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增长和金融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符合中国金融增长的基本规律性。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获得快速增长后,使居民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两因素作用下就构成了中国居民金融资产形成的基础。目前,在中国居民的储蓄增量中,手存现金比重有下降趋势;虽然居民持有购买证券保险资产比重的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在中国证券市场规模不大和市场发展不成熟条件下,证券市场分流居民储蓄的能力有限,投资于银行储蓄存款是居民的主要资产选择,其结果必然表现为居民购买证券保险资产的比重不高。因此,居民储蓄增长中银行储蓄存款比重高居不下是必然的,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储蓄国债是指由财政部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储蓄类债券。今年7月1日,我国首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的成功发行,改变了我国储蓄国债形式单一的状况。从发展前景来看,储蓄国债(电子式)将成为我国居民个人投资的主要品种。但在短期内,由于受我国居民的传统偏好、金融意识的影响,储蓄国债(凭证式)①仍有极大的市场。因此,我国储蓄国债市场的发展思路是:平稳发展凭证式储蓄国债,进一步完善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品种、发行条件,拓展购买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稳步扩大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发行规模,最终以电子式储蓄国债代替凭证式储蓄国债。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以后,中央银行今年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值得关注。主要表现为:企业存款明显增加,居民储蓄继续快速增长,存款和储蓄今年l一7月都保持两位数增长,并且有迹象表明,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还有继续加快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储蓄存款、住房资产等家庭财富.本文利用2005年1447户上海居民生活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研究发现:在非耐用品消费方面,储蓄和住房资产都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两类资产每增加1%将使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分别增长0.04%-0.05%和0.05%-0.06%,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略高于储蓄资产.在耐用品消费方面,储蓄资产没有显著的财富效应,但住房资产对推动耐用品消费具有显著而巨大的财富效应,住房资产价值每上升1%将使家庭拥有耐用品的概率增加20%左右.在当前"拉动内需促增长"的形势下,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稳定房地产市场,发挥住房资产在促进消费中的"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出国劳务收入对居民储蓄的影响非常显著,但是储蓄用于投资的并不多,因此应出台鼓励出国劳务的金融政策,同时完善相应法规,正确引导居民储蓄存款的投资。  相似文献   

6.
银行风险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和决策者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从金融压制这一崭新角度探讨了我国居民储蓄过多与银行风险加大的原因。文章分析认为 ,银行风险加大是我国货币当局管制过多和负担过重 ,从而导致政策错位、对银行贷款监管不力或监管不到位以及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致 ;特别地 ,融资成本低的居民储蓄是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福音而非祸害 ,从而反驳了“居民储蓄过多将导致银行风险加大”的观点。文章进而认为 ,加强金融监管和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才是化解我国银行业风险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亟须消费拉动,这使得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之谜进行全面、客观解释尤为迫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和相关历史资料,从儒家文化视角分析了家庭高储蓄率的原因及背后的作用机制。为克服内生性偏误,选取明清时期状元数量作为儒家文化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地区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家庭“男孩偏好”的观念越强,储蓄率水平越高;另一方面,儒家文化氛围显著提高了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抑制了家庭投资风险资产,进而提高了家庭储蓄率水平。异质性结果显示,儒家文化对低教育水平、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储蓄决策影响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居民储蓄和消费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应加强文化宣传和教育,完善养老金保障制度,消除生育偏好等对扩大内需带来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中国金融市场潜在着七大风险 ,即 :居民储蓄过度增长的风险 ,体制性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 ,对冲基金风险 ,计算机犯罪风险 ,证券 (股票 )市场风险 ,外汇市场风险。防范我国金融风险的对策包括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 ,加快化解金融业的不良资产 ,降低企业负债率等  相似文献   

9.
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制度供给不足 (包括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制约了人们的选择空间 ,导致国民储蓄难以顺利转化为投资。应当强力推进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尽快消除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的制度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0.
培育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的现实诉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对我国居民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最明显的效应是使其储蓄形式终于可以告别长期高度单一的银行储蓄阶段,为多样化资产选择提供了可能。因此,稳健地发展的我国资本市场、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使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高效率配置,从而带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运用Tobit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对城乡家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信贷约束增加了城镇家庭的储蓄占比,但降低了农村家庭的储蓄占比;面临信贷约束的家庭高风险资产投资和低风险资产投资的占比均降低,且农村家庭的降低程度更大;信贷约束会降低城乡家庭的借出占比。信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2.
