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蒙古族的汉文诗歌、散曲创作,是在当时蒙汉文学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伯颜的汉文诗歌、散曲创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作品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对其进行研究,对蒙古族文学、蒙汉文学关系及元代诗歌创作等的研究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喇嘛教是我国西藏地区地方化的佛教,它传播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蒙古族与佛教发生关系,始于元太祖窝阔台之子阔端,元代传入的是西藏佛教的萨伽派红教。这第一次传入随元代的逝去而绝迹。喇嘛教的第二次传入滥觞于十六世纪蒙古土默特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宗教对元代假宁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佛教、道教的许多宗教节日都成为元代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取代了传统民俗节日构成元代法定假日的主体,一方面覆盖了唐宋以来的固定工休假日旬假制,淡化了假宁制度以官吏为调节主体的性质,削弱了假宁制度调节国家机关作息时间,提高官吏工作效率的功能,使元代假宁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假宁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元代统治者在学习吸收汉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04,(2):8-9
彝族民间有一句谚语:“酒好无好杯,好酒难生辉”,这也是各少数民族普遍认同的一种酒文化观念。少数民族民间酒具有木制酒具、竹制酒具、金属酒具、玻璃酒具等,制作就地取材,造型因材因地因文化而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木碗与木杯藏族、蒙古族、彝族、门巴族、哈尼族、怒族、傈僳族、独龙族、景颇族、基诺族、阿昌族等都有制作和使用木制酒具的习俗。一般选择树龄较长、木纹细腻、木质坚硬的核桃木、东瓜木、楸木、椿木或栗木,根据各自的文化习惯和所需酒具的容量,截取原木,放置在阴凉干燥处。晾干至透心后,去皮、挖空,再削制修…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图案的造型风格独特,色彩艳丽,表现形式极具程式化.其图案艺术的造型造意既集萨满教、藏传佛教、道教文化于一身,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观物取向的文化审美趣味.研究蒙古族刺绣图案纹样的色彩要深入地对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探讨,从而了解蒙古族在漫长的交融流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维与精神崇尚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明代蒙古地区和中原间的贸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历史上经营游牧的畜牧业经济.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和手工业不甚发达,因此历来就与城市手工业和农业发达的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以满足其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到了元代,蒙古地区归辽阳、岭北、甘肃三行省及中书省直接管辖,进一步加强了蒙古游牧经济和中原农业经济的联系.明代,蒙古族的统治集团虽然企图和明朝封建中央分庭抗礼,但他们也需要和明廷建立经济联系,蒙古族广大牧民对与内地保持和平统一的经  相似文献   

7.
卫拉特蒙古是我国蒙古族的一支,历史悠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谓。元代称斡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西部蒙古等等。有的学者认为卫拉特与额鲁特是同义异写或是同音异写,有的学者则认为卫拉特是总称,额鲁特是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方面阐述了元代统治者接受藏传佛教的历史背景,对无政府接受藏传佛教的历史原因进行了论证,概述了藏传佛教在内地的传播途径、范围及产生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蒙古秘史>等蒙语文献史料和手抄本,借鉴中外学者的相关成果,同时利用现代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元代蒙古族萨满教信仰,分析蒙古族原生态宗教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回鹘文是畏兀儿人使用最广、保留文献较多的一种文字.畏兀儿人不仅使用回鹘文字翻译、刻印佛教典籍,还用它书写民间借贷、买卖契约文书以及碑铭石刻等.元代,回鹘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为蒙古族所借用,用于书写诏诰典祀,翻译医学、历史学、儒学及佛教典籍等.在敦煌莫高窟北区的元代石窟中先后出土了1152枚回鹘文木活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实物.这证实了元代畏兀儿人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术,并为活字印刷术的西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滇南访古     
今年春节刚过,我要到昆明参加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座谈会。许多朋友听说我要去云南,都对我说:“你去云南,应该到通海县看看咱们的蒙古族乡亲”。我从《云南省蒙古族历史简述》中得知,元代蒙古族阿(口束)帖木耳受命任云南都元帅镇守曲陀关时,曾率蒙古大军从北方大草原出发,戎马倥偬经甘肃,入四川,越过青海、川西草地和川滇间的高山狭谷,到达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族人民都为创造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元代以后 ,数十个民族一直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里。少数民族间 ,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有的民族间的关系可以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 ,蒙古族和藏族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是这样。蒙古族和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民族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历史悠久 ,有高度发展的文化。蒙古族可以说是我国北方广大草原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草原游牧经济文化的代表 ;藏族是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民族 ,是高原农牧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多族士人圈"。在元代多族士人圈的互动中,汉儒接受了服膺汉文化的异族士子,不再以"蛮夷"视之,而是以"吾党"、"吾徒"称之。蒙古、西域的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甚至八思巴蒙古字及异族音乐、医学等精神文化,都得到了汉儒的认同。可以说,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多族士子相交甚善的纽带。而文化包容,不同文化间的彼此认同是元代多族士人间友好往来的基础,这也是元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质。对此问题深入研究,亦可为今天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是一支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以马上得天下,建立了盛极一时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集权国家;为使元朝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蒙元统治者充分认识到保护动物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法律层面制定了诸多规范性的条款,以便民众有规可循;经分析,宗教信仰、游猎生产以及军事征战等主客观因素,是助推元代法律不断补充完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武陵地区蒙古族主要集中在贵州省铜仁地区思南县和石阡县,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等地.同时,铜仁市、德江县、恩施市等县市也有少量分布.在历史文献、口传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认为武陵地区蒙古族均为自元代以来逐步南迁之蒙古族后裔.由于资料不足,武陵地区蒙古族的源流及其相互关系,尚待进一步调查与研究,期待更多考古佐证材料的出土和发掘.  相似文献   

16.
卫拉特,即是清代的厄鲁特蒙古,亦称西蒙古、漠西蒙古,或称卡尔梅克。在元代称斡亦剌惕,在明代称瓦剌。是我国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仍生活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河北、黑龙江等地。对卫拉特史的研究,在我国有相当的基础。建国以降,特别是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学术研究的复苏和发展,在蒙古史、中亚史,早期中  相似文献   

17.
1992年6月23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人民难忘的日子。这天,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主任巴图巴根为团长、区政府副主席巴拉坦·敖尔其为副团长的赴滇考察团一行12人,带着自治区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专程到兴蒙乡看望700年前落籍在这里的成吉思汗子孙,骨肉相聚,亲情感人。兴蒙乡聚居着5000多蒙古族同胞,他们是元代忽必烈征服云南后留下的士兵后裔。经过700多年的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偏低,低于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平均水平,而且具有知行不一致的特点。牧区蒙古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与来自农村与县城的蒙古族大学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与汉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水平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巩固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利益基础、完善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是增强牧区蒙古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元代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白晓清元朝建立前后,当蒙古族统治者经略黑龙江之初,曾给当地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如乃颜、哈丹之乱,进一步导致“民废耕作”、“连岁饥荒”、“百姓离散”。忽必烈平定乃颜、哈丹之乱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促进了黑龙江地区各民...  相似文献   

20.
元代蒙古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在远承唐,近袭辽、宋、金的过程中,在汉化与加强本民族思想意识的指导下,发展成为“汉法”与“国俗”并举的政治制度。与汉族政治制度乃至辽、金、西夏等王朝的政治制度相比较有其独特之处。开创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建立、统治全中国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先河,对后世的清王朝政治制度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并在中国政治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