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的后殖民理论批评家爱德华.赛义德(Edward WSaid)采用“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从文学、地理与空间、社会与政治、文化与历史的多维视角,对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为我们透视出后殖民批评视野中别样的景观。赛义德的后殖民文化批评方法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思考和解释方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英语文学世界最杰出的移民作家之一,奈保尔在欧美批评界广受赞誉,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作品的非洲叙事却不断受到后殖民批评家的激烈批判。针对不同文化的阐释差异和对位性阅读,运用当代后殖民文化理论,以文化身份的视角重新解读《河湾》,分析作品中历史记忆与身份写作的隐性关系,在身份困惑和非洲叙事两层面揭示身份写作的表征内涵,在对奈保尔文学经验的总结中探讨后殖民批评中政治性阅读的某种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文化理论在当代学界的持久影响不断催生出各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现象,逐步消解文学研究与文学理论本应具有的历史维度。当代批评理论领域的“普遍历史转向”,接连造就出无数版本的“新”历史意识,但是根本上却是不断回到社会批评的“旧”历史问题。以新历史主义理论视角为起点,通过考察荷兰文论家米克·巴尔的“后置历史”理论构想,以及其与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海登·怀特的“元历史”与安柯斯密特的“叙述史”之间的理论对话,在此基础上探讨阿姆斯特丹文化分析学派的历史记忆诗学,显然可以对当代中国文论的历史诗学重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华性命题是中国后殖民批评的典型,中国后殖民批评把西方的后殖民理论解读为民族主义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视域的局限性.中华性的意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中给予中华文化的发展以自觉意识,其局限表现在:忽视了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延续了华夏中心情结,对中国现代性与西方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认识不清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三大艰巨的历史任务之一 ,在探索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 ,三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我们党各具特色的文化理论。毛泽东“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明了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 ;邓小平“三个面向”的视角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开放性的思路 ;江泽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对前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文化观的辩证整合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流散”是当前文学与文化研究的热点,后殖民批判涉及的诸多问题与流散现象息息相关:流散现象既引发了后殖民批判,也为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与思考模式;后殖民批判离不开流散群体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参与了后殖民理论的建构及具体运用,为后殖民批判提供更多的文本与文论支持.然而,作为批判主体的流散知识分子囿于双重或多重身份的尴尬困境,其后殖民批判理论或创作中不可避免的现实局限性饱受争议与质疑.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这一受东方主义启发但又有别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替代理论。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可以探讨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如何影响学术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性,认识后殖民理论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可理解汉学主义理论为何是一个可以弥补后殖民理论之不足、促进文化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可行性替代理论。  相似文献   

9.
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后殖民理论来分析翻译和跨文化交流,可以看出隐藏在文化交流背后的文化的不平衡状态、翻译理论中的“西方文化霸权”和翻译策略中的后殖民性。在翻译中,我们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弘扬民族的文化风格,从而达到真正的、平等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