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创作的优秀叙事长诗。这首长诗完成子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它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我国诗歌领域结出的最早的硕果;它在我国叙事诗的发展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贵与李香香》不仅继承了古代叙事诗和民歌的长处,而且在艺术上有自己的探索和创新;它在人物塑造和诗歌形式的民族化上都标志着一个新的阶  相似文献   

2.
阮章竞的《漳河水》,是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解放区叙事长诗创作的又一丰硕成果。长诗以太行山区劳动妇女在旧社会的悲苦命运和新社会的幸福生活为题材,塑造了荷荷、苓苓、紫金英三个生动的妇女形象,控诉了旧社会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歌颂了解放区党和政府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和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一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的代表作作品,是一九四二年党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写出来的。它那浓厚的泥土气息与丰富无比的想象,曾经赢得了革命文坛的高度赞扬。作者李季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启示和鼓舞下,长期深入群众,努力搜集和整理陕北民歌“信天游”。认真向民歌和群众语言学习,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经过长期生活积累和创作实践,终于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底,以“信天游”的形式,成功地创作出了有八百多行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延安的《解放日报》于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日连载了这首长  相似文献   

4.
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作为延安文艺的代表作品,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建构和当代文学秩序的建构过程,对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王贵与李香香》的生产和传播过程的梳理,可以看到其经典化的过程实质是作家与主流意识形态、文化权威、编辑出版、批评家以及文学史家等多种因素合谋的结果,也正是这种合力共同推动了延安文艺代表作品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满身创伤待抚平──《漳河水》中紫金英形象探析张晓鹃,张元凯在当年大众化诗歌创作特别兴旺的解放区,追求民歌体新诗的创作成为一种风尚。众多的诗人,组成了长长的队列,阮章竟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他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是毛泽东《讲话》发表后诗歌创作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出现在延安"解放区"的叙事诗歌《王贵与李香香》,随着建国前后"新的人民文艺"建设及其文本的"经典化"过程,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的变迁,作品版本也经由出版者及作者的多次修改而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文学版本及其文本形态.本文从文献学及版本资料研究的角度着手,通过对其作品版本的流传及其变迁与文本修改的汇校及分析,探讨不同时期及其时代背景之下"当代文学"的政治印记及意义变化,以及中国当代叙事诗歌的艺术建构及其文学史叙述等.  相似文献   

7.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出色地运用了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新生活,抒唱了他们新的思想感情,为中国现代叙事长诗的创作,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具有深远的影响。长诗不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均有高度的成就。本文仅就艺术特色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描写和歌颂了一九三○年左右陕北三边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壮烈事迹;从另一方面看,它又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作者李季创造性地运用了民间诗歌的语言形式,叙人民之事,抒人民之情,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王贵与李香香》的出现,为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新诗开辟了道路.因此,这首诗在现代诗歌史上,称得上是一块丰碑.  相似文献   

9.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在《讲话》以后出现的一部赢得了世界声誉的长篇小说,它与《种谷记》《王贵与李香香》《暴风骤雨》《白毛女》等解放区的优秀作品一样,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在《讲话》所阐明的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新的人民的文艺时代。对于《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历史评价,实际上也是一个对于《讲话》以后解放区文艺的评价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现实主义成就的评述,回答近年来有些同志对于评价解放区文艺提出的一些问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属于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集中表现的是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封建土地削剥  相似文献   

10.
<正> 著名诗人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中,有不少句子都用了比兴的手法。这对突出诗的思想内容、刻画人物形象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用法有几种类型:只用比、只用兴、兴比连用。现以该诗第二部分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兵荒马乱的1934年,吕良出生在山西省稷山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是伴着《流亡三部曲》《游击队歌》长大的。平日里爱好吹笛子、口琴,并在歌剧《王贵与李香香》中扮演小王贵,被十分区政治部宣传队的领导看中。1948年,他哼着哆来咪走进军营,兴冲冲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部队文工团员。  相似文献   

