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据《光明日报》2006年4月30日报道,继去年清理完陕西韩城梁带村19号墓葬之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又完成了26号墓的清理,27号墓葬也已见到墓室底部。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27号墓为“中”字形,有南北两条墓道,总长60米,与19号、26号墓一样是一椁两棺,但棺上有棺罩,随葬品十分丰富,包括了金、玉、铜、漆、石、铁等质料。  相似文献   

2.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3日报道,周公庙遗址考古又有新的重大发现,一座铸铜陶窑惊现于世。这座陶窑被考古专家认定为全国首次发现用于烧制烘干铸造青铜器陶范的原位窑。在这个陶窑内,相继发掘出不少陶范,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周公庙遗址的内涵。铸铜陶窑位于西周大墓东南方向数百米处的铸铜作坊遗址内。  相似文献   

3.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1日,《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报道。11月30日下午,岐山周公庙遗址考古工地首次出土青铜器——铜簋两件,令考古人员欣喜的是,铜簋上有20多个字的铭文。据了解,这件铜簋是在周大墓西边的一座中小型贵族墓葬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4.
196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山嘴子公社毛布沟村(今属翁牛特旗乌丹镇)发现了辽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今赤峰市博物馆前身)的于庚寅、苏赫、项春松等随即赶往现场清理发掘。发掘工作持续到第二年6月才结束。经发掘探明,这是一个共有4座辽墓的家族墓群。1969年9月,在一号墓出土了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为了庆祝这一重大发现,发掘者们还杀了一只羊,饱餐一顿。  相似文献   

5.
据《光明日报》2006年4月30日报道,陕西韩城梁带村26号墓为“甲”字形大墓,墓道长26米,墓室长7米,宽5.8米。在26号墓中同样发现了数目可观的精美随葬品,包括22件铜礼器、六件“弄器”和多组组玉佩饰。值得一提的是,26号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高50厘米的铜方壶益盖内侧铸有铭,为确定梁带村墓地的国别又提供了新的证据,而作为玩物的“弄器”的出土,不但体现了北方草原化与中原化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墓主人生前奢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郭店一号墓墓主时代,可能尚处于《老子》传本的广泛搜罗而有待整合的阶段,因此《老子》甲、乙、丙三组可以视为郭店一号墓墓主人的三种不同搜罗本。今本《老子》的成书可能在郭店一号墓之后与韩非卒年之间,即从公元前300年到230年之间。  相似文献   

7.
从江陵凤凰山10号墓简牍研究西汉早期会计史李孝林1974年《文物》第六期发表了《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发掘简报》、黄盛璋《江陵凤凰山汉墓简牍及其在历史地理研究上的价值》,弘一《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出土简牍初探》,第七期接着发表裘锡圭《湖北江陵凤凰山10...  相似文献   

8.
据《光明日报》2005年12月17日报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韩城考古队在陕西韩城市梁带村发现了大面积的周代文化遗存,并勘探出103座墓葬和17座车马坑。今年4月以来,考古队对其中的一个车马坑和3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值得一提的是,已发掘完毕的一座墓葬未被盗扰,各种遗存、遗物保存完整,摆放整齐。有专家指出,这是陕西地区30多年来第一次发现的未经盗扰的周代高等级贵族墓葬。  相似文献   

