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与京派作家前后两个时期对乡土世界的描写,特别是进入西南联大后,有着诸多的不同,那就是京派作家"边城理想"在"现代性"侵袭过程中的幻灭,京派作家最终的希望与理想成了"漂浮于大地"的美丽乡愁,独自徘徊于"乡村"与"城市"之间。因此,他们最终的"边城理想"成了无所归依的"长河落日",既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城市,是一种游离于二者之间的二难选择。京派作家们的这种选择,从根本上说是其文化心理转型的艰难跋涉与痛苦抉择,是在时代大潮面前不得不做出的文化心理转型之反应。  相似文献   

2.
服饰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增添了绝妙的色彩。它不仅能御寒暑、满足人们对美的欲望,而且随着阶级的出现,作为等级的标志出现。汉画像五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它那博大沉雄的内容,就象一部反映汉代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在全国各地大量出土的汉代画像三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穿着的服饰也不同。服饰在当时穿着是有严格的标准。包括服、冠饰、鞋和饰物的式样、颜色、质料等。因此当时形成了不管行到何处,是何许人士‘现其服而知贵贱,望其章而知势”。本文拟对眼饰在汉画中体现的历史价值进行一些粗浅分析“冠”,作…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各少数民族写下了不少光辉的篇章。其中,苗族的服装便是一支艺术奇葩,从遥远的古代至今,源远流长,几经沧桑,不仅保持其技术性的生命力,而且随着苗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日益完美起来,对其他民族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卓越的女性服饰文化,丰富着祖国的文化艺术。本文拟从几个方面对苗族妇女服装独特的艺术特征作一刍探。  相似文献   

4.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乡土的人、孤独的人、民族家国的人三个角度分别探究了沈从文这个作家独特的性格特点与艺术品性。  相似文献   

6.
7.
8.
先秦时期,以苗族先民为主体的楚人极为重视服饰之美,其服装丰富多彩,美妙绝伦,“楚冠”素为世人所重,独具特色,被称为“南冠”。《国语·鲁语下》说:“楚公子甚美”。韦昭注:“美,谓服饰之盛也”。《战国策·秦策五》姚宏释楚服为“盛服”。《左传·成公九年》记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说:“南冠,楚冠”。二者异称同指。同时,楚人服饰在形体制式上亦别具风格。据《战国策·秦策五》所载,在汉阳人  相似文献   

9.
由贵州省民间文学组整理编选,并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以下简称《古歌》),是一部规模宏大的苗族民间史诗。《古歌》选自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我省黔东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民间古歌,内容分四个大组,即“开天辟地”(开天辟地、运金运银、打柱撑天、铸造日月);“枫木歌”(枫香树种、犁东耙西、栽枫香树、破枫香树、妹榜妹留、十二个蛋);“洪水滔天”(洪水滔天、兄妹结婚):“跋山涉水”,共十三首总约八千余行。它是在将解释自然现象和历史现象的零散线索,以“创世”过程贯穿,在原始神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映了苗族先民对天地形成、万物产生、人类起源、民族迁徒  相似文献   

10.
<正> 先秦时期,楚人极为重视服饰之美.其服装丰富多彩,美妙绝伦;“楚冠”素为世人所重,独具特色,被称为“南冠”.《国语·鲁语下》说:“楚公子甚美”.韦昭注:“美,谓服饰之盛也”.《战国策·秦策五》姚宏释楚服为“盛服”.《左传·成公九年》记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杜预注说:“南冠、楚冠”,二者异称同指.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南部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尤其以服饰文化最有特色。苗族服饰款式繁多,工艺精湛,绚丽多姿。它蕴藏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记载了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苗族是我国南部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尤其以服饰文化最有特色。苗族服饰款式繁多,工艺精湛,绚丽多姿。它蕴藏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记载了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服饰是各区域民族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服饰中所表达的审美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中所传承的美的思想,这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发展,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4.
图腾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就世界范围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图腾文化有中国保留得那么完好,中华民族的龙文化、凤文化之深入人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从中国56个民族来考察,至今仍把图腾顶在头上作为族徽的,并不多见。而苗族正是把图腾顶在自己的头上,明显地表现了本民族的图腾文化特征。其代代相传的原因何在?这种文化现象给我们哪些启示?本篇试从苗族头上图腾的种类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从苗族民间传承文化看蚩尤与苗族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蚩尤与苗族族源的研究关于苗族历史,过去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记载,汉文献对明清以来的苗族历史记载还稍多一点,但对古代特别是远古的历史记载很少。然而,苗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历史资料(神话、传说、祭祀、信仰、歌舞、服饰及各种习俗)却记载得很丰富。这是苗族古代文化“遗留物”、“活化石”,是研究苗族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把苗族历史源头追溯到“三苗”和蚩尤九黎时代。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民间文化传承资料能不能印证历史?如何运用这些资料来说明历史?我们认为,民间传承资料不完全是信史,它们在传承过…  相似文献   

16.
《水云》是沈从文著作中一个最为特殊的文本, 它从哲理性、美学性高度,借助心灵独白或自我对白的方式, 对自己的审美追求作了重要表达。在生命中“偶然”向如虹如星的接触中, 激起“情感”的燃烧, 用“抽象抒情、绪体操”将这种燃烧化成作品--《水云》的这种“偶然+ 情感”模式正是沈从文的“人学”模式和“创作模式”, 认识这一模式, 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从文创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现今的苗族服饰种类繁多,其来源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中原说”认为现今的苗族服饰是中原服饰影响的结果,但“中原说”缺乏可靠的立论依据和必要的论证基础,存在诸多问题。苗族服饰不是源于中原服饰,而是自源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边城》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作品描画的湘西世界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世外桃源,多少人留连其中不忍离去。但是,或许很多读者也都隐隐感觉到了美丽背后的哀痛,沈从文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现实无奈的咏叹让人对《边城》有了新的思索:这里并不是人间的天堂,人物的悲戚命运解构了优美的湘西世界。笔者试图从此切入,以探究沈从文“人生形式”背后隐现的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沈从文的生平,可见道家文化对他的影响。在《边城》中亦可见道家文化的痕迹,由此可知,道家思想已深深地渗透到沈从文的灵魂中。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再现市井生活的写实长卷,提供了诸多物质文化史的丰富材料,尤其是大量的服饰描写,不仅呈现了当时的服饰时尚状况,而且映射出其时的社会风气。以《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服饰为例,透过潘金莲服饰的形制、质料、色彩以及数量等方面的内容,可以管窥晚明的世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晚明纵欲风气下的女性自觉;二是晚明才女文化的兴盛及其对女子品评标准的转向;三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女性经济的相对独立。诚然,这三方面的内容不能涵括晚明世风的全部,但从潘金莲的服饰出发而观察到的晚明世风的情形,也从某种角度彰显了服饰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