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2.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说的话。二十六岁的青年马克思能够写出象《手稿》这样思想深邃的著作,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虽然这是一部关于经济学、哲学的手稿,但其中涉及的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美感的产生等重要美学问题,至今仍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当时的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分化出来,又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影响。在他的《手稿》里,不仅保留着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曾经使用过的某些概念,而且整个文风受到德国思辨哲学的影响,这就增加了阅读《手稿》的困难。因此,今天来学习《手稿》,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确切地体会马克思原话的意思,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马克思原话的理解,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停留在一般的推论阶段,而要把马克思从人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还原到期实际中来,从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美的规律”这个概念的基本涵义。  相似文献   

3.
应该怎样估价与理解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仍然是一个需要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紧紧围绕马克思本人对异化的使用比较全面地考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力求对“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理论基础演变,地位及作用作出回答,以此求教于理论战线的同志们。一、“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研究“异化”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试图紧紧围绕历史的事实进行逻辑的剖析。在1844年以前,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青年马克思时期,马克思对“异化”的使用是不断增加的,到《手稿》进入了高潮。马克思最早使用“异化”是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中。在这两篇论文里,他把现象理解为“本质的异化”,把对自然的认识看作是“自然的异化”。马克思思想当时受着黑格尔唯心论的影响。在这两篇文章中“异化”出现了总共三处5次(《马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对马克思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的思想发展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手稿》时期,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观点上表现出来的;而《提纲》对人本主义的批判,主要是从哲学上作出的,这中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呢?我认为,近年翻译出版的马克思1845年3月写的《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以下简称《评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思想转变的主要线索。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下简称《手稿》),运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革命的批判。异化这个概念,从马克思开始被运用于经济关系的研究和批判。而在哲学上,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费尔巴哈都使用过这个概念。黑格尔用异化来说明“绝对观念”的自我运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发表10年之后,《资本论》第一卷发表10年之前,马克思,写了现在被称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为《手稿》)的庞大手稿。这部被当代一些西方学者称作认识“未知的马克思”的“档案”,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步入“不惑”之年时,对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的最高成就。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这部手稿是马克思留下的一座尚待开发的理论宝库。本文所要论析的马克思的总体方法论,就是在这部手稿中首次得到全面阐述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的思想。它为我们研究美学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人化的自然”的基本思想 如果我们将地球形成以来的全部自然史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就会发现,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自从出现了人,整个世界发生了多么巨大、多么深刻的变化。在人类出现以前,自然只是一种自在的存在,它按照自己的规律缓慢地发展着,而自从人类出现  相似文献   

8.
省美学学会于十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苏州市召开了“马克思美学思想讨论会”。我省美学学会的会员和应邀来的上海、安徽、山东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同志,共四十二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十七篇。这次讨论会是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举行的一次学术活动。会议围绕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讨论了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我们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价值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对“价值”概念的涵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些文章认为,马克思1879—1880年写的手稿《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给作为普遍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下了一个定义:“‘价值’这个普遍范畴是从人们对待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并且认为这就是马克思提出的一般价值观,是我们讨论价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有的文章则从这一段话引伸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作为一般哲学范畴的含义就是有用性的论断笔者认为,这种见解是值得商榷的。《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下简称1879年手稿)中的那段话究竟是不是马克思给一般价值范畴下的定义?马克思生前,欧洲思想史上是否提出了作为普遍哲学范畴的价值问题?马克思经济学说中对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等经济范畴的分析能否直接视为对作为普遍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的界说?这些问题都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掀起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研究热,他们研究的成果,据说是“重新发现”了马克思,发现了作为存在主义先驱者的马克思,作为人本主义者的马克思,并企图用人本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因此,搞清马克思的《手稿》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有助于科学阐明马克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思想演变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里程碑地位,它既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又是马克思思想演变关键期的一个重要拐点。《手稿》的写作表明,马克思的理论触角伸向了经济学领域,这一转向是由马克思遇到的“物质利益”难题、他所发现并揭示的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宗教批判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解构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修辞的政治经济学等因素促成和要求的。从“实践”出发、以人的“自由”为归宿,构成《手稿》的基本旨趣。《手稿》的内涵极其丰富,但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主要在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初创、“劳动异化”及其历史地扬弃的实践性的阐释、共产主义及其实践唯物主义性质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热衷谈论“异化”,在人们思想上一度造成混乱,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和前途失去信心。因此,有必要对异化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地位、演变与发展,作一番考察,以便弄清楚这些言论到底是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特定含义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首创异化劳动概念,把当时流行于哲学界的异化范畴引入了社会经济领域。异化劳动概念侧重分析的是社会经济制度,其出发点是社会存在,不是抽象思维;它研究的是现实的经济关系,不是虚妄的精神关系。这是马克思与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异化,费尔巴哈提出的人性异化的根本区别。 异化劳动概念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客观的对立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这首先表现在马克思规定这一概念的目的上,他说:“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美的规律”的命题,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谈“异化劳动”部分提出来的。在我们所能读到的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的著作中,只有这部手稿明确提出这一重要的具有多方面意义,包括美学意义的命题。正因为如此,这一命题显得特别珍贵,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倍加爱护与珍惜;绝不能用这部手稿是什么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之类的理由而有所轻视甚至忽视。  相似文献   

