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商隐在晚唐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他的诗既有杜甫的深沉,又有杜牧的清俊,更有李贺的浪漫;然而最令人铭心刻骨的还是回荡在李商隐诗歌中的丰富的感情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杜牧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以前人论诗,对于他评价很高,认为李商隐与杜牧是晚唐诗人的冠冕。近来有人提出,皮日休、杜荀鹤代表晚唐诗歌的主流。皮日休、杜荀鹤的作品,尤其是皮日休,能继承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等诗篇的传统,描写民生疾苦,弹劾时政腐败,固然有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精神,但是杜牧在唐代文学史上是否仍有其相当高的地位?本文即拟对此问题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3.
晚唐诗人杜牧,被后人誉为“小杜”,在唐代诗人中占有比较高的地位。他的诗作“轻倩秀艳”,“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其艺术风格“独特拗峭”,标举一格。前人评价他的诗作时,云其才高,“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两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有两首赠诗给杜牧,但杜牧没有回应。董乃斌先生撰文,从对党争的态度不同、文学观的不同、个性不同和两首诗本身四个方面分析比较,论述李杜二人交谊。董文侧重于对"李赠而杜不答"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中肯而有见;而对两首诗本身进行细读,并补刘蕡一例,或可为董文补充。  相似文献   

5.
杜牧(803——852)是晚唐诗坛上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脍炙人口、独具风格的诗作,深为古今读者所喜爱。尤在当世更享有一代声誉可与李商隐齐名,“李杜并称”,又同伟大诗人杜甫媲美,“人号为小杜”,堪称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确实是有抱负、有才干、有气节的政治诗人。杜牧的诗歌,大都以政治社会为题材,敢于抨击现实,针砭时弊,无情地揭露了封建  相似文献   

6.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诗体大备,特别是盛唐时期那些诗人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给予后世诗歌以积极的影响。它对中唐时期的新乐府运动勿庸赘言,对晚唐诗人的影响也很显著。尽管晚唐诗坛上笼罩着浓厚的没落和感伤的气氛,但杜牧、李商隐,特别是皮口休、聂夷中、杜荀鹤等诗人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唐末尖锐的阶级矛盾,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危机四伏的社会面貌,成为这个动乱不安、变化多端的时代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咏史诗经过历代诗人的实践 ,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内容。由于晚唐的社会原因 ,咏史诗被注入了特定的内容 ,具有独特的表现方法。由于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等社会弊病和农民起义的冲击 ,李唐王朝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一场社会的大变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此时 ,有理想和抱负的诗人追慕盛世 ,吊古伤今 ,为咏史诗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在晚唐众多的诗人中 ,杜牧是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他现存的 4 0 0多首诗中 ,咏史诗仅有2 0来首 ,但因其风格独特 ,在绚丽多彩的诗坛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杜牧的咏史诗有明确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历代评论家谈到晚唐诗坛,无不一言以蔽之曰:“诗风衰败。”然而清代大诗评家叶燮说:“晚唐之诗,秋花也,…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为美乎?”①叶燮以秋花的幽艳晚香之韵喻晚唐诗歌,比起古代许多诗评家虽有高明之处,但毕竟笼统,未曾加以阐述。对晚唐诗坛的真正肯定还是近年的事。胡国瑞先生指出:“唐末诗人的创作,无论就其反映历史现实的广度,或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对后代的艺术滋润,都是不容低估的。”②这是为晚唐诗坛翻案的先声。吴调公先生则大声呼喊:“我要为晚唐这一‘秋花’翻案!”③罗宗强先生也说晚唐的“杜牧、许洋…  相似文献   

9.
末代风骚──论晚唐诗人郑谷的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末代风骚──论晚唐诗人郑谷的诗钟祥“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①。晚唐诗人郑谷亲身经历了赫赫大唐帝国的灭亡。他以诗吟咏情怀,吟咏身世,吟咏患难的时代,为唐代唱出了一曲凄婉动人的歌。一郑谷对当时社会生活与自己命运的凄凉哀婉的反映,与晚唐社会和他的...  相似文献   

10.
晚唐诗歌的创作主流是现实主义与怀古咏史,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又是怀古咏史一类。刘沧以其独具一格的怀古诗以及对诗歌意境的开拓,使得他成为继李商隐、杜牧之后,堪与许浑比肩的晚唐诗坛上又一位重要的诗人。  相似文献   