12.
艺术歌曲这一声乐体裁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是20世纪中西音乐文化交流随着我国专业音乐创作队伍的形成而兴起的。我国这一历史时期的作曲家创作出的艺术歌曲,无论在创作手法还是在艺术特征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青主所创作的《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词),是这一时期艺术歌曲体裁的精品之一,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文章主要对《我住长江头》作进一步的全面分析,进而解读艺术歌曲这一外来声乐艺术体裁在我国初期的发展状况,以及它们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典叙事诗中最伟大的作品,而此诗的创作年代、艺术特色等重要问题,历来有较多疑问。本文从此诗的艺术特征入手,辨析、比较其叙事诗体与印、欧史诗风格的异同,说明《孔雀东南飞》在其程式、场景的铺衍反复以及"非一致性"等特征上,与史诗并无二致;并依此可以略窥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另一潜在的"叙事诗"的传统,它与占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大传统"相比,多呈现出一些"异质"的因子;并在抒情传统的抑制、影响之下,或消泯,或转化,以致其真实面目不可具睹。  相似文献   

14.
朱湘叙事长诗《王娇》直接由话本小说《王娇鸾百年长恨》产生而来。从话本到现代叙事诗的体裁转换中,主题、性格与情节均得以深化和提高,渗进了“五四”新的时代精神。在艺术上,《王娇》也充分发挥了艺术形式的美学功能,而不局囿在狭义的抒情中,这在二十世纪新叙事诗美学追求上取得了瞩目成就,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阮章竞在太行山剧团编剧导演的经历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民歌体式。正是颠沛流离的战争岁月,将一个渔乡出身的小漆匠锻造成了一名解放区文艺战士,为其日后创作出《漳河水》这样优秀的民歌体叙事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纵观阮章竞一生的艺术创作历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一直坚守着那一代革命文艺家的美学理想,战争记忆的底色和民间叙事的立场是他不变的艺术追求,即使被边缘化也不为所动,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诗歌创作中奏响了沉郁而深邃的苍凉"晚号"。  相似文献   

16.
拜伦是欧洲诗坛的巨匠,“诗歌领域中伟大的拿破仑。”他不仅为叙事诗独创了别拘一格的诗体小说《唐·璜》,而且在抒情诗这一体裁上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之一《恰尔德·啥罗尔德游记》(下称《游记》)是欧洲抒情诗的王冠.  相似文献   

17.
1944年3月,郭沫若在国统区中心重庆发表《甲申三百年祭》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出现了不少以李自成起义为题材的戏剧作品,阿英的《李闯王》是艺术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本文对《李闯王》的人物形象、主题和编剧艺术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该剧在艺术上的成功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反映的是同一题材——解放区的土改运动,但是它们主题思想不同、情节结构不同、人物形象不同,甚至表现手法也各有所侧重。丁玲和周立波二位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两篇作品里显示得十分鲜明。现在不是正在提倡题材、形式、手法、风格的多样化吗?对比研究一下两部作品人物塑造艺术,特别是表现手法方面的独特性,想来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吧。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了。四十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讲话》的发表,引起了解放区乃至全国文艺面貌、文艺工作者面貌的深刻变化。在《讲话》的指引下,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与工农兵结合,工农兵群众参与文艺活动,便革命的文艺运动得到广泛、深入的开展,形成了一个有史以来空前蓬勃、热烈的群众文艺运动的高潮。在这个高潮中,群众性的秧歌、戏剧活动一马当先,它深入到解放区城镇、农村的各个角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以《白毛女》为代表的小国民族新歌剧。《白毛女》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较早的主要成果之一,在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发展上起了奠定基础和开辟道路的巨大作用。今天,回顾、总结《白毛女》创作的历史经验,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新歌剧,促进我国文艺创作的进一步繁荣昌盛,将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董西厢》的叙事艺术[韩国]李禾作为一部宏伟的长篇叙事诗,《董西厢》借鉴并丰富和发展了以往叙事文学的叙事艺术,从而将中国古代文学的叙事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董西厢》取得的又一令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一)叙事视角的灵巧转换任何叙事文学,都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