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分众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依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道德水平和教育需求,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差异化的教育载体开展育人实践活动。大数据时代为分众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和有力的技术支持。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的“去中心化”“非线性”传播、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多元发展态势和人的圈群化生存样态,为分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分众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施教需要、尊重差异需要、受众为主需要、细分受众需要,分别与信息传播的精确性、信息类型的多样化、数字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生存的圈群化等特点紧密契合,为分众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内在依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智联式的对象识别系统、智能型的内容供给系统、智通式的协同育人系统和智慧化的教育评价系统,实现教育对象的精准把握、教育内容的精准呈现、教育方式的精准运用和教育质量的精准评价,推动分众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交往是信息时代人类新的存在和活动方式,是传统交往方式的丰富和发展。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精神性、非理性和依赖性等特征。网络交往中的异化主要表现为资源使用的异化、人性异化、能力异化和角色异化。克服网络异化重在网络人文生态系统的建设,寻求网络、网络人以及社会的生态化。建设网络生态社会,需要培育健康的网络交往人文生态环境,强化网络主流价值观建设,防止思想极端化,遏止网络交往的去价值观倾向。  相似文献   

3.
刘朝 《南方论刊》2022,(10):107-109
推荐算法对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适应推荐算法带来的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的变革,必须驾驭推荐算法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推动算法“黑箱”公开透明创造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条件,用好用活推荐算法助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逐步演变成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在此背景下,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也必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带来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树立微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理念,建立微信集群,利用微信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伴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异质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因相似的兴趣、需求等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集聚分层,形成一个个封闭、独立的网络文化圈层。这种网络圈层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对网络圈层化现象下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大规模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引发人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等风险,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地位,使得信息技术僭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性,手段主导目的会导致人新的异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被遮蔽的后果。信息技术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辅助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相对于信息技术具有超主体性地位。应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统一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指向,通过突出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功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等实践策略,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网络环境的实践方式,形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系统。以生态学的视角进行考察时发现智能化信息时代下主客体间的互动交往表现出新特点、新趋向;脱节现实需求的内容生态出现新问题、新挑战;网络语言与技术的媒介在传播信息时生成新情况、新要求。对此,要以价值为引领,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政治生态的持续稳固;以科学为引导,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生态的全面协调;以法制为规范,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介体生态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为人类生活带来新体验。如今,原本服务于主体人的网络却反过来钳制人的思想、约束人的发展,导致人的网络异化问题的出现,成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弊端。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民群体,其网络异化引发突出问题——价值观偏差,究其原因是大学生个体因素和网络"变质"文化的影响,需要通过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网络文化建设由内而外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9.
闫艳 《学术论坛》2007,3(10):28-31
从交往的视角来观照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人类的一种交往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从交往视角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不仅为我们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研究交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进而研究二者的关系,从而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供了具体的思想指导,同时也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全社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场所,随着电脑网络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网络化必然会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马列主义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而推动其理论不断发展的正是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更多更新的知识和事实材料,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鲜活素材,进而不断为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1.
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G背景下,手机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呼唤观念和载体的更新。梳理和总结基于手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可以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2.
手机作为现代通讯设备网络终端,已成为各种思潮和各种利益诉求的平台,成为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阵地。手机作为信息传播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以重庆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以及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已经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消费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新时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特征,把手机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阵地,主动占领这一信息传播和理论宣传的阵地,运用手机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发展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它拓展了德育空间 ,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打破了传统的德育模式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 ,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渠道。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把握这一机遇 ,积极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熊剑峰 《云梦学刊》2014,(4):128-130
以智能手机为接收与交互终端的移动新媒体已经越来越广泛深入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在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契机,创新方法,充分利用新载体,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微阅读”成为阅读新常态。高校手机报作为“微阅读”的重要形式,已成为广大学子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但实践中,“微阅读”也存在传递途径单一、内容失于宽泛、受众互动不足、媒介素养欠佳等问题。为此,应当从平台拓展、内容建设、互动沟通和媒介素养培养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高校手机报的传播运作,进一步提高其传播影响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点话题,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进行知识性传授与进行政治性宣传是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持有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一种嬗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这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被提出以来,国内学者围绕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价值、困境、建构路径等问题展开研究。学者们突出时代性和技术性,认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立足新时代运用新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形态。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思维方式、强大的监督力量和引导功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同时也在专业人员、数据处理、隐私保护等方面面临新问题。学界集中从国家、学校、教育者三个维度研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路径,强调共生主体、制度保障、思维转换、技术提升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掀起了风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变革并树立智慧教育观、智慧教学观和智慧学习观。人工智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空间一体化、大规模个性化成为可能,在增强实效性、提升获得感、实现“三全”育人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工智能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者地位、大学生主体性缺失、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困难和引发法律与伦理危机等挑战。为实现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发展,应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构建智慧校园、树立数据思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精准构建学生数字画像。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课堂在中国"异军突起"。然而,高校的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首先与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有关。思政课的使命在于培育正确"三观",而基于对错判断的大数据智慧教学平台,很难真实记录学生的思想,更难去分类评价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其次,智慧课堂要求精细化管理,以学生内生驱动性学习为基础,现有的中班及大班思政课教学,以及中西方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注定了当下的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存在不少障碍。尽管思政课智慧课堂教学存在种种困难,但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通过讨论促进知识内化和价值生成的教学方式,仍然值得思政课教学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