11.
对于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过去有人认为是一首叙事诗,然而,笔者以为这首诗重在抒情.如果视它为叙事诗,在词句的理解上显得  相似文献   

12.
在唐代诗坛上,唱和是诗人交游的一种方式。有的此唱彼和,各赋一诗,以见高低,如高适、薛据、储光羲、岑参、杜甫等人的登慈恩寺塔所赋;有的前后联句,缀合成诗,各见情性,如李白、高霁、书权舆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此风初唐已开其端,盛唐有所发展,到中唐则蔚为大观。代宗大历年间,有一次规模盛大的“浙东唱和”活动,当时就编定《大历年浙东联唱集》,可谓集前人唱和之大成。近来却鲜为人知。今考索于下,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正"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写的一首诗,名为《赠别》。写这首《赠别》时,诗人杜牧在失意之中,正要离开扬州,此诗是送给一位相好的歌伎的。  相似文献   

14.
提及晚唐诗歌,论家常以“衰落”一词概而言之。诗至晚唐,那种恢宏阔大,昂扬进取的盛唐气象已不复见矣。代之而起的是以温庭筠、韩偓为代表的绮靡浮艳的诗风,并且占据了晚唐诗坛的重要位置。但是,动荡的时代也造就了一批不同流俗的诗人,尽管他们的诗作在悯乱忧时,叹晚嗟卑之中,时时笼罩着感伤而低沉的气氛。他们师法杜甫、自居易,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以反映民生疾苦为职责,用锋利的诗笔,揭露严重的社会矛盾,替人民伸诉不平,为唐代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聂夷中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杜牧作为晚唐杰出诗人,其诗其文其人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这种魅力的背后我们想知道形成这种魅力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通过挖掘原始文本,意图了解杜牧心中创作的理念和文学主张。借了解杜牧的文学主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杜牧文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杜牧在七言绝句上所表现出的艺术造诣是极深的。其诗不拘前格,在学习继承前贤精华的基础上立异标新,别开蹊径,创造出新的风格。杜牧绝句以优美的意境、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和爽俊拗峭的格调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诗歌的影响也是极为广泛的。  相似文献   

17.
“赢得青楼薄幸名”,出自晚唐诗人杜牧《遣怀》一诗。一般评论者认为“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赢得青楼无情之意,这完全违背了诗人的原意。该文结合诗人人生阅历,透过表层分析,认为“赢得青楼薄幸名”是赢得青楼有情之意。  相似文献   

18.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王辉斌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诗坛上,历史地存在着一种值得十分重视而又不曾为古今研究者所注意的文学现象,这就是倍受诗人们所喜爱的"诗序合一"。所谓诗序合一,是指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有意识地在诗歌前附上一篇序文...  相似文献   

19.
"晚唐体"之说是宋末元初出现的.两宋人对晚唐诗的说法不一,所指晚唐诗人是以孟郊、贾岛、姚合为代表的一些有隐逸倾向、写清苦生活、刻意琢磨诗歌艺术技巧的诗人.至宋末元初,"晚唐体"这个诗学概念形成了一体三义特指一些具有隐逸情调的精雕苦吟之诗,包括以"郊寒岛瘦"为代表的"唐之晚年诗",宋初一些僧隐诗人所作类似郊、岛之诗,宋季"四灵"一脉学习贾、姚之诗.该文亦扼要论述了宋初、宋季"晚唐体"之风貌,并对近世流行的贬抑"晚唐体"的文学史观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0.
在辉煌灿烂的诗歌黄金时代——唐代的诗坛上,杜牧当算是独张一帜的佼佼者。他与李商隐相颉颃,同为晚唐诗圃里的奇葩,是全唐诗人队伍的有力殿军。杜牧之所以占有如此高的地位,与其涛歌强烈的艺术性固然有关,同时也与其诗歌包蕴比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即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试就其诗抒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作一论述。杜牧一生历仕文宗、武宗、宣宗三朝。此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的大破坏,已经一一蹶不起,虽经元和中兴,会昌略振,藩镇割据并未彻底消除,时有叛藩倡乱。兼之外有仕蕃、回鹘之侵扰掠地掳民,内有宦官势力浸盛作祟,紊乱朝纲。朝廷内部原有的南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