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最多跑一次"是指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次办结"甚至"零上门"。这是政府治理的全新目标,蕴含的是观念革新,推动的是倒逼转型。要用"最多跑一次"倒逼各级单位和部门减权、放权、治权,形成覆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服务等领域的"一次  相似文献   

2.
主编寄语中国公司治理:从“违规”到合规李维安1一1行业领航企业的外资并购:“馅饼”还是“陷阱”李维安2一1中国投资者支付了公司治理溢价李维安3一1国企改革的攻坚战:“央企”的董事会建设李维安4一1社会管理转型催生新财富观李维安5一1迫切需要构筑国防科技组织创新的治理基础李维安6一1专稿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与指数研究—基于中国1 149家上市公司的研究(2004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1--4博弈论与实验研究(德)莱茵哈德·泽尔腾1一11公司治理与高管薪酬(英)詹姆斯·莫里斯1一13公司治理进入权与组织控制茅宁廖…  相似文献   

3.
正问责要狠。"最多跑一次"触及部门乃至个人利益,使权力不能寻租,必然得不到个别部门的支持,甚至有人还会暗中使绊子。只有问责这一把利剑高悬才能倒逼部门抛弃私利,将所有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的范畴,才能在执行中不打折扣,真正使"最多跑一次"不成为摆设。投入要足。"最多跑一次"需要软硬件做支撑,投入跟不上,一切都是空谈,甚至还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  相似文献   

4.
李克军 《决策》2011,(1):70-71
要办成一件事或者平息某些不容拖延的社会矛盾,有时需要一次次地“跑部进省”,八方“朝拜”;有时需要先斩后奏或斩而不奏;有时则需要打政策法律的“擦边球”,甚至不得不“闯红灯”、“越红线”。  相似文献   

5.
社会“微治理”在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上,实现了价值理念和技术性两大层面的创新。“微治理”在价值理念层面上,以社会矛盾预防为主的理念变革为主线,实现了从传统的运动式宏观治理向基层微观治理、从传统的粗放式治理向精细化和精准化治理、从矛盾事后处置向矛盾事前防范、从矛盾治理中“见数字不见人”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四大理念的转变。“微治理”在技术性层面的创新表现在以下方面:党的领导向基层神经末梢延伸是贯穿社会矛盾“微治理”的红线;搭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微平台”;以网格化平台为抓手,实现社会矛盾治理的早发现和快化解;提升基层群众“微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微技术”实现对社会矛盾识别的预警;把社会矛盾“微治理”与社会治理大范畴有机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为各级政府的公共事务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多中心治理”模式的构建为服务型政府提出了一种新型治理范式.本文从“多中心”的基本内涵和自主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入手,深入探究了政府角色的具体内涵和角色转变的动因,从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以政府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的“多中心治理”模式.该模式的构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权威的多样性,为塑造服务型政府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佚名 《决策探索》2011,(23):40-41
跑过CPI,50后、60后、70后、80后各自有道,养老储蓄为先,教育金提前规划。 进入2011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屡创新高,创造一次次“漂亮”的跨栏动作。“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能跑不过CPI。”这种说法道出了大众对财富安全的起码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是一种新的哲学、一种新的价值选择。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维度,是重新思考社会生活的自然前提,思考社会与自然的有机联系。社会治理的实施,一个必然的选择是回归乡土。只有在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社会治理与生态治理的统一中,才能真正达到社会整体的善治。被遗忘的乡土在由工业、城市和消费文化所主宰的社会行动逻辑中,人们选择离开世代居住的乡土,奔向城市,奔向异乡。自然、农业和故土,逐渐被固化为野蛮的、不开化的,而工业和城市生活成为理性、科学和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正> 媒体近日报道,在苏南投资的台湾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正升是1997年来大陆投资的,先后跑了十几个开发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没问题”!这几乎成了一些官员的口头禅。陈正升说,“我最怕听到这句话”。  相似文献   

