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沈从文,曾经有过而且仍在不断出现种种误解,尤其是对他的爱情描写误解更多.我认为,沈从文决无意于做一个爱情小说家,尽管我们可以称他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爱情描写的圣手,但他所作的努力是以爱情作为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来凸现不同文化形态,并做出自己的历史的审美的选择.正如沃罗比约夫所说:“爱情的艺术描绘和表现确实是一块神奇的结晶体,它使人们得以观察到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同时,借助于它的反射,爱情自身的实质也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2.
文化哲学视野中的中西爱情伦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中西方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爱情伦理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表现为中西方人都赞美爱情,追求爱情,推崇爱情的忠贞不渝的品质。不同点体现为中西方人的爱情在社会和人生中的地位不一样;爱情的内涵有所不同;爱情的价值取向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情观,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本文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中鲁迅先生爱情观的分析,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指引方向。《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通过对《伤逝》这部小说的分析,认为鲁迅的爱情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个性解放是爱情成长的思想基础;社会解放是爱情成长的社会基础;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特定社会形态的历史范畴,爱情关系到个人生活的幸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明程度、伦理价值观、道德水平等多重因素。无论对爱情如何定义,爱情的内在诉求与外在付出都要求返回心灵的内在体验。爱情与友爱和同情有别,其辩证法在于主体的相互完善,真正的爱情是给予与回报的和谐统一。爱情和婚姻的伦理内涵和本质决定了只有把永恒同化到自己的意识之中,朝着婚姻殿堂迈开坚定的步伐时,爱情和婚姻才能获得恒久发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一、青年爱情观的变化爱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异性间以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深沉的感情。因此,爱情不仅表现在恋爱中,而且表现在婚姻和家庭的建立和发展中。爱情是维系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感情基础和自然基础。爱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理念化的爱情话语——巴金作品中的爱情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笔下的几种主要爱情类型,本质上是作家传达某种社会理念的“借用品”,激励社会叛逆是其主要文学功能;而个体化、人性化的生命体验则是其爱情话语的先天弱势。这一创作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的、文学的和作家个体的深层背景。从作品的共时轰动效应向经典阅读效应的转化,可以印证20世纪中国人性觉醒的履迹。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对爱的诠释石宗山爱情,这是个极易了解,又极难说清的社会现象。笼统地说,它是男女两情的愉悦;既发自自然本性,又为流变的历史社会生活所制约。古代的先哲们各随自己的理解,对爱情作过一些论述,但很少有人对之加以界定。斯多葛派的学者们倒是对爱情下过明确...  相似文献   

8.
爱情价值论     
爱情是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爱情的历史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古往今来,人们执著地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睿智去探索爱情的真谛,以至于爱情不仅成为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而且也成为哲学观照的对象。本文即试从价值论的角度,对爱情现象作一透视。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题材之一,古今中外的文学巨匠们,曾不惜笔墨地在爱情这个领域书写了无数动人心弦的篇章。爱情是一个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关系,但在实际生活中,它总是带着强烈的社会性,它总是进入到社会发展的各种斗争形式和生活形式中去,进入到各种人的内心世界里面去。因此,伟大的作家们在处理爱情题材时,总是洞察了特定历史时期爱情的社会性,把自己深刻的人生体验,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幸福来了     
京财 《北京纪事》2009,(6):26-28
在功利而冷漠的现代社会,真正的爱情可以说很难寻觅。但在北京,一个27岁重症脑瘫女孩王丹,不仅在寻觅爱情中受到伤害后,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纯真;而且凭着自己的执着和乐观,吸引了一个身体健全、长相帅气的内蒙古小伙追爱而来……幸福来了,真的来了吗?王丹今年27岁,家住北京市崇文区都市馨园小区。6个月大的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向读者讲述了几对男女青年的婚姻,利用小说中各位男女主人公的表述,作者借机表达了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只重视金钱、财产的婚姻最终结局一定是不幸福的,但是结婚完全不考虑金钱和财产也是脱离现实生活、盲目不可取的;没有爱情可千万不要涉足婚姻的殿堂,因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无幸福可言,完美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故此她突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金钱并重。这种婚姻观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很大程度上可以为即将步入婚姻的年轻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对历史哲学进行归类整理,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思辨的历史哲学中的一类具有独特特征的历史观进行界定。分析认为:社会进化型史观是一种有着自己明确内涵和外延的历史哲学类型;它有自己的历史沿革,是一种独特的理论范式;它与社会进化主义等关系密切,但也绝不能混为一谈;它担负着升华出一种新型历史哲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之前,人闪称婚外性行为为"通奸";80年代,称为"第三者插足"、"婚外恋";90年代,称为"情人"或"小蜜"。人这一术语的变化,不难看出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每一社会都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爱情和家庭的规范。然而,这情爱规则并不是恒定的,而可能是变化的。在封闭型社会之中,爱情和性的规范比较稳定;而在开放型社会之中,情爱规则的变化往往变动不居。而日益变化着的婚恋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冲突--尤其是在青年人与成年人或老年人之间,会发生比较大的认知偏差。但冲突的结果,则往往是青年人以自己的爱情规则部分地改变…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想起奶奶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什么是爱情,爱情就是你愿意和自己所爱的人四季长久,直到永远。  相似文献   