一、镇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一)镇江市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为了解释金融要素对镇江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选取镇江市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存款(RD),人均贷款(RL),资本形成总额(FAI)作为因变量。存款反映金融中介在提高储蓄、动员社会金融资源中的作用,贷款是金融中介机构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基本渠道,研究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考察贷款变化是否对镇江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两大基石上的现代金融理论,忽视了对投资者实际决策行为的分析,因而其范式不能解释很多金融市场中的实际投资现象。随着行为金融学在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和争论过程中的发展,投资决策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投资者具体的行为模式。在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质疑与对比的基础上,行为投资决策理论发展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不仅解释了现实中许多投资经理的资产组合投资模式,并且广泛应用到投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学视角中的中国居民储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起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下降,运用行为金融学分析可知:这正是居民在外部条件变化时进行最佳资产配置的结果。研究表明:居民对实际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在实际利率为正或为负时,敏感性显著不同。过度自信使居民对当月实际利率变化反映过度或反映不足。随着改革的推进,人类理性行为的外部约束条件将改善,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将提高,储蓄行为会趋于理性化。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7年数据,从初级金融素养、高级金融素养两个方面研究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初级金融素养和高级金融素养指标,通过构建Probit及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素养高的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可能性也越大,且投资风险资产占比也越大.控制内生性后,初级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市场参与、风险资产投资占比的影响均强于高级金融素养.户主年龄、收入水平、社保情况以及地区经济水平均会促进家庭的风险资产投资,而户主风险厌恶度则效果相反.提升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尤其是初级金融素养,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活跃健康发展,提高居民金融福祉,是推行普惠金融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生活指南     
设个家庭金融备忘录 随着家庭收入不断增加,存款、债券等金融资产也会随之不断增多,存折(单)可能会不止一个两个。那么,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所以,您不妨设个“家庭金融备忘录”,以防止由于存折(单)丢失,忘记存单密码、开支无计划等情况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家庭金融备忘录”可以记录以下内容:每张存折(单)的开户日期,帐号、存款人姓名、金额、密码、地址;平时需要掌握的简明金融知识,如各种储蓄种类的特点、利息计算知识信用卡知识、债券知识等;每月收入情况,日常开销流向、全年收入预算及储蓄、保险计划等。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储蓄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在现今我国消费低迷的形势下居民储蓄问题又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许多人都对居民储蓄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由于农村居民的储蓄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这些结论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解释力并不是很强。因而本文利用个人储蓄理论对农村居民储蓄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其成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村居民的储蓄特点。在本文中居民储蓄是指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个人消费的差额。其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融加速器效应对重庆房价波动进行研究.围绕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投资市场,分别构建模型以及Shapiro-Wilk检验,证明重庆市住房价格波动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实证研究的结论显示:(1)重庆市住房市场金融加速器效应明显,住房的交易均价与金融机构贷款存在显著相关;(2)重庆市房价波动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重庆市固定投资影响明显;(3)重庆市房价波动受工资收入总额变量影响较大;(4) VAR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在适应期预期条件下,居民当期储蓄的增加会推动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家庭储蓄和消费的变化,首先老年人口必然倾向于消费而减少储蓄,所以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出现家庭储蓄的不利,进而降低社会储蓄率,再结合经济发展规律,人口老龄化很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但是如果社会养老保障不足,反而会加强人们储蓄的动机,因此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关系存在复杂的变化。文章从理论和文献研究两个方面论述人口红利理论。同时,由于养老金为代表的社会政策可以影响到居民储蓄,在此最后利用中国数据探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和养老金角度分析了构建中国家庭较好的储蓄和资产配置的社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货币化对居民高储蓄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中国经济货币化对居民高储蓄的影响,梳理已有理论成果后认为中国经济货币化推动了居民高储蓄,并以居民储蓄率、经济货币化率等5个指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1985-2006年间的情况,结果显示:经济货币化率的提高和居民高储蓄正相关,利率及通胀率也会对高储蓄产生影响,最后提出了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体系部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