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邦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2.
以象来观照庄子的逍遥游,就是通过解读庄子书中的寓言来求得其隐含的寓旨性。以象来言说的方式与庄子的哲学智慧互为表里,一方面,庄子“道”的隐含是寻常认知语言所无法描述的;另一方面,象的意象的确立正好比言语更接近“道”。由意—象—言,是庄子选择的方式,由言—象—意,是读者进入庄子思维的方式。庄子的鲲鹏变形,翱翔九万里,进入逍遥游的境界,背后包含着深刻的修炼功夫,所谓无功、无名、无己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要经历摆脱外在和内在诱惑的蜕变,其逍遥游的归宿有着一种厚重的担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良知说内在地包含了"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这两大核心思想.良知不是近代西方形而上学中的"主体性"的"自我立法".它是德性的切身化与世界的境域化的交融合一,是生活"之中"显发出来的生活之"道"、生命之"道".  相似文献   

5.
《逍遥游》是《庄子》的扛鼎之作,历代庄学研究者都给予特别重视.本文先从整体上考量庄子"逍遥游"思想的内涵,再对《逍遥游》进行细读,从而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梳理为由低至高的三个层面,即"无己"逍遥、"无功"逍遥与"无名"逍遥.#"三无"思想是理解庄学思想的一根红线,庄子正是在这三个层面上来建构其思想理论大厦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王干有关"新状态小说放弃了象征化的寓言模式"的说法提出疑问.并在分析了本雅明的"寓言观",厘清了"寓言"与"象征"两者关系的基础上,从"游手好闲者"与"虚无意识"两个视角入手,对新状态代表作家朱文的小说与本雅明的"寓言观"之间的契合之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朱文小说所具有的寓言化的写作倾向与风格.  相似文献   

7.
郭象解"逍遥游"义为"小大虽殊,逍遥一也",郭嵩焘认为失庄子之旨。他联系《庄子·天下》庄子自言其道术特点,乃上与造物者游,言下之意,像鲲鹏那样的"大"者,遨游于高空才是逍遥者。同时,郭嵩焘认为,"齐物论"意味着"强天下而齐之",会导致"是非相乘,哀乐滋繁"的局面。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矛盾。但是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的角度理解郭嵩焘解庄的内在矛盾,依然能发现其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冲天鲲鹏     
张嵘 《松州学刊》2001,(4):56-61
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周,在其充满浪漫情调的美文《逍遥游》中,惜墨如金地描绘了“鲲鹏”展翅高飞时美妙绝伦的矫健体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老庄笔下其势无比的大鹏鸟,令鸟之家族所不及,那种富有几多理想和向上的精神,曾使无数的仰慕者倾倒。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首篇。为了强使庄学符合儒学,不明“小大之辨”、未窥“庄学四境”的西晋儒生郭象,篡改庄子原文并加以系统曲注,导致旧庄学误以为《逍遥游》充满错简衍文且义理混乱矛盾,又误以为“鲲鹏”“大知”“尧舜”为庄子所褒扬。在复原《逍遥游》原文的基础上,作者无懈可击地抉发了被郭注遮蔽千年的庄学奥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站在时代精神的高度,从"游方之内"的相对自由、"游方之外"的绝对自由和追求"逍遥游"的"坐忘"之路三方面.在理论上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的哲学意蕴,在实践上也阐释了它的现代价值.对于构建现代人的心灵境界和理想人格都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庄子·应帝王>的结尾是混沌之死的寓言,这个寓言的背景视域是中国中心主义的天下观.混沌之死暗喻礼(报)对德的谋杀,而一旦不以德维系,而以德之戕害为后果,礼自身也就式微崩坏了.这是庄子版本的"礼坏乐崩",它暗示,随着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德与礼)的终结,以礼义论展开自我界定的中国观念以及以中国中心论为轴心的天下观的精神基础,也面临着基本型的危机.这正是<应帝王>通过混沌之死传达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原创性的疏解方法不同于古典或现代意义上的文本解释学,它要求对《庄子》文本的疏解本身成为道之疏导,以便达至天道和人事之间的贯通。从这种疏解方法出发来解读《庄子》"大宗师"和"养生主"两篇,可以发现:首先,"大宗师"何以谓之大的关键在于,养生之道本质上乃是"大宗师"篇所谓"藏天下于天下"的天下政治之道;其次,通过对"养生主"篇庖丁解牛寓言的政治现象学解读,可以进一步具体地论证"大宗师"和"养生主"之间的政治哲学关联:即"养生主"通过解牛而来养刀的藏刀之道乃是"大宗师"所谓"藏天下于天下"的天下政治之道。  相似文献   