10.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曾经出现过三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危机,即以巴黎“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西方“1968年革命”、以生态运动为代表的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新社会运动”抗议浪潮和1998年以来西方民众的反全球化运动。这些抗议运动震撼了整个西方社会,引发了学界和政治精英的深刻思考,促使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公共政策。西方国家治理社会危机的理路和政策,对当代中国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理人》2003,(5):70-70
3月21日,定位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和先进性的东南菱帅正式下线!它在家用轿车这一区间市场中最旗帜鲜明地倡导“人性化科技”的品牌,以“人性化科技”作为汽车的设计核心,也就是运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在所有细节的设计上紧紧围绕驾乘者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这一中心,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人的驾乘需求,也就是一切“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领导者》2007,(1):54-55
临盘街道办教育办公室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三项工程”为重点,以教育现代化为办学目标,以优化管理为主线,树立现代化的办学理念,积极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靠务实创新求发展,用恢宏的气魄和超常的大思路、大手笔,谱写出了临邑教育史上最新、最美的壮丽诗篇,成为临邑县名副其实的教育窗口单位。  相似文献   

13.
宋君  沙巨山 《领导科学》2022,(10):120-123
数字治理是在现代社会中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治理方式。数字治理到智慧治理的演进逻辑,既包含技术视角中“数字化”到“智能化”的目标期望,更蕴含着社会视角中“智能化”到“智慧化”的价值期待。但要实现数字治理向智慧治理的转变和升华,必须对“数字至上”和“数字依赖”、数字“形式主义”和数字“官僚主义”、“数据鸿沟”和“信息孤岛”等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并做到形式与实质统一下的形神兼备,立足于社会公共利益下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最终形成智慧治理的良好社会生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重庆一中是重庆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学校长期坚持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坚持“以科研树名校,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增效益”,是我们突出的办学特色。根据这一办学特色,学校制定了《重庆一中“十五”教改科研规划》。我校“十五”期间教改科研的总任务是:进一步建设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四大体系,即教育教学体系、师资保障体系、教育技术体系、现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治理核心价值的观念表达,伦理形态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延续了制度构建下的社会治理理论,以制度设计的方式将资本作为社会治理的展开逻辑,并使受资本统驭的人逐渐丧失主体性而成为资本牟利的工具,导致当代西方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缺乏合法性基础,难以摆脱社会“不可治理性”困境。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善治模式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嵌入“国家—社会”的二元结构,将现代化的发展逻辑融入社会治理的制度设计,在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上实现了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超越了西方社会治理的理论预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口、资本、技术、数据加速向城市复杂巨系统汇聚,对城市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一网统管”作为新时期的社会治理改革创举,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城市精细化管理面临的诸多难题提出智能化解决方案。文章旨在提出以数据赋能管理、数据支撑决策为鲜明特征的“一网统管”体系,为城市“全周期管理”提供坚实地基,突破传统城市治理方式的局限,支撑各类场景应用敏捷上线,为改善城市治理和提升城市韧性探索新的数字化赋能路径。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市民社会,全面小康要依靠城市化来实现。未来20年,全面城市建设将成为改变中国经济与人口版图的新战略。“全面城市建设”不同于过去的“城市建设“。它具有五个新的标志:一是全面城市转型。这次转型是一次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构筑政府、企业、社会力量互动机制的城市治理结构为主体,以全面小康为目标,以工业化与城市化对接为主要途径的全面城市转型;二是全面城市竞争。WTO 背景下的城市竞争,将形成以城市群为龙头,以城市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利用外资减少,众多优势民营企业外迁、民营资本外流等严峻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福建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在福建省“两会”(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发言中提得最多的,就是“福建经济边缘化”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 在1月13日闭幕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福建省确立了“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将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作为党的新兴执政理念,倡导“多元共治”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伴随社会治理理念的持续发酵,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基层政府不断探索求新的试验田。在基层,社区居民、村落居民各自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协商讨论中,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协商形式,为营造基层协商空间提供了制度化参与平台;但介于许多协商形式是长期制度实践的结果,其在程序化方面尚未适应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加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在参与协商的过程中受传统“权威性自治”思维的支配,这在一定程度上了压缩了基层协商讨论的自治空间。因此,优化基层民主协商形式,维护并开拓基层协商空间,成为基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主编寄语注意民营企业发展的治理障碍 李维安1一1从治理者到被治理者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角色转换 李维安2一1从SARS看社会资本缺失与社会组织治理 李维安3一1官本位与企业家本位:从“济南现象”和“青岛现象”说起、 李维安4一1知识管理与企业活力 李维安5一1民营经济发展的已有成功模式能否复制 李维安6一1专稿德鲁克论电子商务 张隆高张农5一4公司治理网络时代的适时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 傅元略1一50传媒管制与传媒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构建 常永新1一56韩国公企业的民营化 (韩国)崔晚基2一23论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角色的定位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