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农民转户进城的最大阻力依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作为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其产权主体模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保留"三件衣裳",实行有偿退地等"新政"是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最大担心是社会保障和土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加快立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界限,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
前言:土地,对于经年累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中求生的中国农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资料那么简单,土地上承载得更多的是依托土地建立起来的传统乡土情感和宗族维系,“金窝银窝,最舍不得的是自己的穷窝”,浓重的乡土情结也造就了中国农民故土难舍的土地依赖。搬家,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是件家族大事,它不仅意味着居住处所的迁移,还意味着旧有宗族和邻里乡党关系的割裂,  相似文献   

3.
希望的土地     
吴明华 《决策》2021,373(6):10-17
"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从革命的血与火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勇于实践、革故鼎新,领导亿万农民围绕土地书写下壮丽篇章.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安徽一次次走在改革的潮头,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从"大包干"改革、取消农业税试点,到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4.
汪名旵 《决策》2001,(8):24-26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生活之源与致富之源.可如今,有不少的农民对土地已不再重视.梅雨时节,江淮之间绿油油的稻田之间夹杂的片片杂草丛生的农田明示着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大量出现.是什么原因使农民抛弃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抛荒的出现给农民带来的是福音或是噩梦?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记者近日分别走访了安徽省有关部门及地区,针对农村土地抛荒现象进行了调查,试图廊清笼罩在这一现象上的层层迷雾.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是三农改革问题当中最热门的话题,最具代性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就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实行土地流转只是片面思考,可能损害的不仅是农民的利益,甚至会损害国家的利益最终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数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建设空间不足.通常的解决思路主要是通过合理布局下的集约化,节约土地拓展发展空间,但总有难以协调和解决的农民利益冲突问题.尽管有些城市采用诸如"土地换社保"等方式,实现农村人口市民化身份转换,但许多农民却不愿意以失去土地和熟悉的生活方式成为城镇居民.丽江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采用"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土地高效利用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丽江特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必然要遇到的一个难题.在工业化过程中,由于农业的天然弱质、农民的天然弱势,资本、土地和劳动力必然从农业部门净流向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农民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也必然处于不利的位置,这样"三农"问题的产生也就成为了必然.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地方的土地流转试验相比,浙江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农民实验,先有农民自发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再有政策的规范协调。政府跟在农民身后"摸着石头过河"。  相似文献   

9.
中央多次下发文件允许农民土地依法流转,并要求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事实上农民却因土地流转丧失了诸多权益.本文试图从产权、交易费用、委托代理、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农民土地权益流失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实践充分释放了我国的经济活力,我国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劳动力不足,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农村土地出现大面积抛荒,为了缓解土地抛荒问题,国家允许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有序流转给涉农企业进行规模生产,并付给农民地租。对农民来说,土地流转出去,看似双赢,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1.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土地经营权流转步伐明显加快,总体上是平稳健康的,但也存在诸如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非粮化""非农化"日趋严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土地流转必须注意把握好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工作原则,坚持以利益平衡、政策引导、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强规范管理为实现路径,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最近,调查了几个山区农村,发现在山区农村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深思. 一些政府在农村用力做的很多事情,农民们并不热心.如土地确权,农民们认为,村组之间、户与户之间、甚至兄弟之间的土地始终都是清楚的,只是面积多与少而已.现在又不缴纳农业税,亩数多一点少一点意义不大,农民对确权不关心.反而是那些外来的人承包、征了农民土地的人,才十分关心确权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的十七大又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为我们指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和途径,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化实现产业化,通过产业化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周边大量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保障;进而传统的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受到冲击,其结果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农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决不是一时的冲动,更不是形式主义的游戏,实际上,这是中央政府长期关注农民和土地问题的一个反映,也是对原有土地管理体制做出的一种及时调整."国土资源部的几位官员对新出台的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这样评价.  相似文献   

16.
高层言论     
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的有效载体,也是未来的努力方向,土地同样可以打出"黄金",今后政策不光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更要调动农民种好粮的积极性。土地也能产出黄金,但小块不行,要靠大块,一户农民一亩三分地那能行吗?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十年中国突破"中等收入增长陷阱"的关键抓手,也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然而,新型城镇化不能变成"赶农民进城",其关键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寻求破题。只有从根源上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扩大建设用地供给,减少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才能解决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房价高企、社会矛盾凸显、"土地"城镇化而非"人口"城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农民命根子的土地逐渐被降格,农村农民90%的收入都不从土地中获得,撂荒、粗放经营土地在农村中时有发生,尤其在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这种现象大量存在.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模式与信息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式时有冲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既不能强行兼并农民的土地,走人民公社时的老路子,又要未雨绸缪和谐地化解体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02年10月以来,武陟县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尝试从农民手中返租土地600亩,筹建了阳光农业园区.农民既可以从土地返租中获得稳定的地租收入,又可以腾出大量的时间去务工、经商增创收入,或者重新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工作,成为耕种园区土地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勾晓峰 《科学咨询》2005,(13):42-43
对已成为众矢之的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暴利"是最敏感的词语,成本是最隐秘的话题.如果能透过房价、土地以及开发商才最清楚的账目,就不难发现,原来成本和利润不过都只是开发商资本运作游戏中的注脚.  相似文献   

20.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为前提,强调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流转。"草尾模式"以政府出资设立信托有限公司搭建流转平台为特征,将土地流转引入法治化轨道。在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土地信托流转培育了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挑战了村组干部的家长制权威,倒逼了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提升了国家司法的公信力,推动了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