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见民国     
张群 《华人时刊》2013,(7):60-61
民国距今不过60多载,话题岂能一下说完?本刊曾发过《中国唯一:民国文化出版最新成果》(即民国《南京市政府公报》,应视为初见民国)、《又见民国》。如今再将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近期所出版的与民国相关的好书拼盘推出,以飨关心民国文化的读者。南京稀见文丛里面的民国轶闻"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笔者断断续续已看到过多种。此次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最新推出了第8辑"南京稀见文献丛刊"。这套丛书共有4种3册,包括(清末民初)徐寿卿撰《金陵杂志·金陵杂志续集》、(民国)南京市政府秘书处编《新南京》、(清)汤椿年撰《钟山书院志》。据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介绍,到目前为止,这套"南京稀见文献丛刊"已出版了71种36册。此次出版的这套稀见文丛4种3册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特别是书中收录了多幅图片十分珍贵稀见。当我们打开《金陵杂志·金  相似文献   

2.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名人公馆与名城,抑或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说不清、道不明。这里树高林密,环境清静优雅。行走其间,一幢幢掩映在高墙之内的西式洋楼映入眼帘,不禁使人回想到上世纪的民国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蛇年前夕,由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与南京市档案局(馆)通力合作,首次对分散在多家图书馆的民国《南京市政公报》资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汇集、整理、编纂。年前,民国《南京市政府公报》已正式公开出版。其后,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与南京市档案局(馆)在南京市档案局(馆)召开了《金陵全书》"档案编"——《南京市政府公报》编纂出版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三大富有特色的文化,即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其中民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民国建筑。近年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被人们所重视,政府部门对此也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科学价值。本文以南京民国建筑为例,浅述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几年,一股不大不小的"民国文化热"悄然出现,民国服饰、民国建筑、民国故事、民国人物、民国历史……这一切缘何而来?因为怀旧?因为好奇?因为历史的循环?在作为社会文化心态的"民国热"之外,我们更应该看重一种学术文化的自觉:同样是在最近几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今天从文化的角度,并以文学的、美学的目光,投向民国时期的杂文创作,就其名家辈出、佳作繁多、流派纷呈、风格多样的景观而言,会发现有不少过去被忽略、有待重新认识的地方和空白点。《民国杂文大系》丛书的编选出版,是以作家作品的文艺思想、风格流派的编排分类形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其聚合分化、并立互补、错综变幻和更替递进的发展线索,交汇构成了一部纷然杂陈、迁流曼延的民国杂文图卷。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不仅为之增添了切实可感的一道由远而近的杂文风景线;还可视作一种类型的文学史书来读。从中不只对人们提高杂文创作、鉴赏的品位和境界有所裨益,还会令人从已远去的“历史回声中获得一些现实的启示”。本文只是鸟瞰民国杂文的一幅草图,意在引起人们重视、并继续深入探索它的文化和艺术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曾是民国首都的南京,是海峡两岸有关国族记忆的共同还原点,更是中华民族近现代深重灾难的象征。当代华语电影中的民国南京影像,可分为辛亥革命、抗战及国共内战等历史视阈中的民国首府南京、"南京大屠杀"历史背景下的"人间地狱"南京,以及淡化历史背景、追忆民国风情的"怀旧"式南京。在这些影像中,宏大的民国城市景观带过了具体的市民生活,风物展示的本土民俗性掩盖了民国都市的现代性,基于民国风韵的怀旧式想象遮蔽了城市影像的民族主体性。究其原因,在民国南京的"记忆治理"机制中,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宏大历史叙事和追求历史细节真实的"国难叙事",限制了民国南京影像的表现空间和其得以承载的话语蕴藉,使得南京城市影像在银幕中逐渐丧失了主体性和表现性。  相似文献   

8.
刘仰东先生的新著《去趟民国:1912—1949年间的私人生活》通过摭取民国期间一些名人日常生活轶事,在抛却"宏大叙事"而又不失历史本真的前提下,竭力还原"大人物"充满趣味的"小日子",为我们展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好书。  相似文献   

9.
李琨 《北京纪事》2010,(4):85-87
装亲近 清代有个文人叫夏仁虎,祖籍南京,光绪二十四年以后来到京城做官,从此久居京师,也算我们北京人了吧。清末,他在刑部、邮传部、农工商部打工。民国初又在国务院、财政部干活。他的《旧京琐记》里面写到,在清代,妇女出来见客是常有的事。不仅旗人,就是汉人也如此。见就见吧,可夏仁虎第一次来北京就碰上这样一件怪事儿——  相似文献   

