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设喻连续体,即在某一语言表达式中多种设喻手段并存的现象。英汉设喻连续体习语的意义产出和理解过程是概念隐喻和转喻、或者概念隐喻和提喻的整合运作过程,并且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隐喻、转喻以及提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语言事实中存在的同时并存、互相蕴含的连续体关系。这种设喻的连续体中隐喻、转喻或提喻的边界并不是明确清晰的,而是相对模糊的。隐喻、转喻、提喻连续体习语为汉语所特有,英语习语中更为常见的则是隐喻和转喻、隐喻和提喻或者提喻和转喻连续体。英汉习语设喻连续体在语言层面所显示的差异,究其根本是反映了其背后认知机制的差异、不同民族人们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差异,以及语言所表征的客观现实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中心词为动物词的习语。习语作为承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种定型的、应用广泛的语言表达形式,动物形象的融入最为明显也最为普遍。在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同一动物在英汉这两个不同民族人们的脑海里所引发的联想是有差异的,这种联想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常常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英汉民族对于某些动物有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借助联想、比喻、象征等手段,将动物形象融入到本民族的语言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以动物设喻的成语在日语和汉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语言中的动物形象所体现的文化色彩或相同或不同。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日语动物成语中的文化色彩和汉语中类似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揭示了两种语言在动物的联想意义上所反映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比喻的基本类型之一,象征也属于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认知的角度考察英汉习语可以发现,其中的文化词汇意义都是通过系统认知映像出的比喻意义.通过比较分析隐喻和象征两个概念内涵、外延的异同及其认知途径、联系功能,进一步能够发现,比喻性习语中的文化喻义包括隐喻义和象征义:隐喻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具体形象认知得出的;象征义是语言使用者通过联想某一代表本民族内涵和特定文化寓意认知得出的.包含隐喻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隐喻习语,包含象征义的比喻性习语属于象征习语.隐喻习语是由心理感知或感官感知和心理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象征习语是由文化感知形成的判断或结论.二者虽然都是基于联想的语言表达形式,但象征习语在认知层级上高于隐喻习语.  相似文献   

5.
习语(idioms)又称俗语。本文所指的习语是就广义而论,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和粗俗语等。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是一种富于形象色彩的语言手段。有的习语意思明显,可起到深入浅出、画龙点晴的效果;有的习语表现含蓄,意在言外,可引起丰富的联想。然而,由于各个民族的生活经历、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有相同与不同之处,人们在使用习语方面也就存在着同~性与差异。本文拟通过对汉语和英语中的习语比较,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习语在中、英文化中的异同。一、习语的…  相似文献   

6.
每种语言都有自已丰富的习语,其形成与人们的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翻译过程中,目的语读者能否理解源语中的习语取决于目的语读者头脑中的图式.在图式相同、相异以及缺失的情况下,译者可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更是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英汉习语翻译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四个方面阐述中英两国文化差异对各自习语形成的影响,并详细说明英汉习语互译中处理这种文化差异的几种常用译法.  相似文献   

8.
汉英两种语言中以动物为喻体的习语极其丰富。由于汉英语言所在民族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及审美情趣等不同 ,这些习语中的汉英动物喻体及其联想意义具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对此作一些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涉及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信息传递,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手段.习语堪称语言的精华.从广义上讲,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涵义是大致相同的,英语习语除了固定的短语或表达法外,还包括谚语、格言,乃至一些俚语.实用习语即英美日常用语中经常出现的习语,是英美语言中的特殊因素.作为独立的语用单位,实用习语在表现语言的文化特征方面,比传统意义上的一般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每一民族的语言都带有该民族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状况的痕迹,英语和汉语亦然,两个民族各自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亦无不反映在生动、形象、活泼的习语中.有时两个民族相似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使得一些习语表现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特征;但大量的习语则表现出迥异的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较难以掌握.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它因各个地区、时代、民族、社会集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的、约定俗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习语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11.
从动物设喻的角度探究英汉文化的异同。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比喻。同一动物形象,带来相同的联想,反映了英汉文化的重叠,体现了英汉文化中人们共同的思维模式,但更多的是显示了英汉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中,人们也会用不同的动物形象表达共同的语言内容。在进行跨文化比喻的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的异同,反映其所负载的民族文化信息,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人们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相似文献   

12.
习语往往运用形象的联想来使语言变得更为生动有力 ,但习语翻译时这些具有强烈文化蕴意的形象的转换却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形象性习语的形象异同 ,探讨了其共性和异性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并就翻译中习语形象的处理提出了 4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习语是语言中的核心与精华,因而是语言中文化内涵最丰富、最具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习语,它们都是在各自语言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稳定型的词组或句子,都具有结构上的稳定性和语义上的统一性。习语的整体意义,一般不是各个词的字面意义的机械合成,而是存在于该习语产生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引伸变化之中。由于它们分别根植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因而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形象和文化色彩。习语翻译,实际上要同  相似文献   

14.
翻译理论和实践中重要的是如何突破文化障碍从而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语用等值翻译即译者力求译文接近或等于原文的效果,既要注意具有明显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的翻译,也要注重对"言外之力"的理解与传达.习语是语言文化中的精华.因此,在习语翻译中,尽力促使译语与源语的语用等值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语言教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具体教学问题的研究,如词汇教学研究.而英语习语和成语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语成语和习语的教学研究"课题的论文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习语和成语的民族特点和修辞特点,同时提出了英汉习语在表义方面的貌合神离的问题,认为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和习语时,必须考虑不同民族审美价值观、历史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意识等文化背景因素,并以各种积极有效方式再现原始语的文化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并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的精华。但因为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使得英汉习语概念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英语习语翻译成英语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原文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和习语的语用效果,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常见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注法、代换法等几种。  相似文献   

17.
习语均为英汉语言中内涵丰富的部分,它是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映照。习语的最大特点是形象鲜明、诙谐含蓄、精粹简短且形式稳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特定语言环境的需要,它的应用总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演变称之为习语的变体现象。将这种变化归入依源性与发散性两大门类,以此深入探究汉英习语变体的异同现象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义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民族文化语义往往反映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个性.本文从联想意义和形象取向的角度对俄汉语语义层面的语言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汉语和英语都有着大量的动物词汇和习语,但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对同一动物词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词义联想.这种现象可以从"文化继承型"词语形象感、词语产生的典故、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及体育娱乐活动四方面探寻成因.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必然带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即使词的表达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它们所包容的意象、引发的联想、表达的褒贬都有可能不同,这给翻译设置了障碍。本文通过一些翻译的实例,阐述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内涵色彩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