14.
<正>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十分重要的。《文史哲》1981年第1期发表了徐经泽同志的《也谈“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对这个问题开展讨论,我们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本文准备就徐经泽同志提出的观点进行商榷。“这种社会主义”究竟是指什么? 马克思说:“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这个著名论断中的“这种社会主义”是指什么?徐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在通常情况下”,社会主义一词有两种不同的涵义,“一种是指学说体系或思想意见,另一种是指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在这里,“这种社会主义”是指学说体系,因而就是指“科学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反思了斯大林将马克思关于西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概括和上升为各国普遍适用的“五形态”理论所造成的单线论、直线论、唯一化的错舛,分析了从马克思《资本论》手稿中发掘出的“三形态”理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间具有的本质联系,强调发展“三形态”理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篇章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第一部阐述经济问题的著作,在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估计到马克思《手稿》的科学价值,对于把握马克思的全部经济思想及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试图由这一概念出发,来揭示资  相似文献   

17.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下简称《手稿》)中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否已经形成 ?如果已经形成 ,则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 ?这是判断马克思唯物主义世界观何时形成以及正确评价马克思《手稿》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一种观点认为 ,《手稿》中马克思的劳动观尚未形成 ,其基本出发点仍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如果有所谓劳动观的话 ,那也是理想化的、不成熟的劳动观。这种观点在学术界的影响较大。最近笔者重读《手稿》 ,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虽然在《手稿》中没有明确提到“生态伦理”这个概念,但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更多地局限于自然维度的考察,缺乏全面性;本文主要从自然、人文和社会三个生态维度对《手稿》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考量,力求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寻找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19.
人的解放问题是几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最近一个世纪哲学思想的主题之一。历史上人本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曾经作出过自己的理论贡献,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找到寻求人的解放的真正途径。只有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给人的解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理论视角,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的考察,我们便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思想是如何演进和发展的。一、在人本主义基础上拓展人的解放研究的理论视野马克思全部思想学说的宗旨是人的解放。马克思始终认为哲学是人的解放的头脑…  相似文献   

20.
<正> 前一段时间,在理论界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提出:"马克思讲的'异化',是现实的人的异化,主要是劳动的异化.关于'劳动异化'的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一哲学手稿》中有详细的论述.后来,他把这个思想发展为剩余价值学说.这在《资本论》中说得很清楚.那种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抛弃了'异化'概念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很显然,作者认为:(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特别是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的;(二)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的事实可以证明他这种看法.马克思是怎样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呢?能否说这一学说是从劳动异化思想"发展"而来?马克思后期没抛弃异化概念,这能够证明剩余价值学说是从异化"发展"来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