结构教育,应创建中国农民工职业大学.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以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 ,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的变化和原因。资料显示 ,在近二十年间 ,我国职业性别隔离出现了如下的变化 :(1)隔离程度上升 ,但有波动 ;(2 )隔离程度的上升与整体职业结构的改善同时发生 ;(3)不同职业间劳动力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差异显著。引起隔离程度加重的因素 :一是倾向加剧隔离程度的变化 ,如性别歧视加重、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保护性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 ,这些也是占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 ;二是有助于减弱隔离的变化 ,如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生育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职业声望反映了职业分层的主观维度,是研究社会分层的重要视角。通过对2012年合肥市职业声望调查的指数测量以及与我国社会转型期不同阶段相关调查数据的比较研究,发现职业声望变迁中出现了高级知识分子与高级官员职业声望交替领先、教师群体声望持续较高且仍有明显提升、所有制因素对职业声望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城乡职业声望差距显著弱化等新特点。职业声望表现出的不稳定性映射出社会变革对职业声望产生的深远影响,伴随着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持续深化,我国职业声望仍将处于变迁之中。  相似文献   

12.
董进  韦冰一 《学术论坛》2015,(1):120-124
当前我国律师职业界存在公共形象低以及公众不信任的问题,从职业社会学理论来看,公众对律师职业的信任是现代律师职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性要素,公众对律师职业的不信任的存在将会给我国法律职业化目标的实现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该问题的产生有着文化传统、职业化发展道路、律师业结构等多方面的背景,要解决该问题,必须立足于职业信任所产生的理论基础,通过加强律师职业的职业责任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职业高原是个体职业发展中的停滞阶段,它对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等变量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的关系非常复杂。首先,职业高原会使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倾向增加;其次,职业高原还会通过工作满意度部分中介作用于离职倾向;再次,成就动机对“职业高原→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职业高原→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三条路径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就职业形象而言,法官在群体的质的规定性上应有学者风范,公正无偏、保守谦抑;就伦理形象而言,法官不仅应是道德的,也是具备情感的。在法官职业形象与个人伦理形象的博弈上,应积极协调二者的冲撞,使二者的一致性产生正向的、积极的互动。法官作为个体的朴素情感,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而必须内敛,法官在职业过程中的理性权重应大于感性,内敛、克制、理智应该是法官必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工群体经历着代际转换,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村外出务工队伍中的主体。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融合的情形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仍面临着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困境。而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之一就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社会化。本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并从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企业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新生代农民工加强职业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社会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龚敏 《船山学刊》2006,(2):216-218
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变化最为显著的过程,人们逐渐摆脱了中世纪以来对财富、地位和职业观念的单一性,各社会阶层尽管对财富、地位和职业有各自独特的看法,但是,由于财富和地位的获取途径的拓宽,整个社会对获取财富和地位的新的手段和新的方式予以认同;也由于新的职业群体在社会中所占有的财富比例上升并由此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因此新的职业和从事新职业的群体亦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区间范围在扩大,但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且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受教育水平城镇以大专以上为主,农村以初中为主;工作类型城镇以国有单位、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农村以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职业类型城镇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农村以技术运用和服务为主。扩大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下中等收入群体,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上中等收入群体,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居民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高收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使用2009年中国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5城市数据,检验了改革以后影响中国城市劳动者职业流动模式以及经济地位获得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学历劳动者与低学历劳动者群体处于两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经济地位获得路径完全不同。对于低学历劳动者,职业流动是提升他们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人力资本因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他们的收入没有影响。高学历劳动者的情况刚好相反,职业流动对收入获得没有任何作用,影响他们收入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本研究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城市地区不同劳动力市场劳动者经济地位获得的二元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变迁中的职业声望——2009年北京职业声望调查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北京市职业声望调查的分析以及与10多年前的同类调查数据相比较可知,在职业声望变迁中出现诸如经济金融类职业声望上升很快、职业所具有的资源控制能力成为人们评价的重要考虑因素等新现象.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丁字型"社会结构的中层,人们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而对于"下层群体"的声望评价,人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性,这显示出人们在对这些职业的声望评价时仍然具有冲突性.由于中国社会仍处于改革与社会转型过程之中,此次调查也证明,与国际职业声望研究相比较,中国的职业声望地位仍不很稳定,仍处于变迁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20.
广西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选择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 978~ 1 995年广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极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1 )广西的综合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 ;(2 )土地资源是广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3)经济资源承载力有赶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