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1年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文化产业增长迅猛 2011年,陕西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0.2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04%,比2010年增加0.22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0.7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对陕西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2.
郭秦川 《统计与社会》2011,(3):25-26,32
2010年以来,保险业积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立足陕西经济礼会发展全局,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不断改革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能力增强,社会影响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陕西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战略目标,“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经济总量大幅提升,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4.
张伟琴 《四川统计》2013,(12):45-46
陕西和四川同处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落后。通过六十年多年来的辛勤耕耘,陕西和四川经济逐步走出低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2年以来陕西和四川经济持续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人均GDP均在4000美元以上,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两省的工业化进程对把握其经济走势、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陕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OFI)在食品价格上涨主导下表现出逐月走高,不断创出新高的基本态势。CPI的不断上涨不仅成为全年经济生活的主要热点之一,广受各级政府和国民的关注,而且其未来走势也将对今后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金融活动已渗透和植根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近年来,陕西经济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GDP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为金融业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环境,金融机构得以快速发展,存款余额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金融机构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来源,在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存款过快增长也给自身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压力。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化解和国内经济面临重大调整的情形下,如何通过降低存款来保增长、扩内需、促转变,已成为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来陕西存款余额不断快速增长现状,旨在进一步寻求科学合理的调整存款途径,更好地推进陕西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广阔、带动辐射力极强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华县摆脱“钼经济、钼财政”,形成新的支柱产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快华县旅游业发展,建设陕西“旅游名县、经济强县”的目标,就必须对旅游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陕西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结构日趋优化,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和谐陕西创造了宽松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9.
《统计与社会》2007,(3):7-11
一、2006年以来陕西调查工作成绩显著 2006年以来,在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在各级统计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陕西调查队系统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了2006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国家统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陕西调查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赵淑清 《青海统计》2009,(11):34-36
2008年,青海省企业集团发展态势良好。据对全省21家企业集团调查显示:全省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优势、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对拉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陕西统计与社会》2008,(2):F0004-F0004
3月12-13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从隆重召开陕西统计凋查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传达贯彻全国统计工作暨调查队领导班子建设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2007年工作,研究调查队改革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部署2008年主要任务;表彰2007年先进集体、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分析报告。会议期间还召开了陕西调查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玉明到会看望与会代表,并受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的委托作了重要讲话;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专程赴陕为会议代表作了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总队长刘鸿儒作了工作报告,陕西省统计局局长王莉霞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是缩小陕西与发达地区差距、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陕西省省委、省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积极引导扶持全省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现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但是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陕西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全国连续多年的县域发展评价中陕西不仅无缘百强县,甚至进入200强的县也很少。  相似文献   

13.
《统计与社会》2001,(2):27-28
2000年,陕西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陕西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物价发生了积极变化。与上年同期相比,200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微降0.5%,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1998年4月以来持续29个月下降趋,初始回升季度居民条件下供求关系的最重要显示器,价格活跃是经济趋于的先导,同增长的结束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中供求失衡状况将出现良好转机,需求拉动力量正在加大,通货紧缩逐渐结束。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收入分配结构如何,直接反映了产业结构的优劣,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取向,关系到国家基层政权的稳定。近年来,宜君县紧紧围绕“财政增收、群众富裕”这一目标,采取了各种措施,扎实工作,群众收入明显增加,财政收入不断增长。然而县域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仍然滞缓,县级财政窘迫等问题还相当突出,财政收支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一、陕西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现状2004年陕西经济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陕西GDP为3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372.3亿元,增长9.3%,一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553.1亿元,增长16.7%,二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0.2亿元,增长10.4%,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4%。2004年人均GDP达8543元,约合1032美元,比上年增长12.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陕西要实现2010年经济发展翻一番,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发展成西部经济强省的近期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全区各行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向上的发展势头。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充满信心,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双双创历史新高。从企业内部运行状况看,各行业生产步伐加快,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效益良好,这些都为全区国民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引导下.陕西省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和项目建设带动战略.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不断推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意识在不断增强.为规模以下工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据调查1-5月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35.23亿元,同比增长10.54%,产销率达95.37%.较上年同期增加1.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的安全、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是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国国防科技工业中占重要席位。  相似文献   

19.
1994年经济形势与1995年宏观调控邱晓华,万东华编者按: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税务、金融、外汇外贸等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20.
陕西地处内陆省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全国经济周期而循环,比全国的经济周期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陕西经济周期不断优化,与全国的经济周期越来越贴近。本文试图从陕西和全国经济周期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揭示陕西经济发展周期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