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形式与表达方式李富林语言与思维是彼此联系的统一体。尽管有人认为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存在,但语言表达思维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例如,可以从思维到语言的转化过程来研究,也可以从思维形态的语言特征上来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有很多争议。大致来说,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即:语言决定论,思维与语言相对论,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辨证关系。本文分别分析了这三种主要观点,并由此指出前两种观点有失偏颇,并最终肯定了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反过来又体现着思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影响着其语篇结构、句子结构以及词语的构成.英汉两语之间的翻译实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化.翻译实例说明,这种转化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提高翻译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的对象是什么?李先焜同志撰文提出是语言而不是思维形式。我则认为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形式而不是语言。 我们认为,说研究逻辑必须研究语言,甚至说逻辑直接研究的是语言,这本是对的.因为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互为依存的.浯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存在和表现。因此,逻辑学要总结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必须研究语言,只有透过语言才能“捕捉”住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特别是逻辑学的创立阶段,人们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本来茫无所知,人们更是只有通过语言去探索。但是,逻辑学研究语言和语言学研究语言不同。后者研究语言在于总结语言(形式)的规律,而逻辑学研究语言,则在于透过语言总结出思维(形式)的规律。另外,逻辑学一旦透过语言总结出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以后,就可以撇开语言,对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当然,逻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片面观点的束缚 ,人们论及思维的有关问题时 ,只谈语言思维而忽略对文字思维的研究 ,从而遮蔽了对人类思维的历时性进程和共时性态势的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重新考察文字的性质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我们就会发现 :文字是人类继语言之后发明的另一套与语言并列的“为事物命名的符号系统” ,从而文字思维不仅是与语言思维并列的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级思维形态 ,而且在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深刻性、严密性等方面具有超越语言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西方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与思维关系的重要假说,这一假说又称为"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而以汉语为母语的语言研究者则更倾向于主张"语言思维等同论".从英语与汉语比较的视域看,可以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刻的文化基因,语言结构与思维模式是相互照应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片面性恰好就是植根于英语语言系统本身;汉语语言系统决定了在探索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走向"语言思维等同论".  相似文献   

8.
<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归纳起来不外有二;一是思维与语言就先孰后?二是语言在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第一点,我已另文论述。本文要看重论述的是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投中,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四,即语言是如何促进人类思维的发展的。 据古人类学的研究资料证明,早在法言产生之前,人类已经有了  相似文献   

9.
电脑写作是信息时代传统写作与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是新世纪文学写作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电脑写作的不同阐释与理解,反映出电脑写作现象的复杂性与前沿性。电脑写作必须具有传统写作的特征,但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写作的区别:高效灵活的写作方式,新的网络型叙事思维模式,个性化的语言美学与语言逻辑,及写作文本的开放式传播和阅读方式。总之电脑写作对现行写作理论形成严峻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刘建军 《阴山学刊》2003,16(3):44-48
语言文化哲学的核心内涵是关于人的哲学,是从人的语言(思维)出发,研究由此产生的文化,以及观照人在不同的思维、文化发展阶段中人的本质和人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这也就是说,人类的语言(思维)是研究的前提,文化是人类语言(思维)的必然体现,而这一切考察的核心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文 《兰州学刊》2010,(10):209-211,214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是20世纪以来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理论假说。自假说其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思想内涵与核心主旨争议不断。文章追溯假说发展轨迹,探讨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核心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指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实质内涵是语言相对论,它揭示了语言对思维具有影响与限制的作用,对人类深化语言与思维关系研究的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最大的障碍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而不同民族饮食文化的差异是由各自民族的思维方式决定的。由于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因此,从语言学的视角以饮食文化为基点对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不同的语言系统所隐藏的不同观念系统,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且通过英汉语言特点与各自思维特点的对比研究,还能够更好地理解造成英汉民族文化差异的本质原因,从而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外部语言形式是作者思维语言物化的结果。研究文章写作不可不研究文章外部语言形成的内驱思维动因,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思维动因便抓住了文章外部语言形式形成的本源。本文从文章写作的思维主体动因和思维客体动因两方面对写作的内驱思维动因进行了论述,以求探索出外部语言形式形成的思维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词义三角与语言思维的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这个争论涉及到两个方面: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和思維的产生究竟是同步的,还是非同步的;从共时的角度看,思维是否必须使用语言,有没有非语言的思维。由此又派生出另外的争论:使用语言的思维是否只有一种类型?同是使用语言的思维,有没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分?在这诸多的争论中,一直存在着两极化的观点,互相对立,极难统一。我个人认为不必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言与思维的几个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语言的产生远远落后于思维的产生,语言与思维是可以相互分离而单独存在的。同时作者承认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的。  相似文献   

16.
谈思维与语言可分的相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思维与语言的起源、个体心理发展中思维与语言的发生、聋哑人的思维和掌握了语言的正常人的思维现象探讨,说明思维与语言的可分具有相对性  相似文献   

17.
汉字创造中的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与思维互为条件、互相依存。文字是语言的书面记录,是思维物质外壳的语言的恒存载体,要研究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可不对他所使用的文字作一考察。语言形成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进化过程,为人类所特有,是“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的主要标志之一。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字,对于认识他的思维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原始岩画一样的原初意义,而且可以了解其思维方式的几乎全部  相似文献   

18.
对先秦两汉文学与语言文字关系进行的初步研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内容 :先秦两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文学文体的成熟 ;先秦两汉文学家对文学与语言关系的不同认知促成了当时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语言的发展推动了思维的成熟 ,从而促成了先秦两汉说理散文的发展与成熟 ;先秦两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孕育并促生了纯文学 ;先秦两汉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文字的统一和隶变 ,推动了文学的传播 ,促发了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而修辞是语法与思维的中介物,实际上,语法和修辞都不能违背思维的规律,修辞的所谓“不合逻辑”只是一个假象,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考察一个语言形式合不合乎思维规律,必须从言语意义出发而不能从语言意义出发,语法必须透过语言符号的表层平面去认识修辞所体现语言形式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极大地拓展语法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20.
思维和语言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语言是思维的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容。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形式,就是说思维的形成、存在与表达都借助于语言,思维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活动总是伴随着语言进行的。思维是无声无形的,它只有通过有声有形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离开语言的赤裸裸思维是不存在的。所谓思维是语言的内容,就是说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思维,它是通过表达思维来表示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