10.
王世杰是一位在民国学术、教育、政治、外交界等多领域均发挥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人物。近年来随着《王世杰日记》的出版,学界对他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增多,其中人们尤为感兴趣的是他与民国政治、外交之间的关系。对与王世杰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加以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深化对王世杰本人,以及民国政治史、外交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各种时代的报刊都是一份时代印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民族图书馆馆藏民国期刊为对象,在介绍馆藏民国期刊概况的基础上,从学科、年代、出版周期等方面对馆藏民国期刊进行特征分析,从而多了解我国民族图书馆藏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提供馆藏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困局中的一个突破口,"民国文学"的丰富内涵不是人为赋予,而是与当下文学史研究的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了解"民国文学"到底研究什么,可以从三组关系入手清理:"民国文学"与当前其他民国文化现象的关系;"民国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民国文学"与"重写文学史"的关系。透过这三组关系,"民国文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史学逻辑可以自然呈现,而关于"民国文学"不必要的误解也可以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回族名人辞典》出版发行由宁夏回族研究会丁毅民、刘宝俊牵头,宁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丁礼庆统稿的一部专门收集回族人物的中型专科辞典《中国回族名人辞典》,已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荟萃了回回民族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卫生...  相似文献   

14.
石剑峰 《源流》2011,(21):90-92
《中华民国史》作者:李新主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1年7月内容简介《中华民国史》以展现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重大历史进程、重要人物活动和大事备览为主体,是整体反映民国历史全貌的一部民国通史。本书继承了中国古代修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5.
《民国红学学案》是继《红学学案》《港台及海外红学学案》之后的又一部现代学案体的红学学术史著述。这部红学史新著的撰述兼顾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一、红学史的考量;二、学人为学过程和为学业绩的考量。《民国红学学案》考述了十位学人的红学研究风貌,不仅为现代学术寻找真实而鲜活的为学传统,而且其服务于红学学科重建的学术目的同样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6.
“民国文学”是继“新文学”、“现代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之后的又一个历史概念,与其他三种文学史概念比较,它更加突出具体的国家历史情境,倡导历史还原,返回历史现场,有助于克服其他几种描述脱离历史实际的某些弊端,赋予“现代”具体的内容。在今天,“民国文学”研究已经衍生出一系列更为具体的研究思路。如“民国史视角”、“民国机制”等等,回到“民国”,尊重民国历史的丰富复杂,现代文学研究或许能够获得一次新的生机,这样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真正跳脱数十年“阶级斗争”史观的束缚,也有助于摆脱我们目前对西方“现代性”知识话语亦步亦趋的追随,在对民国以来历史的还原和追求中建立我们自己的概念、范式和研究的主体性。在这个意义上,所谓“民国文学史”的研究绝不仅仅是历史书写的“命名”问题,不是研究活动的旗帜与口号,更意味着一系列新的文学研究命题的出现,意味着一系列新的洞见和历史细节的发现,当然,更意味着我们研究的当代性的凸显:不仅是用“民国”来概括一段过去的现象,而且是用特殊的历史记忆来反观、反思我们的今天,推动我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借助“民国文学”这一叙述角度,在中国大陆过去被遮蔽的文学现象、历史现象将重新提出,并引人深思。例如民国经济与文学的关系,法律形态与文学的关系等,回到民国历史的现场,关于“经济与文学”的讨论就不可能是“旧题旧做”,甚至也不能用“旧题新做”来加以概括,在与民国经济相关的这一段文学史中,我们完全可以找到新鲜的“主题”和大量被遮蔽的史实。同样,在排除大量人为的预设之后,我们可以目睹现代法律与文学生产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17.
《金陵旧颜》衬新颜《金陵旧颜》和《金陵物语》先后由南京出版社策划、出版。这本书也是记者一个熟悉的南京大学教授丁帆所编选的一本书。这是一本重拾民国老南京风貌的作品选集,收录了民国时期的文章90多篇,可谓旧颜衬新颜。有人讲南京没有"京派文化"的那种皇城根下的官气和傲气,也没有"海派文化"的那种商气和洋气,然而,她却是读书人的最好去处。记者以为并不尽然,南京明代就有皇城,你像住在南京城  相似文献   

18.
宁波港开埠较早,伴随着“西风东渐”,宁波地域文化基因使得宁波籍文化人在民国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兴办报刊、经营书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涌现出一批编辑家:出版奇才张静庐、技术改良之父鲍咸昌、乡贤文献刊刻者张寿镛、诗人出版家邵洵美、为民众喉舌报人金臻庠,等。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创新精神、见利思义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以及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给当代出版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我校文学院张燕副教授新编《南京民国建筑艺术》一书 ,被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 2 0 0 0年重点书目 ,在第六届全国艺术节前出版发行。该书收入建筑图片 491张 ,其中 30年代照片 2 3张 ,囊括民国建筑 2 32座。书中正文前冠以总论 ,每时期前冠以分论 ,每幅图下附有鉴赏文字和必要的解释说明 ,图后设南京市现存民国建筑一览表、民国优秀建筑师简介和南京市现存民国优秀建筑分布图。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审组艺术学科召集人、东南大学艺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张道一教授为全书撰写了前言《南京民国建筑艺术》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20.
庐山刺蒋、南京刺汪这两桩民国大案背后都有一个红色大刺客的身影,热衷民国史钩沉的作者,拨开重重迷雾,揭开两桩大案的疑团,尤其是通过对南京刺汪案台前幕后的缜密分析,得出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