15.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托尔斯泰总是冷峻地审视着人生、人性及其与社会的联系和冲突,他着力发掘左右人物行动的精神力量,在灵肉拼搏中去观照人心深层的千变万化,孜孜不倦地探寻人的行为和心理变化中的社会历史意蕴。托尔斯泰一生又在严酷地拷问和剖析自己的灵魂,并推已及人,将此扩展为认识普遍的人性和寻找人生理想归宿的途径。因此,他笔下的主从公大都具有难以企及的心理深度和思想容量,同时也带着深深的作者精神探索印记和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艺术形象。她的爱情悲剧蕴含着托尔斯泰对社会、人性及二者相互关系的认识和思考,也寄托着他自身的精神困惑和意愿。  相似文献   

16.
黄庭月 《南都学坛》2007,27(5):74-76
在18—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女子没有财产的继承权。许多上流社会的妇女为了享有富贵的生活,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出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奥斯汀对这种情况非常不满,她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自己的婚姻观,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会幸福的,以财产为基础的婚姻也不会幸福的,爱情是婚姻的保障,既有爱情、又有财产的婚姻当会给人带来幸福。奥斯汀的婚姻观是在英国18—19世纪社会现实下形成的,是英国男权社会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戏仿是互文手法中的一种,通过对源文进行戏谑性模仿来实现作者自己的目的。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礼赞爱情的诗篇,美国作家雷蒙德·卡弗在小说《讨论爱情时,我们说些什么》中通过对《会饮篇》进行结构与主题上的戏仿,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深刻变革带给人们的精神痛苦以及对于寻求真爱的迷惘。  相似文献   

18.
对文学作品中婚外恋悲剧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绿宇 《南都学坛》2003,23(3):75-77
婚外恋是典型的规范外恋情。婚外恋是婚姻的伴生物 ,也是婚姻的致命杀手。综观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婚外恋 ,可以看出 :“夫妻陌路”是诱发婚外恋的重要原因 ;因恋在婚外而受制于社会道德 ,故多以悲剧结局 ;男权中心文化更是婚外恋悲剧的始作俑者 ;避免悲剧一是要修正男女婚姻观的大角度偏差 ;二是要为婚姻和爱情减负———为婚姻注入适量的爱情因素 ,为爱情加进适量的现实成份。  相似文献   

19.
章睿齐 《山西老年》2014,(12):63-63
我们常常说要经营爱情,友情,甚至亲情。但是,却忘记了经营自己的心情!心情是个变量,它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可以是开朗的、兴奋的,也可以是郁闷的、愁苦的。心情如何全在于个人的经营。"不如意事常八九"。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情,常想"一二"。  相似文献   

20.
在屠格涅夫的笔下,塑造了大量具有坚定意志、执着追求爱情理想的女性形象和性格懦弱、意志薄弱的男性群像,形成了两个不对等的两性世界。这表明作者对男性社会整体上的失望,同时也是对那些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的贵族知识分子做出的最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