9.
绍兴306号墓于1981年11月被发现,1982年进行发掘。从三件青铜器铭文综合观之,绍兴306号墓为徐墓。  相似文献   

10.
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西关睡虎地发掘了一座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秦墓——睡虎地第十一号秦墓;发现了一大批秦始皇时代的法律和文书等竹简一千一百余枚,及其它重要文物七十余件。这为研究秦始皇统一前后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文汇读书周报》与《学术月刊》联袂发起的“200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新发现简犊文献的解读与研究”赫然在列(《新民晚报》2004年1月2日)。这反映了学术界及公众对简犊研究的关注。也体现了简牍学研究领域的勃勃生机和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74——1978年,河北省文管会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鲜虞中山国故都灵寿城遗址发掘了两座大墓,即1号墓和6号墓。其中1号墓出土了载有长篇铭文的礼器三件:铜方壶一件,铁足铜鼎一件,铜园壶一件。因鼎、方壶上均有中山王(?)十四年造器之明确铸铭,发掘简报已将1号墓定为中山王(?)之陵墓。此后不久,鼎、方壶在一些同志的文章中开始分别被称为(?)鼎、(?)壶;铜园壶因其刻铭中有“胤嗣(妾子)(次虫)”,被称为(次虫)壶或(妾子)(次虫)壶。1979年李学勤、李零同志在《考古学报》第二期发表文章,称上述三器为“平山三器”。我们认为,将平山1号墓出土的载有长篇重要铭文的三件礼器命名为“平山三器”是完全必要的,它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  相似文献   

13.
赵东兵在2004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一个女博士生眼中的一军中女杰》是我国第一本描写我军当代杰出女性的专门著述,也是一本成之不易的呕心沥血之作。  相似文献   

14.
孙丽萍 《中华魂》2014,(4):55-56
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义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12月24日对此进行了盘点。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成都西郊三洞桥附近的“抚琴台”发现古代墓葬。主持这一发掘工作的冯汉骥先生根据出土文物,确定为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以后,冯先生陆续发表一系列有关王建墓的论文、报导,并在六十年代初完成了《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196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对于王建墓文物的研究,冯先生贡献了他毕生的精力。40年来,国内外学者(包括四十年代初参加王建墓发掘工作的其他学者)撰写有关王建墓的论文,对冯先生《发掘报告》所持观点和论述至今尚未有持异议者。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一号秦墓(M1)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竹简,其中包括《日书》(甲、乙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两种《日书》中均载有一段涉及出行禁忌的文字内容(我们将其拟名为“禹须臾·行不得择日”篇)。对于这段文字的含义,学界虽有讨论,但迄今尚未达成共识。我们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汇诸家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简文进行逐一释读,并结合道教经典对其含义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放马滩秦简《日书》“直五横”与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周家台三0号秦墓简牍《病方及其它》中“五(午)画地”说系出一源,也是后世道教“四纵五横”方术的滥觞和源头。  相似文献   

17.
一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秦简。这些秦简,除《日书》两种而外,经过整理小组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和精心整理,于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以《睡虎地秦墓竹简》书名出版。《睡虎地秦墓竹简》一经发表,学术界立即兴起了云梦秦简研究热。一九八一年七月中华书局编辑部汇集了部分论著,出版了《云梦秦简研究》。一时盛况,可想而知。然而在已经发表的所有论著中,似乎还没有人就《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工作中的千虑  相似文献   

18.
在笔者发表了《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本刊2004年第1期)后,对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已展开了较热烈的讨论.本文是对讨论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评述,并进一步论证了今本《大唐新语》之为伪书.  相似文献   

19.
《诗话总龟》现存明嘉靖月窗道人刊本及明抄本,都经改窜。罗根泽先生甚至以为《诗话总龟》后集乃月窗道人所辑。明以前《诗话总龟》到底是何面貌?由于没有发现更早版本,前人难以回答。200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海外新发现永乐大典十七卷》,其中第八O三卷至八O六卷为月窗道人本《诗话总龟》后集卷二十至卷五十的内容。此本的发现证明《诗话总龟》后集为月窗道人所辑之说是错误的。月窗道人本及明抄本较之《永乐大典》本现存部分多七门,约十卷,计二百余条。《永乐大典》本代表了元明之际《诗话总龟》的面貌,由现存部分可以看出,明人改窜《诗话总龟》旧本的程度和规模远没有前人想象的那么大。  相似文献   

20.
永玲 《社区》2002,(6):40-42
2001年12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63号主席令,公布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5次会议上通过的我国首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施行。《人口与计划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