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日本的管理思想,是在吸取西方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采纳东方古代思想,尤其是我国儒家思想,结合日本民族的实际,形成一种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本文就构成日本企业文化因素之一的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历史传播过程,日本文化的构成以及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等问题,作一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的儒家思想带给了日本巨大的影响。但由于本土独特的文化环境,日本并未完全吸收儒家思想,而是进行了一些变异。本文欲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论《毛诗序》与日本歌论基础的《古今和歌集》序之比较这一角度出发,从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功能两点入手分析儒家思想在日本文学中的流变,并探究发生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早在公元四世纪,儒家思想就已经传到日本,千百年来在日本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儒学思想对日语敬语的影响以及在日语敬语中的具体体现中,可以看出儒家哲学已经深深渗透在日本国民的思想意识与道德伦理观念之中。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对于了解日本民族,学好日语敬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韩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日本和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成为各国采用的主要管理模式之一。研究日本和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纵深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也日趋多元化,儒家思想文化和伦理统一或独尊的传统思维模式已被打破,那么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儒家思想是否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还有其生存价值?本文就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作了论述,认为儒家的诸多思想在今天无疑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纵深发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也日趋多元化,儒家思想文化和伦理统一或独尊的传统思维模式已被打破,那么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儒家思想是否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还有其生存价值?本文就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作了论述,认为儒家的诸多思想在今天无疑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虽然在中国起源发展 ,但其影响力远及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并成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筑文化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儒家思想对韩国传统建筑和建筑文化的影响作了一初步且简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日本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为了对外传播日本文化,以《Bushido:The Soul of Japan》为题,从基督教视野出发、在汲取中国儒家思想和日本固有神道教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了日本武士道思想体系。本文就新渡户稻造在对外宣扬武士道时,采用了怎样的建构角度和策略,并就其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的启示进行研究。结论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一定要具备拟受众对象文化趋同的文化视野,并需要通过恰当的传播策略凸显中华文化独特的文化内质。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思想在企业文化构建中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曾成为推动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文化动因 ,中外企业的发展史也充分证明 ,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义利相通的义利观、忠孝中和的处世观是现代企业构建其文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即从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入手 ,着重探讨如何积极发掘儒家思想精华 ,从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理念等方面构建更深意义层面上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本文以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修身为本、和为贵、义利合一思想来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试论传统家族文化对中日企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首先对比分析了中日传统家庭和家族文化的差异,其次说明了中日不同的家庭和家族文化对企业经营的不同影响,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日本企业经营对中国家族企业现代化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开国进取”政策,主旨就是在保障其原有的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前提条件下,广泛吸纳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实行本民族经济的技术改造。从而促成日本在岛国经济基础上,形成了文化的兼柔并蓄特征,促成了技术更新机制和对世界文化汲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实现了现代城市工业经济高度崛起和发展。站在东方文化这个共同性质的前提和基础之上,“考其辨证之次第,鉴其行事之得失”,对于我们的改革事业,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亚企业家族化的经营模式 ,是日本 70年代末经济腾飞、东亚经济崛起的重要原因。而作为这一原因的企业家族化 ,有其伦理动因。这需要在“新教伦理”与儒家文化的选择上 ,在亚洲金融风暴、知识经济的到来的新背景下以及儒家文化自身的演变、企业家族化的局限诸多方面上加以认识 ,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主银行制对日本战后经济腾飞起到无可否认的推动作用,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该制度开始出现不适应,制度的惰性尤其是政府对银行的深度干预最终导致了主银行制的衰弱,且在20世纪90年代酿就了日本金融危机.我国当前的宏观环境类似于日本主银行制鼎盛时期的宏观环境,因此,我国的银行体制改革可以部分借鉴、改造日本的主银行制,股份制银行并在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试行主银行制.  相似文献   

15.
<女神>创作具有深厚的日本文化背景,其艺术形式和风格形成得益于日本"泰戈尔热"和"惠特曼热",同时也深受日本"新体诗"和口语诗运动的影响.<女神>绝大部分诗篇创作于日本博多湾,博多湾给予了诗人丰富的艺术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明清之际参加郑成功北伐的抗清志士朱之瑜 ,晚年流亡日本 ,在日本二十余年 ,传播中华文化 ,为日本水户学派的形成奠立了理论基础 ,至今为日本各界所敬仰。他的高风峻节的品格和民族爱国精神也鼓舞过中国近现代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以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等一大批爱国志士。  相似文献   

17.
在1929—1933年间召开的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抛出所谓"民族生存权说"、"特殊权益说"、"防俄防共说"、"自卫说"、"人口过剩说"等来为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辩护。与此同时,日本大肆进行反华宣传,否认中国对东北的主权,并指中国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会员在太平洋国际学会年会上的反华言论,与日本政府的态度一致,完全沦为日本政府的一种宣传工具。  相似文献   

18.
《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标志着日本对东北殖民文化渗透的开始。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在中国建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不久,又在大连创办了机关报纸《满洲日日新闻》。这份报纸,作为日俄战争的产物,将日本在东北的文化渗透推向了极致。本文以登载在该报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解读这些作品是怎样配合该报的宗旨,发挥"满铁"机关报的作用和功效的。  相似文献   

19.
本多利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颇具特色的经世学家 ,他以独特的风土史观为依据 ,力说日本应摆脱传统的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努力接受西洋的文明成果。他的具有近代合理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倾向的政治经济主张 ,使日本学术界将他尊为日本接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先驱。但是利明极具近代特色的经世主张实际上仍与传统儒学有着内在的思想关联 ,利明面对西洋文明的挑战 ,以独自的方式完成了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过程 ,而这也正是日本社会从中国文化到西洋文化的价值转向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为扩张远东势力,支持日本对俄战争,以打开俄国的"满洲""门户关闭"政策,乘机将其势力伸人中国东北.日、俄谈判期间,美国仍支持日本,以赢得日本的"好感",换取日本在"满洲"的利益.当<朴茨茅斯条约>尚未签订之际,美国便迫不及待地插手日本的"满洲"利益,实施购买南满铁路计划.当此计划遭到日本的阻挠后,美国转而在中国东北实施投资修筑锦瑷铁路、策划"满洲铁路中立化"等计划.为此,日、美双方在"满洲"利益的问题上产生了对立与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从而也充分暴露了美国称霸世界和日本独霸"满洲"的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