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验科学借助于归纳的逻辑从单称陈述推理全称陈述的真理性,是不可靠的;同样也无法从一个特称陈述为真,证伪一个全称陈述.事实上,经验科学不可能产生对理论的最终证实或否证.科学陈述的客观性在于它们能被主体间相互检验,其科学性是命题的可检验性即经验的科学的系统必须有可能被经验反驳.证明一个理论是科学的,在于表明这个理论是可错的,它接受被否弃.科学的规则不保护科学中的任何陈述不被证伪,使科学是并永远保持是一个探索.  相似文献   

2.
科学观问题可谓是科学哲学领域最为基本、最为棘手的问题.当今世界,科学成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不二选择;另一方面,目前学界关于科学观问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倾向.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后SSK学派科学观欠缺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关于科学的理论旨趣,从而表明了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不仅是一个时代的学术课题,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整体论意义观是奎因对逻辑经验主义观察意义论的修正。它包括:拒斥语言的博物馆神话;观察句具有相对独立的经验意义;具有经验意义的是整个科学等三方面内容。它的目的在于拒斥先验认识.奎因认为人的知识不存在一种独立于人的实践的基础.证明不是在观念(或字词)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谈话和社会实践的问题。他强调观察句具有相对独立的经验意义,理论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但并不是所有理论语言在经验上有自己独立的支点.具有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的一切陈述都是元语言陈述,它们全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涉及意义问题和证据问题。哲学问题和科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量子论和心理学的例子中看出来。过去五十年中哲学分析运动的成就之一是去掉形式逻辑和纯数学命题的神秘性。逻辑命题和数学命题都不是经验命题,因力经验是不可以去否定逻辑和数学命题的。我们可以把那些被视力科学规律的陈述分为经验假设和约定真理两类。一般说,不可能单从一个陈述的形式来判断它属于其中哪一类,我们必须看科学家实际上是怎样运用的。如果一个科学陈述可以充当一个与纯粹形式真理相对的实质真理,那末它一定要在某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观察来检验。任何概念在科学上有没有用途,要看它和可观察的东西的联系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现的逻辑问题是科学哲学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图尔敏以物理学为例,从科学不等于普遍陈述、自然史与物理史的发现、物理学发现的图像推理法、科学发现的合理性等方面,阐述其科学发现观,从而进一步促进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实践观与活动的教学理论宋宁娜近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及其深层意义的研究不断有新的发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把握也日益完整,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实践观,为教学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教学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方面,科学的实践观应当成为解释...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的核心。它的创立经历了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他坚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国情,面向世界的前提下提出的实践观,具有浓厚的国情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容。其实践观,在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历史性、求实性、探索性和预见性的原则,是我国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的结晶,其深刻内涵和基本特色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科学理论应该而且必须接受经验的检验,经验检验问题是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图论述经验检验观的产生,它所遇到的困难和发生的演变,并就经验检验观的出路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树立科学编辑观是编辑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编辑观致力主流文化的维护与坚守,深刻认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科学的自由探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3个论题的阐述,探讨了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编辑观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斯是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科学诠释学的现象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产生,在哲学上,其原因可概括为对"理论优位"科学观的否定、将海德格尔和福柯哲学作为理解科学的哲学本体论,以及融合英美科学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努力等几个方面.劳斯"实践诠释学"科学观的特征是:实践对理论具有本体论上的先在性,科学具有权力,科学是地方性知识.劳斯在科学观上的创新,最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理解科学的实践原则,批判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科学观,拓展了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从学理视角对安全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是国际政治学的重要课题。安全是一个立体式、集约式的国际政治学概念;新安全观的历史逻辑前提是当今国际社会出现了国际旧秩序、帝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所造成的一系列安全困境,国际社会应当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新安全观。  相似文献   

12.
科学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至今难有公认定义的复杂问题 ,也是作者尝试探讨的问题。科学不仅仅是理论、概念和方法 ,而且是知识体系 ,是活动过程和具有时空四维特性的系统。对科学定义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进行了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在此基础之上 ,提出综合、系统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手段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并总结阐释"现实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基础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后现代科学的形成背景入手 ,考察后现代科学观产生的现实和历史依据 ,进而对后现代科学观的理论实质加以概括和反思。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 ,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 ,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5.
在《实践的冲撞》一书中,皮克林为我们描绘了科学家、社会和物质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彼此冲撞,在实践的时间性q-筑模和瞬时突现的开放式终结并循环往复的科学发生发展过程的关丽图景。他从操作性入手,添加并凸显了物质力量的作用,为我们展现了科学的更为丰富、全面和不可预期的演化图景。但是,赛博的科学观和借用复杂性研究的词汇对科学实践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西方逻辑演绎的推理方式对他的影响,使他的科学图景更加模糊,使科学实践活动混同于一般的事件中而无法辨认。  相似文献   

16.
对科技异化根源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的异化现象也从隐到显,由小到大。这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要想有效地克服科技的异化,就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传统的科技观误把科技的社会属性看作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发现科技的自然属性是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7.
大管理科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全新的管理概念——管要讲理(Managing According to Reason,简称MR)。管是指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理是指被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管理新概念是管和理两大要素的集成。新的管理(MR)科学研究对象是管和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新的管理(MR)科学是传统的管理学和哲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大集成。笔者认为,管要依靠权力,理要依靠科学,新的管理(MR)是权力和科学两大要素的集成,权力是管理(MR)的保证,科学是管理(MR)的根据,两者不能缺一,21世纪是新的管理(MR)世纪。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科学观之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弊端随科技呈指数性增大而爆发 ,以及现代科学发展新趋势的出现 ,这两大因素促进了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相对于现代科学观来说 ,后现代科学观是对科技与社会现实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表述 ,是对科学内涵认识的新突破。但是后现代科学观本身在理论和现实中也存在着有失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9.
科技公共传播的传播主体及其参与动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科技公共传播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种科技传播类型。随着科学技术的专业化发展以及科技与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科技公共传播出现了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发展成为科学家、公众、媒体、政府、工业部门等多个主体积极参与的一个社会领域。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科技公共传播参与动机的多样化,促进了传播关系的复杂化。文章对科技公共传播的参与主体及其参与动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技术"概念的界定是技术哲学研究最重要的逻辑起点。作为一个多义性概念,在"科学技术"一词使用频繁的时期,技术之真义有被遮蔽的风险。"科学技术"是语词误用,已危及科学观念的传播,并有可能导致政策上的偏差。可以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研究目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对"科学"与"技术"进行划界。对技术的反思已经从认识论、人、社会、形而上学等维度延伸至技术实践维度,技术实践是一个有别于科学实践的,包含制度、文化、器物在内的多维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