13.
李白<大鹏赋>因遇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而作,赋中"大鹏"形象源出于<庄子>鲲鹏变化的寓言,而且李白以大鹏自比,作此赋实为自喻.可谓一赋三人,皆因道合.本文拟借<大鹏赋>考察李白其人、其赋的道家渊源.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逍遥游>对理解艺术的审美作用有着深刻的启示艺术之"用"不是功利主义之"用",而是一种"无用之用".这对长期以来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待艺术作用的我们来说有着显著的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游和梦分别是庄子与巴什拉诗学理念的基本元素,鲲化鹏、庄周化蝶、逍遥游等典故构建了庄子所谓的万物大化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局面;而围绕着梦作文章,巴什拉也创建了感性审美经验所蕴含的梦想的宇宙诗学观。二者虽差别迥然,却默契地创造了万物并在的思想理念,而庄子和巴什拉的诗学理论明显隐含着某种对话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证实庄巴二人的游与梦搭建出的绚烂多姿的整一世界。  相似文献   

16.
说起大鹏,没有人不喜欢的,提到大鹏就离不开庄子,离不开化作大鹏的巨鲲。其实,“鲲鹏”这一形象不是庄子首创的,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就说过更早时有一本名为《齐谐》的专门记载怪异的书,书中写到了大鹏;然而,鲲鹏形象得以被后人广泛采用,成为熟典,应该归功于庄子。那么庄子究竟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鲲鹏?本文就鲲鹏形象的几层意义作浅显的分析,试图解开它深具魅力之谜。一、鲲鹏形象的美学意义《尔雅·释鱼》中说:“鲲,鱼子。”明末方以智在《药地炮庄》中也称:“鲲本小鱼之名。”可见鲲原本是很小的。但是到了庄子的手中却将其…  相似文献   

17.
面对衰世的"暮气"和"断肢",龚自珍寓言式地拟构出"山中之民",以期拯救士林,尼采则创立"超人"学说,意欲以此来改塑人类.龚自珍的"山中之民"和尼采的"超人"学说,是在世纪末的浓黑包围中绽放出的思想火花,具有鲜活的气韵和惊天动地的效应,为世纪末的疲弱鼓荡起雄强的生命符码,为新世纪的到来设计出全新的人类雏形.  相似文献   

18.
唐代律赋的宏观评价体系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非律赋"式的批评方法导致律赋批评的文体特色褪化.应当指出,唐代律赋体制因素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密切联系,集中体现在"雅"与"丽"两大关键词:之上."雅"是涵盖唐代律赋风格的第一要义;"丽"作为另一要义,有"媚丽"和"清丽"之分.在唐代文学家和律赋批评家心目中,"雅"与"丽"二者之间的理想关系表现为"丽不伤雅"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史研究,应当坚持"历史化"原则.所谓"历史化"原则,是指在具体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当中,将批评史文献文本的意义阐发与对其生成语境的分析、考查相结合,将批评史研究与当下的文学理论建设相结合.只有坚持了"历史化"原则,文学批评史研究才能够真正地进入历史、还原历史,也才能够使历史进入到当下,从而使研究行为本身进入历史、建构历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这一"历史化"要求相反,我国的文学批评史研究则长期存在着"非历史化"的现象,其影响之广、危害之大,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并非通常所理解的那样,贬唐尧而崇许由,在表层的寓言叙述下内蕴着对政治智慧的深刻思考.尧让天下于许由的寓言表明了治天下的最高政治智慧,就是让天下人自己治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原则,它将治天下转换为安天下,进一步又将安天下提升到让天下自安的层次.由此,最高治理智慧不过是藏天下于天下的主题便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