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有关压力-状态-反应的PSR分析方法,研究过去30年来中国城市发展中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的关系,分析影响中国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中国城市的未来发展需要提高以资源生产率和生态发展绩效为内容的绿色竞争力,讨论了中国城市绿色转型的目标选择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资源诅咒”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基于松弛的方向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等方法测算了中国2001—2010年110个重点城市传统和新型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构建了资源利用效率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层面的“资源诅咒”现象的存在性及其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明显高于水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其中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最低;城市层面“资源诅咒”现象存在,即资源丰裕与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资源利用效率是导致诅咒效应产生的重要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是实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建立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指标呈波动式可持续发展态势,社会指标呈可持续发展态势;资源因素和环境因素令人担忧,成为海口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利用障碍度法对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阻碍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提出了海口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下,分析煤矿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据淮南市的特点,建立经济发展和DPSIR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9年相关数据,基于熵权法计算二者的综合评价值,并通过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 表明淮南市2010-2019年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呈先上升后略有降低的趋势,且在2015年开始达到临界安全等级.耦合度C值和耦合协调度D值均呈上升态势,耦合程度协调关系分别实现了由微弱耦合到高度耦合、由高度失调到优质协调的改变.但近年来淮南市发展仍为土地生态滞后型,应继续优化薄弱环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提出土地资源的类型、结构和丰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前,唐山市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资源衰竭与浪夤相当严重,迫切需要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点,接着分析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唐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思体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河绿地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滨河绿地在城市中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河绿地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即:保持基址的整体性与连续性,遵从基址的生态环境特征,生态、景观、防洪等多功能兼顾,以绿为主、生态优先,景观结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并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处理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要使城市土地充分发挥其作为稀缺资源的作用,必须使土地资源的经营和使用通过市场进行配置。文章首先对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继而陈述了目前城市土地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和市场化体系的构建要素,最后指出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改进土地流转制度及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东北地区城市在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加强城市生态修复,提高东北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东北地区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以临沂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临沂市为例对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如破坏土地资源、污染水体、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引起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如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方案、合理进行城市地面硬化、提高城市绿地面积等.  相似文献   

11.
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进行探讨,揭示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列举了城区不断扩张、耕地锐减;城区热岛效应严重;工业区布局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城市扩张占用自然植被,城市中绿地面积过少;石家庄市土地沙化不断扩大5点土地利用规划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土地集约化利用,将“占一补一”落实到位,保护耕地;优化城市土地结构和布局;保护自然植被,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整治改造滹沱河,恢复河岸土壤状况;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生态管理,增强公众生态经济意识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及政策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不断增大的经济系统控制在赖以生存的地球物理和生态极限之内。为此,提高生态效率将成为实现循环经济目标的重要路径。发展循环经济应在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三个阶段”应用5R减量化手段进行全过程管理,并遵循5R减量化手段的应用原则。最后,本文构建了基于伙伴关系的政府、企业、社会三方联动的3P治理模式,并建立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以生态城市背景及内涵出发,通过构建西安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从生态综合指数、生态环境指标、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三个方面综合探讨西安生态城市建设现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三条对策:制定合理的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以期对今后的西安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1995—2018年共6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土地动态度、空间演变等方法分析其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区域生态用地界定为具有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有效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林地、草地和水域。研究区域从时间上看,生态用地数量呈下降趋势;结构占比中林地最大、水域居中、草地最小;林地、草地的生态用地动态度为负值,水域的动态值不稳定。研究区域从空间上看,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不断缩小,生态用地呈破碎化、分离化趋势;重心以东南部和东北角为主,重心集聚性减弱。基于此,建议一体化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完善生态用地法律制度,加大生态修护及保护力度,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生态安全作为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暴露出的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从界定土地生态安全的概念入手,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土地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面临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最后提出了保障我国土地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在我国提出有着深厚的现实背景和内在理论根源,其特有的生态安全价值在现代应当被予以更多的重视,结合国内外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考察,提出循环经济法的本土研究路径、关联政策导向和循环经济法本体、财政税收、产业宏观调控三大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江苏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产品生产成本和质量、品种品质、贮运加工、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并提出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施农产品质量振兴工程、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农产品市场研究和开拓、提高农产品市场营销力、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等对策,提高全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角度构建了江苏省各地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其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提出了江苏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整体潜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合开发的筹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筹措是世界性难题,从轨道交通的经济特点和效益现状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是互动关系.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开发利益关系和还原方式,探讨了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联合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筹资的途径,为轨道交通建设筹措资金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