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健康产业是健康中国,健康四川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生态康养"模式、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宜宾作为长江首城,建设长江上游绿色生态示范市的必然选择。宜宾市在发展大健康产业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此,本文提出树立"三大理念"、制定两个规划、建立三级"生态康养+N"示范基地,确立三个支撑,健全五个体系建设生态康养宜宾。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初,凉山州宁南县制订的“三县一城”建设新蓝图——建设全省乡村振兴强县,建设全省康养旅游强县,建设全省绿色工业强县,建设攀西美丽名城。立足水能、风能、光伏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宁南县着力构建以清洁能源为引领,桑茧丝产业延伸、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数字产业竞相发展的“1+3”现代化绿色工业体系,助推了宁南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以来,四川工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优势产业形成,但总体效益不高;园区集中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改成效显著但节能减排压力增大。"十二五"时期,四川工业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应当确立改造重化工工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分类调整的实现路径;根据国家区域战略调整的思路,应考虑整合提升三大经济区:着力发展成都经济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攀西川南经济区,构筑长江上游经济带;积极扶持老区藏区发展,培育绿色产业经济带。  相似文献   

4.
<正>相比上届榜单,今年的百强企业无论是从研发投入、新产品利润以及投入产出比方面,都有提升,充分说明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四川省良好创新氛围。从区域分布与产业发展来看,今年榜单"主干"区域企业发展优势明显,成都平原经济区是技术创新最活跃地区,也是四川省创新人才的重要聚集地;"5+1"产业发展体系100强企业占70%以上,在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体现四川省的优势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工业布局,将实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背景下,森林康养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受到市场的追捧。三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该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整理,以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探讨三明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政策、资源、产业基础现状,理清三明市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制订规划、构建产品、培育人才、开拓市场等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推动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趋向综合化过程中形成的、能够有效促进特定产业发展的金融活动总称,是产业和金融的紧密融合,其重点在于"以融助产"。近年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充分阐释和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战略,积极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5+1"产业金融体系建设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痛失5000亿元     
<正>尽管灾后重建的蓝图已经绘好;但是目前,摆在重建单位面前的仍是一片待整河山。四川省今年曾提出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提高,康养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文章结合山西省实际,分析其养老产业的市场供需现状,并对山西省养老产业进行态势分析(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WOT),提出推进“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养老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物资源是自然界中可供人们利用的有生命的有机体的总和,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攀西境内地形和水热条件组合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给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因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仅高等植物就有6,000余种,占四川省高等植物总数的60%,列为四川省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就有120多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攀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能否全面实现高质量、快速度、强潜力、可持续的跨越,关键在于能否在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科学开发的基础上,培育新兴产业,将联动效应强、污染程度低、市场空间大、就业机会多、产业转型潜能高的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产业作强作大,其前提是需要对攀西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创新战略的把握及其对战略创新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食品饮料产业8个重点领域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及产业创新发展进行分析研判,得出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阶段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强化创新驱动、突出品牌特色、壮大产业规模、拓宽市场空间"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技术创新各项部署,落实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按照加快推进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放在企业创新发展工作的要求,在这个炽热夏季,由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四川经济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第三届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和13家行业研究单位联合主办的"四川制造好产品"评选申报工作已火热启动。  相似文献   

12.
<正>四川建"5+1"现代产业体系,2019年怎么做?该省"5+1"现代产业体系工作推进会提出具体要求:既要跑得快,更要跑得好。"快,在速度;好,在质量。"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何跑得快又跑得好?四川省将推动"5+1"产业重点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全省将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细分为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航空与燃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白酒、精制川茶、医药健康、新材料、清洁能源、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16个重点领域,并建立了省领导联系指导16个重点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技术创新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按照加快推进我省"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将放在企业创新发展工作的要求,近日,由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企业家协会、四川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四川经济日报社联合开展的第三届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和13家行业研究单位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成都经济区经济迅速发展,其经济总量达到四川省经济的50%以上,也是四川省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为了探究成都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从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视角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成都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不足与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技术创新促进成都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技术创新存在交互的效应,并提高成都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运宝  姚成二 《决策》2024,(4):20-22
<正>沪皖共建康养基地,是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确定的重大合作事项之一。作为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先行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宣城广德市充分发挥“富氧富硒、山水竹乡”生态优势,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全方位推动康养产业、康养事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康养名城”。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是产业集聚区持久发展的核心,不少集聚区采用外源型发展模式,但对于促进产业集聚内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合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总结出其产业集聚效应发挥的三个步骤方法,即"引入龙头企业,发挥其外源型产业集聚的龙头效应"、"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临空高端制造业集聚"、"提高基础配套保障功能,培养根植型产业"等,为其它临空经济区及其产业集聚区的顺利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三大经济区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经济区,已经形成并在迅猛发展。研发、设计在三大经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架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区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三大经济区研发设计产业发展现状的梳理,以及共性和差异化的分析,洞悉我国研发设计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区域发展特色,为进一步推动研发设计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省情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15-15
近日,四川省出台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6+5"实施方案,明确6项重点工作和5项改革任务,描绘了今年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路线图"。做强产业促进就业位列6项重点工作之首。"量身定制"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年度目标:新增城镇二、三产业就业岗位150万个,其中工业25万个、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经济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2018年,四川省推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提出了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旨在通过加快建设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起四川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两件大事使川渝合作和成渝地区成为热门话题.一是<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在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研究招标中一举中标;二是重庆市近百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蓉并就<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的合作签署了协议,统称为"1+5"川渝合作框架协议.这两件大事把川渝合作、共谋成渝地区发展推向近10年来的高潮.同时,也提出了成渝经济区能否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大东北之后的"第五极"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